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楊樹達日記(一九四八—一九五四)(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54153
- 條形碼:9787101154153 ; 978-7-101-1541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楊樹達日記(一九四八—一九五四)(精) 本書特色
了解楊樹達先生治學、友朋往來、人物評價**手資料。
楊樹達日記(一九四八—一九五四)(精) 內容簡介
本書是楊樹達先生所留存日記中的兩冊,時間范圍為1948年11月—1949年9月及1952年11月—1954年5月。兩冊日記的整理和注釋工作由楊樹達先生的曾孫楊柳岸完成。日記中保留了楊樹達研究古文字、古文獻的記錄,以及與家人、友人、學者、同事書信往返的內容,是研究近現代學術史的手資料,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楊樹達日記(一九四八—一九五四)(精) 節選
1949年1月7日:馬節(彥符)來,幼漁之子也,言論豐采皆高于乃父矣。 1949年4月10日:晨容庚來,態度驕蹇,痛責之。 1949年6月27日:閱《寶蘊樓彝器圖釋》,容庚于文字學略無根柢,而又強作解事,故開口便錯,真可嗤也。 1949年7月16日:馬宗霍來,又說要送我太炎的字。我說那也狠好。此君多言少實,余故作此言弄之,并不存此希望也。 1949年8月11日:宗霍言章先生曾撰金文跋三冊,為其仆分散賣去。此中必有精到處,惜不得見也。 1949年8月12日:馬宗霍言,黃季剛曾冒章先生之名賣文,又紹介時頗中飽。事為先生所聞,大不悅,以此書疏斷絕者數年。后來凡季剛介紹必款先到然后下筆。季剛嗜利,雖師門亦欺誑如此!季剛雖能讀書,其人行徑終不脫漢口流氓習氣。如秘藏劉申叔著述不肯示人,亦其一例 —申叔亦其師也。地方習俗之移人,信可畏哉!(北京人士中劉復上海流氓氣*重,更甚于季剛,學則遠不逮。) 1952年12月6日:援安書云,《金文說》已送到,稍暇當細加鉆研,以答盛意。來示謙言法高郵,高郵豈足為君學?我公居近韶山,法高郵何如法韶山云云。固哉,援安乃欲我為壽陵馀子也! 1953年1月5日:寅恪書告《金文說》寄到,當請人代讀。然此書為近來出版**部佳作,雖不讀亦可斷言也。寅恪于余阿好如此,可愧也!又言援安于余殆視為豐沛耆舊、南陽近親,意殊厚,而渠亦生于通泰街周達武故宅,惜援安不之知耳。 1953年1月21日:訪李鶴鳴,送其行。談及毛主席曾示渠余致毛兩書,毛精神之完固周密,為吃一驚! 1953年1月24日:馬宗霍來謝贈書云,雖略讀,已覺其美,又極言駱某 (指駱鴻凱)之謬妄。 1953年3月24日:編局書告,《甲文說》只選十篇,混蛋,混蛋! 1953年6月23日:郭認識能力固遠過陳夢家,而學問荒疏;余所見,渠亦不盡知也。 1953年7月5日:前書與陳夢家致歉意,來書極客氣,請收回抱歉之說。又謂審查者是別一人,渠書舉十篇與審查者相同者,乃表示步驟一致而然。真令人撲朔迷離矣。 1953年7月26日:訪雷伯涵,借范文瀾《近代史》上冊,閱其《太平天國》一章。敘事議論夾雜不明,拙于文也。標李鴻章為大買辦,亦嫌失實。范君天資不高,而今日推為首屈一指,史學界真無人也! 1953年9月17日:周秉鈞來,言(譚)戒甫對余文字學極表贊佩。 1953年9月23日:郭來書……董某(董作賓彥堂),其說未可盡信。記《卜辭通纂》曾言讀董《斷代研究例》拍案叫絕,今乃斥為妄人,鼎堂真妙人哉! 1953年9月29日:于思泊書言:《淮南證聞》旁征博引,辨證精核,兄與王、俞鼎足而三,當在王之次,俞之上。海內知己非省吾莫屬云。 1953年10月2日:孫(人和)書言,著書稿多被人竊去,波及陶鴻慶之《諸子札記》。今可有成者:《左氏義例》《春秋朔閏中節表》《文選卮言》三種而已。今方讀《通鑒補證》《困學紀聞》以遣日。又言《淮南證聞》精絕處,雖王石臞不能過。此過譽也。 1953年11月6日:峻侄書言,中央恐學術傳統中斷,故邀請歷史語言學者入京從事研究。事由郭沫若主持。據峻所知,見邀者除余外,尚有陳寅恪、顧頡剛云。為學術計,此事至可喜,不關個人也。 1953年12月17日:彭慧問郭沫若余入京事。郭復書言科院成立上古史研究所,郭自兼所長,當請余入所從事研究,不日即成事實云。自十月末有此說,后消息杳然,心疑其容有變化,得此事乃確定無疑矣。 1953年12月20日:覺人書述謝覺哉養生訣云:“走路莫跑,吃飯莫飽,遇事莫惱,說話要少,睡覺要早,經常洗澡。”甚妙!余當力行之。
楊樹達日記(一九四八—一九五四)(精) 作者簡介
楊樹達(1885—1956),著名語言文字學家。畢生從事漢語語法和文字學的研究和教學,長于甲骨、金文等文字和訓詁、音韻、語法及修辭研究。新中國成立后,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長。 楊柳岸:湖南長沙人。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楊樹達先生曾孫。現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助理教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