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古代史學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6338
- 條形碼:9787100196338 ; 978-7-100-19633-8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史學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高等院校文史方向師生《倉修良文集》包含五方面內容,依次為專著、古籍整理、論文集、附錄、書信集。文集凡十卷:第1卷《中國古代史學史》;第二卷《方志學通論》;第三卷《譜牒學通論》;第四卷《章學誠評傳》(與葉建華合著);第五卷《章學誠和》、《章學誠評傳》(與倉曉梅合著);第六卷《文史通義新編新注》;第七卷《中國史學史論集》;第八卷《方志學論集》;第九卷《譜牒學與歷史文獻學論集》,附錄《學術活動年表》、《學術論著編年目錄》;第十卷《友朋書信集》。倉先生所撰中國歷史要籍解題,收入第七卷《中國史學史論集》。倉先生主編的《中國史學名著評介》、《文史通義新編》、《爝火錄》以及《中國歷史文選》,所撰《中國歷史大辭典??史學史》、《史記辭典》、《漢書辭典》、《二十五史警句妙語辭典》詞條,限于篇幅,本文集不再收錄。原四本論文集《史家??史籍??史學》、《倉修良探方志》、《史志叢稿》、《獨樂齋文存》中的相關序言、前言、后記,分別收入第七、八、九卷中。
中國古代史學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梳理中國古代史學史的論著。作者以歷史時期為經,將史學起源至清末史學的發展演變分為四個階段:編中國史學的起源和戰國秦漢間的史學,詳述此時段史學起源、古代史官、先秦史著,等等;第二編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漢魏六朝史學,漢魏六朝時期紀傳體、編年體等史著獲得極大發展,作者探討此時期史學蓬勃發展的背景、條件,全面展現漢魏六朝時期史學發展;第三編主通明變的唐宋元史學,史學的自覺自唐劉知幾始,本編中作者從史館、史學、氏著、史學思想四個方面展現了主通明變的史學自覺;第四編具有啟蒙色彩的明清史學,六經皆史、經世致用史學思想出現,清初新學風影響所及深遠,史學走向學理上更加獨立成熟的發展階段。
中國古代史學史 目錄
**編 中國史學的起源和戰國秦漢間的史學
**章 中國史學的起源
**節 史學產生的時代
第二節 史料和史官
第三節 孔子以前的史學
第四節 孔子和《春秋》
第二章 戰國秦漢間的史學
**節 戰國秦漢間歷史發展的特點
第二節 編年體巨著——《左傳》
第三節 各種史著的撰述
第二編 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漢魏六朝史學
第三章 紀傳史體的興起與發達的原因
**節 大一統局面的出現與經濟文化的繁榮
第二節 重視人的作用,通過人物傳記總結經驗教訓
第三節 選舉制度在史學上的反映
第四節 《史》、《漢》二書的影響和直接推動
第四章 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
**節 司馬遷創作《史記》
第二節 司馬遷的史學
第三節 《史記》的人民性與藝術性
第五章 兩漢之際的史學
**節 斷代史的創立者班固
第二節 漢代其他史家和史著
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史學的蓬勃發展
**節 魏晉南北朝史學發展的新地位
第二節 陳壽與《三國志》
第三節 范曄與《后漢書》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其他的史家和史著
第三編 主通明變的唐宋元史學
第七章 唐宋元史學的特點
**節 唐宋元時期社會發展概況
第二節 通史之風的盛行和各種新史體的出現
第八章 唐設史館修史
**節 史館的設立
第二節 起居注和實錄
第三節 唐初史館所修之五代史和《晉書》
第四節 李延壽的《南史》和《北史》
第九章 杰出的史學評論家劉知幾
**節 劉知幾著《史通》
第二節 劉知幾對史學的貢獻
第三節 劉知幾的史學思想
第十章 典章制度通史——《通典》和《文獻通考》
**節 杜佑和《通典》
第二節 馬端臨和《文獻通考》
第十一章 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節 《資治通鑒》編修的經過
第二節 《資治通鑒》在史學上的地位
第三節 司馬光的史學思想
第四節 胡三省和《通鑒注》
第十二章 紀傳體通史——《通志》
**節 鄭樵和《通志》
第二節 鄭樵在史學上的貢獻
第三節 鄭樵的史學思想
第十三章 唐宋元時期其他史家和史著
**節 新史體的創立
第二節 新舊《唐書》和新舊《五代史》
第三節 兩宋時期當代史的編修
第四節 元修宋、遼、金三史
第五節 目錄學的新發展和高度發展的唐宋筆記
第六節 唐宋元時期地方志的編修和輿地學的發展
第七節 唐宋譜學發展
第八節 唐宋元時期雜史舉要
第九節 大規模類書的編纂
第四編 具有啟蒙色彩的明清史學
第十四章 明清時期史學特點
**節 封建社會晚期的明清社會特點
第二節 理學與反理學的斗爭
第三節 清初統治者的高壓政策使史學走上考據道路
第十五章 再度以褒貶人物為中心的明代史學
**節 形成重當代、重人物褒貶的原因
第二節 明代傳記概述
第三節 明代設館編修的史書
第四節 綱目體盛行和史學走向社會
第五節 王世貞和李贄
第六節 胡應麟和辨偽學
第七節 談遷和他的編年體史著《國榷》
第八節 其他野史舉要
第十六章 清代前期史學概況
**節 開辟一代新學風的清初史學家顧炎武
第二節 王夫之和《讀通鑒論》
第三節 顧祖禹和《讀史方輿紀要》
第四節 清政府設館編修《明史》
第五節 對《資治通鑒》的續補
第六節 三通、四庫館的開設
第十七章 清代浙東史學
**節 浙東史學的統系和特點
第二節 浙東史學的開山祖——黃宗羲
第三節 萬斯同在史學上的貢獻
第四節 全祖望在史學上的貢獻
第五節 邵晉涵的史學
第十八章 清代杰出的史學評論家、浙東史學殿軍章學誠
**節 章學誠和《文史通義》
第二節 章學誠的史學思想和在史學上的貢獻
第三節 章學誠的方志學
第十九章 乾嘉史學
**節 乾嘉史學的特點和概況
第二節 方志與譜牒之盛行
第三節 乾嘉時代的史家及其代表作
中國古代史學史 節選
我國古代有過許多神話故事的傳說。這些傳說,在先秦的史籍中以各種不同形式的記載得以保存和流傳下來。雖然這些記載在很大程度上經過了后人的加工,但它們畢竟保存著原來歷史的真實性,并非完全屬于虛構。 在文字沒有發明之前,人們要想表達自己的思想,只有依靠語言。可是語言是口中發出的聲音,這種聲音既不能達到很遠的地方,也不能長期保存下去,出口之后,隨即消失。我們祖先為了解決傳播知識上的困難,就借助于自己的記憶,把聽來的話牢牢記住,然后再對別人重復講出來。這樣一來,人們講過的話,不僅可以傳到遠方,而且可以一代一代傳得很久。因此,古代的許多傳說,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歷史的性質,有其歷史的成分,反映了我們祖先傳述歷史的概況。雖然它們還不是嚴格意義的歷史,更不能叫作史學作品,但畢竟已經包含著史學的因素。 從內容來看,這些傳說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有關氏族社會里英雄人物的故事,如與自然斗爭取得勝利的故事、氏族部落間原始戰爭的故事;一類是對于自己的祖先和氏族起源的傳說。在**類傳說中,治水和農耕的故事流傳*廣,這是當時社會生產發展水平和生產狀況的反映。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無論以農業還是畜牧業為生的部族,都不能不在近水之地生活。可是當時族小人少,聚居在大河附近,一旦洪水泛濫,全族人都有生命危險。這樣,洪水也就自然被看作當時莫大的災害,而在對洪水抗爭中立下功勞的人,無疑也就被大家公認為英雄。所以很多氏族中,都流傳著治水有功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其中*突出的是夏禹。大禹治水不是虛構的神話,而是有史實為背景的傳說。他在治水過程中創造了有名的疏導治水法,治服了洪水,平息了水患,使人民從“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孟子·滕文公上》)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安居樂業。于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就在人們心中留下長久不滅的印象,而大禹本人受到全體人民的尊敬崇拜,歷久不衰,并被尊為神,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在耕稼當中傳說的英雄人物也很多,但名聲可以跟大禹媲美的只有后稷了。他不僅教人們播種“百谷”,而且自己也熟練地掌握著一手好農藝。在生產中他很注意選擇好品種,他種的莊稼長得特別好;他還會把糧食加工成食品。后來大家為了紀念他,就把他尊為農神而加以崇拜。 關于部落之間戰爭的傳說,黃帝大戰蚩尤是*突出的一例。傳說中蚩尤的勢力和本領都很大,經過驚心動魄的戰爭,*終還是被黃帝所制服。這反映了我國古代部落之間曾經有過規模很大、對抗很激烈的戰爭。 至于對自己祖先、氏族起源的傳說,如商代始祖簡狄吞卵生契,實際上反映了原始社會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對偶婚姻關系。 由此可見,我國先民對于歷史的傳述和對于歷史的看法,都是遠在有文字記載以前的。今天我們從先秦史籍中還能看到被保存下來的一部分古代的神話、故事傳說,盡管這些資料記載是零星的,并且免不了都經過后人的加工,而且各書的記載亦互有差異,但無疑都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是古代歷史的鏡子,而不是后人憑自己的臆想所虛構出來的。因此研究這些神話、故事傳說,對于研究我國史學的起源是有意義的。值得注意的是,這許許多多的神話、故事傳說,反映先民在對自然的抗爭中戰勝困難,取得勝利,更何況許多傳說的本身,又都帶有傳播生產知識的作用,所以它們的生命力特別強,流傳得十分廣泛。
中國古代史學史 作者簡介
倉修良(1933—2021),浙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曾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名譽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地方志學會學術委員、浙江省地方志學會副會長,華中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寧波大學、溫州大學兼職教授等。畢生致力于中國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方志學、譜牒學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