-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漢語史論集(增補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9285
- 條形碼:9787100199285 ; 978-7-100-19928-5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語史論集(增補本)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作者漢語史方面的論文40余篇。涉及語法、音韻、文字訓詁、文學語言等,從歷時和共時的角度探討了幾十年來漢語史研究的發展,對古代特別是先秦漢語代詞、系詞、語氣詞系統,構詞法,語音系統等一系列古漢語研究中的根本問題,提出了系統的、卓有建樹的觀點。
漢語史論集(增補本) 目錄
漢語第三人稱代詞的起源和發展
從單位名詞到量詞
古漢語語法研究芻議
古漢語詞類活用淺談
先秦語氣詞新探
試論上古漢語指示代詞的體系
馬建忠和《馬氏文通》
關于系詞“是”產生時代和來源論爭的幾點認識
四十年來古漢語語法研究述評
先秦漢語構詞法的發展
遠古漢語的句法結構
關于建立古漢語教學語法系統的淺見
遠古漢語的詞類系統
介詞“于”的起源和發展
介詞“以”的起源和發展
再談馬建忠和《馬氏文通》
漢語的同源詞和構詞法
先秦漢語名詞、動詞、形容詞的發展
古漢語虛詞研究評議
古漢語專書語法研究漫談
先秦稱數法的發展
漢語介詞“于”起源于漢藏語說商榷
也談上古韻尾的構擬問題
殷商時代音系初探
西周金文音系初探
歷史音韻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音韻問題答梅祖麟
簡評潘悟云的《諧聲分析與異讀》
反訓不可信
反訓問題答客難
《孔雀東南飛》的一處錯簡
怎樣掌握古漢語詞義漫談
漢文(Chinese characters)
說“斃”
李白在哪兒望天門山
王維《鳥鳴澗》的“桂花”
《名原》評議
詞典義項處理漫議
韓愈在文學語言方面的理論和實踐
漢語歷代書面語和口語的關系
增補本跋
漢語史論集(增補本) 節選
增補本跋 十年前我將當時個人所寫漢語史方面的論文收集起來,承商務印書館允予出版;于是請啟功先生題名《漢語史論集》,于1997年面世。論集共收論文二十篇,都是1994年以前發表的。分成四類:有關語法的十篇,有關音韻的三篇,有關文字、訓詁的五篇,有關文學語言的兩篇。十年過去了,有關漢語史方面的論文又發表了二十多篇,心想出個續編;商之商務印書館編輯部,他們建議出個增補本。我認真一想,覺得也好。因為初版中的文章,還有不少讀者想看看,現在已不易找到,一起印出,也是提供一個方便。又想到蔣禮鴻先生的《敦煌變文字義通釋》,1959年初版不到一百頁,才五六萬字;他一再訂補,1988年出版第四次增訂本時,就超過了六百頁,已經四十多萬字。這體現了蔣禮鴻先生深入研究、精益求精的學術探求。我的出版增補本,自然不能同蔣先生相比;在我這里,只是時間的推移,多寫了一些文章,是真正把后寫的篇目增補進去罷了。 增補的二十篇除一篇外,都是1994年以后發表的。屬于語法的有《遠古漢語的句法結構》等十二篇,按發表時間的先后列在語法類原有十篇的后面;屬于音韻的有《歷史音韻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等三篇,按發表時間的先后列在音韻類原有三篇的后面;屬于文字、訓詁的有《漢文》《李白在哪兒望天門山》等五篇,《漢文》發表于1986年,插在原有篇目《說“斃”》的前面,其他四篇也按發表時間的先后列在文字、訓詁類原有五篇的后面。有些篇目發表時,因各種原因曾有個別刪改之處,收入本論集時,一般都恢復原貌! 』仡櫴湃サ臍q月,不禁感慨很多。二十世紀是世界巨變的時代,更是中國變化極大的時期。處在這樣的時代,我們的經歷也是多變而復雜的;但是作為一個沒有離開過學校而被稱作“兩門干部”的知識分子,經歷又可說是很簡單的。我們都只能在時代大潮的洶涌中翻滾浮沉,長期處在改造和接受再教育的處境中。年過五十還被稱作年輕教師,年近花甲也沒有脫離中青年教師隊伍。我們擔當著自覺接受改造、積極聽從指揮的角色。多工作,少索取,多考慮集體利益,少提個人要求。在神州大地,這算是時代對我們這一代人提出的無可指責的人生準則! 谋本┐髮W畢業后留校,我同許多人一樣,主觀上都是在努力實行時代對我們提出的準則。五六十年代校內的教學工作、社會工作,校外的兼職和教材編寫,多重任務壓在肩上;忙得不但沒有節假日,連一天睡眠八小時也很少做到。經過“文革”十年的磨難,知識分子迎來了自由開展學術研究的春天,我還是一心撲在教學和古漢語教材建設上,還是校內、校外要兼顧,兼職比以前更多。六十歲以前一直埋頭干,一點也沒有覺察到“老之將至”。進入六十歲,我交卸了教研室的工作,想多做些個人研究,以便應付出版社的多個稿約;可是博士生的培養,博士生課程的開設,是應該擺在首位的,還有《王力文集》的編輯、《王力古漢語字典》的編寫任務,也必須擺在個人研究的前面,稿約只得推掉。唯一的自留地是研究先秦語法的發展,本論集增補的十二篇語法史文章就是這方面的主要成果。七十歲退休,只想趕快送走*后兩屆博士生,好來完成個人原定的幾項研究任務。2001年出國探親,著手增訂八十年代出版的《漢字古音手冊》,半年時間初步增收了一千多字;貒蟊鞠肜^續《手冊》的增訂工作,沒想到遇上梅祖麟要君臨古音研究學界,從乾嘉學派掃到章黃學派及其“旁支別流”(梅氏用語);在友朋提供信息、倍加鼓勵的情況下,我不得不對“打上門來”的西式銀樣蠟槍頭進行回擊。這就成了本論集增補的三篇音韻類的文章。至于文字、訓詁類的五篇文章,有的是應約為文,有的是有感而發! 奶接H回國又三年了,校內、校外的零碎事情仍然不少,《漢字古音手冊》的增訂一字未動,現在真希望能安靜下來,重新揀起這個增訂工作。體力、目力雖然日益不濟,但是一想起了一師八十自壽詩中的豪情壯語:“漫道古稀加十歲,還將馀勇寫千篇”,就鞭策我要繼續前進,為我國的語言學事業再做一些個人力所能及的工作! 」a良 2005年1月24日于京郊藍旗營初稿 2月12日于海口萬恒城市花園定稿
漢語史論集(增補本) 作者簡介
郭錫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漢語史專業博導,1930年生人。是王力先生之后卓有成就的漢語史專家,在古漢語研究領域享有很高的聲望和學術地位。為中國訓詁學會學術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文字學會常務理事、北京語言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評委、社科院語言所青年語言學家獎評委、《古漢語研究》編委。他主編的《古代漢語》(我館出版)為國內使用率極高的高校教材,編寫的《漢字古音手冊》是漢語史專業的工具書,影響廣泛。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