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哲學邏輯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50974
- 條形碼:9787516650974 ; 978-7-5166-5097-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哲學邏輯導論 本書特色
本書首版于198□年,至今已第三版,全面深入介紹了現代西方語言哲學一系列重要問題,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學術價值
哲學邏輯導論 內容簡介
《哲學邏輯導論·第三版》是一部介紹語言哲學研究成果的導論性學術著作,較為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現代西方語言哲學研究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出版30多年來英文版銷售已超過□0萬冊,被諸多英美大學廣泛采用,是學習邏輯學、語言哲學、分析哲學的愛選教材之一。
哲學邏輯導論哲學邏輯導論 前言
哲學家們喜歡強調哲學中沒有淺顯的觀點。這倒是事實。一般而言,哲學是一門復雜的學科,有些時候還很晦澀難懂。淺顯的哲學書籍里有可能充斥著膚淺的哲學觀點,一并歪曲或篡改了哲學問題。因為與其他學科相比,哲學,正如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所言,其實是“為了弄清楚搞明白而不懈努力的過程”。以淺顯的方式理解哲學問題不但沒有任何用處,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我不會假裝本書提到的問題很簡單。相反,它們很有挑戰性,需要仔細研究。
如上所言,加之哲學眾所周知的深奧的本質,本書認為新手在入門時需要有人指導。介紹哲學有很多種方式,□好的便是大學期間由老師授課。與課上熱烈的討論相比,印刷的書本只能提供單調的、冷冰冰的文字。話雖如此,書本仍然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供人思考,斟酌其中某個觀點,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見解或駁斥某個觀點。正如古語有云,“眼過千遭不如手過一遍”。
我一直堅持做哲學的入門級讀物。哲學上的辯題只有通過閱讀原始文獻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所以我的想法是為這樣一系列重要的哲學辯題撰寫前言,包括其背景知識,并對其中涉及的論點稍作解釋,以期對初學者起到指導作用。雖然我寫書的目的絕非代替原始文獻,但卻對文獻作了大量探討,因為探討文獻的過程也就是探索問題答案的過程。這樣也可順便熟悉哪位哲學家在什么情況下、出于什么目的說過什么話。
雖然本書和其他哲學入門書一樣存在不足之處,但是希望學生了解哲學邏輯的出發點是值得稱道的。本書涉及的話題都非常重要,如果讀者能夠在適當的情景下聯想到相關的辯題,那么就說明理解得差不多了。這就是本書的目的。
寫一本入門書的難度真是出乎我的意料:需要言簡意賅,長度適當,不可追求詳盡徹底,同時還需要確保學生有足夠的能力開始學習哲學。但是,越是追求言辭簡單、語義明晰卻越容易適得其反,越是追求簡練卻越容易迷惑——到底多少才能算是少呢?盡管困難重重,但我的目的始終是內容翔實,而又淺顯易懂,讓學生對哲學的部分主要辯題有初步了解,同時又能進一步刺激學生的求知欲。當然,本書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供學生參考。
需要提前說明的一點是,后面章節的各個部分難度不一。有些部分可能包含專業術語,雖然我已經盡量把術語的數量減到□少。但是較難的章節后面的部分可能相對容易,而且通常難度較大的章節涉及的話題在后面都會以另外的方式重新講解。遇到難題的時候希望讀者能多一點耐心、多一點信心堅持下去。話題的相關性,使得本書的內容難易交織,但我相信,只要不斷學習,總能看到希望的曙光。同時,每一章內容又都是相對獨立的,因為這并不是論文而是教科書,任何一個專門研究某個話題的人都能利用相關的章節作為研究的前言或補充,無須再參考其他的章節尋求解釋。注釋中包括參考文獻,均為標準格式,但偶爾也有些題外話和補充內容。
哲學邏輯導論 目錄
哲學邏輯和邏輯哲學 / 003
哲學與邏輯 / 006
本書內容安排 / 013
第二章 命題
引 言 / 018
語句和語句內容 / 019
“命題為意向”評判 / 0□5
命題意義說 / 0□8
意義、所指及含混性 / 031
“命題為意義”再評 / 035
唯名論和實在論 / 039
無傷大雅的命題和陳述 / 04□
第三章 必然性、分析性和先驗論
引 言 / 046
三組區別 / 047
分析性 / 051
捍衛教條 / 058
再論“分析性”/ 063
必然性的概念 / 068
從言模態與從物模態 / 073
形式化和本質 / 076
可能世界 / 080
拒絕可能世界的學說:同一性及跨世界同一性 / 084
非現實的可能物 / 090
存在與現實性:一些問題 / 094
本質主義 / 097
“愛好數學的騎車人”悖論 / 100
本質、起源與結構 / 103
再論必然性、分析性和先驗性 / 108
結束語 / 113
第四章 存在,預設與摹狀詞
引 言 / 116
“存在”是謂詞嗎? / 117
邏輯謂詞和本體論承諾 / 1□4
存在和預設類別 / 131
摹狀詞理論 / 137
斯特勞森論摹狀詞 / 14□
摹狀詞的所指性用法與歸屬性用法 / 148
第五章 實用主義真理觀,融貫論真理觀,符合論真理觀
引 言 / 156
實用主義真理觀 / 158
詹姆斯的辯解 / 16□
融貫論真理觀 / 165
融貫性為依賴性 / 167
實證主義和融貫性 / 169
融貫性的標準 / 17□
問題及異議 / 174
符合論真理觀 / 178
符合和原子論 / 180
奧斯汀與約定 / 183
相關性與適合 / 186
意義和真理 / 189
第六章 語義論真理觀,收縮論真理觀:模糊性與評估
引 言 / 19□
語義論真理觀 / 193
形式描述 / 198
塔爾斯基,中立性和物理主義 / □01
塔爾斯基的理論是符合論嗎? / □04
形式與自然 / □09
冗余論真理觀 / □11
代詞形式和冗余 / □14
收縮論和極小理論 / □17
真理和無法定義性 / □□□
定義 / □□9
真理和客觀性 / □33
真理和評估 / □37
評估的約定條件 / □40
第七章 意義,指稱,證實和使用
引 言 / □46
意 義 / □49
意義的指示理論 / □51
指稱和因果理論 / □56
意義的觀念論 / □64
行為意義理論 / □70
奎因,行為和語言 / □75
意義證實論 / □81
意義的使用論:維特根□□后期理論及方法 / □88
言語行為 / □95
第八章 真理,意義,實在論和反實在論
導 論 / 30□
意義和說話者意義 / 303
會話含意 / 308
真理論和意義 / 31□
戴維森的方案 / 315
悖論及其他問題 / 3□1
為什么選擇真理? / 3□4
真理和語言行為理論 / 3□8
真理和實在論 / 33□
何為知道語句的真值條件? / 335
反實在論的選擇 / 345
反實在論:反對及辯護 / 349
過去的問題 / 356
第九章 實在論,反實在論,唯心主義和相對主義
引 言 / 368
普特南和實在論 / 369
內在實在論,真理和批評 / 374
反實在論和形而上學 / 378
反實在論和認識論 / 385
反實在論和唯心主義 / 396
反實在論和相對主義 / 398
參考文獻 / 407
哲學邏輯導論 節選
哲學邏輯和邏輯哲學
哲學的各個分支都是相互聯系的。 比如說,考慮形而上學的時候,就一定會涉及認識論和邏輯問題;反過來考慮認識論的時候,也會涉及形而上學和邏輯問題。 鑒于各個分支之間相互滲透的特點,在它們之間劃分清晰的界限是錯誤的。 其實,并不存在這樣的界限。 區分典型的形而上學問題(比如,某個域中存在什么)和典型的認識論問題(比如,關于某個域,我們知道什么或能知道什么,以及怎么知道)主要取決于對問題的側重點的理解。 而想要理解上述問題又涉及學習哲學,沒有捷徑可言。
話雖如此,對于某個特定的哲學領域而言,我們可以先大致了解一下該領域所涉及的主要問題。 因此,在本章中主要討論了哲學邏輯問題。 其他相關問題包括哲學邏輯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哲學性的,多大程度上是邏輯性的,以及由此引出的哲學與邏輯之間的關系問題。 本章對以上兩個問題作了簡要探討。
本書討論的話題包括命題、分析性、必然性、存在、同一性、真理、意義和所指,至少在章節標題中都出現過。 實際上,哲學辯題絕不僅僅是以上幾個,后續章節中對可能世界、實在論、反實在論等其他問題進行探討。 本書涉及面有限,不可能對哲學邏輯進行全面講解,但是我的意圖很清楚:因為以上每個單獨的話題都可以,也必須用整本書的篇幅進行討論,所以本書只是一篇“前言”,為原版文獻中更詳細的討論提供一點背景知識。
這些辯題統一歸到“哲學邏輯”一個大標題下主要是出于三方面的考慮。 □□,各個辯題之間具有相關性,因為要想充分理解其中任何一個辯題都必須了解其他辯題。第二,這些辯題在哲學討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第三,這樣的劃分反映出自 19 世紀末以來邏輯學發展的影響,讓我們有余力對許多哲學問題重新展開討論。不僅是因為我們具備了更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邏輯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促生了一種方法,經過驗證在哲學領域相當有效。 這種方法就是分析。
弗雷格(Freg)和羅素(Russll)敏銳指出,即便是發明符號演算這種方法,如果該方法不能引發一系列哲學問題,那么就不可能推進哲學研究。其中□重要的問題與意義和真理的本質有關,簡言之,就是語言的問題。語言激起了哲學家強烈的興趣,是因為語言是我們形成對思想和整個世界的哲學看法的必要途徑。 當前,哲學邏輯領域□大的推動力來自對語言的興趣。 為了理解語言,我們在這個領域還需要不斷進步。
“邏輯”在“哲學邏輯”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能會令人困惑。 哲學邏輯并非“關于”邏輯,也不“是”關于形式表達、推論組織的研究的那種意義上的邏輯。 其實應該這么說:邏輯學家發明的演算實際上是對推理的形式(不是內容)進行確切的解釋。 他們希望能建構簡單但有力度的語言,表達并探究推論的形式。 通過研究算術和集合論,通過對涉及的概念 —包括□量自由度和束縛性、公理化以及量化理論的常規替換等 —進行細致的探究,邏輯學家對這種語言的完整性和融貫性進行驗證。
哲學邏輯導論 作者簡介
[英]安東尼·C.格雷林(Anthony C. Grayling),英國當代著名哲學家。牛津大學哲學博士。曾先后執教于倫敦大學和牛津大學,□011年創立了一個獨立的本科學院新人文學院并任□□任校長,是皇家文學學會會員,皇家藝術學會會員,英國科學院派往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訪問學者。已出版哲學著作30多部。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