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讀懂中國共產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56155
- 條形碼:9787559656155 ; 978-7-5596-5615-5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讀懂中國共產黨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黨史黨建專家、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 黨史學習教育中央宣講團成員謝春濤黨史教育通俗讀本《讀懂中國共產黨》 ★深刻闡釋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創造的偉大成就。 ★以生動的歷史細節、深入淺出的語言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道理。 ★內容涉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一本廣大黨員群眾看得進、讀得懂、愿意讀的黨史教育通俗讀本。
讀懂中國共產黨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黨史黨建專家、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 黨史學習教育中央宣講團成員謝春濤黨史教育通俗讀本《讀懂中國共產黨》 ★深刻闡釋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創造的偉大成就。 ★以生動的歷史細節、深入淺出的語言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道理。 ★內容涉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一本廣大黨員群眾看得進、讀得懂、愿意讀的黨史教育通俗讀本。 內容簡介: 《讀懂中國共產黨》以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的歷史為主線,全面系統地解讀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執政理念、治國方略和偉大成就,深刻闡釋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創造的偉大成就,內容涉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全書以生動的歷史細節、深入淺出的語言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道理。
讀懂中國共產黨 目錄
新民主主義革命篇
一?茫茫神州?路在何方?
亡國滅種的危機?
“師夷長技以制夷”?
太平天國與義和團?
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
二?挽救國家和民族危亡?
“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探尋革命新道路?
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三?真誠解決民生問題?
“中國的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和減租減息?
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
保護民族工商業?
四?實行真正的人民民主
“民主是抗日的保證”
解放區的“豆選”
推行“三三制”
延安成為民主的燈塔
五?建設堅強和廉潔的黨?
破解前所未有的黨建難題
著重從思想上建黨
“要向中央基準看齊”?
嚴懲黨和政府內的腐敗分子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篇
六?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
從蘇維埃到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代表從車床邊來,從田地里來
用憲法把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固定下來
七?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
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
拿下一場經濟的“淮海戰役”
恢復國民經濟的奇跡?
八?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一邊倒”與中蘇結盟?
以嶄新姿態登上國際舞臺?
九?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把侵略者打回到三八線以南
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十?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構想及改變
互助組、初級社和高級社?
對民族工商業的和平贖買?
中國發展進步的制度基礎
十一?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道路
從學習蘇聯到以蘇為鑒
探索的初步成果
“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
重要成就及其影響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篇
十二?以改革作為發展動力
聯產承包責任制和擴大企業自主權
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
十三?在開放中發展壯大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吸收人類社會文明成果
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十四?世界震驚的中國奇跡?
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三步走”發展戰略?
“兩個大局”和科教興國?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十五?推進民主法治建設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恢復和發展
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確立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
十六?祖國統一和外交國防
“一國兩制”方針的提出和實踐
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十七?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治國必先治黨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
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篇
十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偉大的夢想
“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十九?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把握新常態這個經濟發展大邏輯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二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不斷擴大人民民主?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十一?繁榮社會主義文化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中國故事
二十二?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治理
打贏脫貧攻堅戰?
抓好教育醫療工作
深化社會體制改革?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二十三?建設美麗中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二十四?推動國防軍隊建設、祖國統一和大國外交?
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著力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二十五?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
加強思想組織作風等建設
對腐敗零容忍?
后記
讀懂中國共產黨 節選
新民主主義革命篇 一?茫茫神州?路在何方 中國有著長達五千多年的歷史和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上曾長期處于領先地位。但令人遺憾的是,清朝統治者在盛世輝煌中變得驕傲自大,變成了一個故步自封的遲暮老人。而此時西方卻在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技術日益進步,市場持續興旺。資本主義把人類從來沒有見過的巨大生產力像魔術般地呼喚出來,噴發涌流。落后必然挨打,文明衰落必然導致民族危亡。當清朝統治者仍沉浸在昔日輝煌所造就的“天朝上國”夢之中,等待著“萬國來儀”,不料等來的卻是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和亡國滅種之災。 亡國滅種的危機 早在15世紀,急于尋找海外原料和市場的西方國家就積極向外擴張,中國在他們看來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經過長期試探,他們終于找到了鴉片貿易這個突破口。罪惡的鴉片貿易,不僅造成中國白銀大量外流,而且嚴重摧殘了中國人的身心健康。因此,以林則徐為代表的禁煙派上書道光皇帝,大聲疾呼:如果不禁止鴉片輸入,“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1839年6月,受命為欽差大臣的林則徐將收繳英、美等國的2萬多箱鴉片在虎門海灘全部銷毀。 但英國不愿讓這好不容易出現的發財機會喪失。1840年,英國以清政府禁煙為借口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戰爭打響后,中國很快便一敗涂地,被迫簽訂了近代歷史上**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接踵而來的是漫漫長夜,列強蜂擁而至,他們對中國發動一次又一次侵略戰爭,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西方列強向中國勒索了大量的領土、賠款和特權,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中國從此墜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步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屈辱時代。 在近代,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強國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清政府在歷次戰爭中均遭慘敗。每次侵華戰爭,都是對中國領土的強行侵占。據統計,從1840年到1919年的八十年間,中國與列強簽訂了900多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憑借這些不平等條約,列強侵吞了大片中國領土,在中國強占租界,強租中國港灣,并且在中國劃分各自的勢力范圍。在列強的蹂躪下,中國喪失了很多領土和主權。 通過侵略戰爭,列強還對中國實施政治控制。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簽訂的《天津條約》中包括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允許外國公使常駐北京。當時西方列強的公使,不是普通外交官,而是清政府的“太上皇”,他們可以直接向清政府發號施令。此外,列強還通過享有領事裁判權、海關管理權和對外交涉等特權,操縱中國的內政與外交,踐踏中國的主權。 西方列強發動的每次侵華戰爭,都對中國進行強盜式的經濟勒索和掠奪。其中《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8個不平等條約就勒索戰爭賠款19.53億兩白銀,相當于清政府1901年收入的16倍。而日本僅通過《馬關條約》就勒索到賠款2.3億兩白銀,加上掠奪的大量艦船、武器和物資,折合日元5.1億元,相當于日本全國四年半的財政收入。正是憑借這筆巨款,日本迅速成為世界強國。 外國列強憑借不平等條約所賦予的種種特權,把中國變成了它們傾銷商品的市場和取得廉價原料的基地。中國的對外貿易從1865年起開始入超,而且逆差數額越來越大。在外國商品的沖擊下,中國的手工紡織業特別是在五口通商地區,受到沉重打擊!恶R關條約》簽訂后,外國列強又加快在中國開設銀行,修筑鐵路,開采礦山,投資設廠,以資本輸出的方式掠奪中國,逐步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在列強侵略下,一個獨立自主、領土完整的中國被弄得山河破碎,滿目瘡痍,一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的中國被弄得國弱民窮,民不聊生。 在發動侵略戰爭的同時,西方列強還肆意破壞中國的文物和古跡,所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算。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占領北京后,洗劫并焚毀了中國皇家園林建筑藝術的精華——圓明園。這座經營了一百多年、綜合中西建筑風格、聚集古今藝術精品而成的宮殿和園林,被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后變成一片廢墟。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侵略者再次占領北京,使中國又一次遭受浩劫,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也慘遭毀壞或搶劫。 在西方殖民者看來,中國是一個尚未開化的愚昧之地。于是,他們還披著“慈善”的宗教外衣、在傳教的名義下進行文化滲透活動。他們中的一些人,采用欺騙訛詐、強迫捐獻、壓價購買、強占墾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剝削佃戶,出租房產。有的還包攬訴訟,包庇教徒中的不法分子,或者強迫中國教民拋棄中國傳統禮俗,甚至公開干涉中國內政。 此外,還有一些西方學者以科學考察等方式,到中國進行地質勘探,其實是妄圖霸占中國的自然資源,或者以考古的名義探訪古跡,將中國文物盜運到國外。著名的敦煌文獻,就被西方漢學家斯坦因、伯希和以欺騙的方式帶到英國和法國。如今倫敦大英博物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等歐美著名博物館,均收藏了為數眾多的中國文物。 總之,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這個曾經有著燦爛輝煌歷史、長期居于世界文明發展先進行列的民族,轉瞬之間便墜入了“蠶食鯨吞,瓜分豆剖”的危難境地,備受老牌及新興列強的欺凌。 然而,伴隨西方列強入侵而興起的,是中國人民族意識與民族精神的覺醒,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無數愛國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繼、孜孜以求,展開了一系列艱苦卓絕的探索和抗爭,提出了各種救國方案。 “師夷長技以制夷” 鴉片戰爭中出現在大門口的陌生人,給中國人*深刻的印象就是船堅炮利。面對這種差距,清政府統治集團中出現了一批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思想家,如林則徐、魏源、龔自珍、徐繼畬等人物。林則徐是中國睜眼看世界的**人,他既主張堅決抵抗外國侵略,又提倡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早在鴉片戰爭爆發前,他已留心外國的情況,派人采訪西事,翻譯西書,購買西報,先后輯有《四洲志》《華事夷言》《各國律例》等,使人們獲得了不少有關西方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史地等方面的知識。 魏源同林則徐一樣,苦心探索救國救民之路。他在《四洲志》的基礎上增補中外資料,編成《海國圖志》一書。這是近代中國**部全面介紹西方的著作,全方位地介紹了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軍事、科技,乃至宗教、文化、教育、風土等各種情況,不少造炮制船的近代軍事科技資料也匯聚書中。在這部著作中,魏源總結了鴉片戰爭的失敗教訓,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這反映作者在了解世界情況和更新觀念上的巨大突破,開創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新風。 但可惜的是,魏源寄托了救國圖強夢想的《海國圖志》并未引起太多的社會關注,只印了千冊左右。甚至有人無法接受書中對蠻夷的“贊美”之詞,因而主張將其付之一炬。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海國圖志》一書卻在同樣被打開國門的日本大行其道,對明治維新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許多日本人的案頭愛書。這種反差,無疑注定了中日兩國后來的國力和命運。 第二次鴉片戰爭使清廷再遭重創,太平天國運動又風起云涌。為維護搖搖欲墜的統治秩序,清政府統治集團中一些思想開明、具有變革意識的官僚主張在“中體西用”的框架內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圖自強。這批人在中央以奕??、桂良、文祥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盛宣懷為代表。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他們以自強、求富為口號,掀起了一場以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編練新式陸海軍、發展近代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洋務運動。 1861年,曾國藩創辦了安慶軍械所。這是清末*早的新式兵工廠,也是洋務派創辦的**個近代企業。1865年,曾國藩支持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制造總局。同年,李鴻章又在南京建成金陵機器制造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創辦馬尾船政局。1867年,崇厚創辦天津機器局。隨著軍工企業的發展,民用企業也開始出現。1873年,上海成立輪船招商局。1878年,唐山成立開平礦務局。同年,上海建成機器織布局。由此逐漸形成了煤鐵礦務的開采和冶煉、紡織工業、電線電報、輪船航運等四大洋務民用工業體系。 與此同時,清政府還于1861年在北京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作為總理洋務的中央機關。為培養翻譯人員,1862年總理衙門設立同文館,1863年上海設立廣方言館。為適應洋務日益擴展的需要,培養新式人才,1872年派遣**批幼童留美學習。1876年,福建船政學堂也派遣學生赴英、法等國學習海軍。1875年,清政府開始籌建南洋、北洋海軍。 以上一系列求強求富的舉措,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中國的國力有所增強,出現了所謂“同治中興”的景象。但由于洋務派固守“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其目的是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過移植西方近代生產技術實現自強求富。因而,洋務運動不可避免地帶有濃厚的封建性、嚴重的腐朽性和對西方列強的依賴性。這在根本上制約了洋務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清朝官場的腐敗風氣也極大地侵蝕著洋務運動。1894年,全國工礦交通運輸業的資產總值6749萬元,其中官辦企業資產占到70%。官辦企業把官僚習氣帶入企業,使這些企業效率低下。更嚴重的是,北洋海軍也不能幸免,大量經費被挪用去為慈禧修建頤和園。而日本則明確以超過北洋海軍為目標,大力擴軍備戰。為此,明治天皇甚至從皇宮開支中撥出?钭鳛楹7姥a助費,并親自發起捐款建造軍艦。 1894年甲午戰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這一夢想的破滅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不實行社會制度的根本變革,單靠引進西方科學技術,是不可能自強求富的。 太平天國與義和團 中國長期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在人口中占絕大多數。在近代中國,農民處在社會的底層,他們忍受的壓迫深重,因此反帝反封建的意識敏感,態度堅決,行動直接。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發動太平天國起義。這次農民起義歷時十余年,席卷大半個中國,建立了以南京為首都的政權,與清政府形成對峙局面。太平天國運動之所以發生,是農民對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政治狀況的一種反應,是外國侵略和封建腐朽統治交相為惡,中國社會矛盾日益激化的結果。鴉片戰爭后,資本主義列強利用特權加緊了經濟掠奪,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而清政府為了支付賠款,又加緊了對農民的剝削,使農民不堪重負,階級矛盾更加尖銳。太平天國起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醞釀和發動的。 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后,曾多次大敗清軍,并擊敗英、美等國“洋槍隊”。但由于太平天國拒絕承認《南京條約》,明確宣布禁絕鴉片貿易,這使西方侵略者在大失所望后轉而幫助清王朝。太平天國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扼殺下慘遭鎮壓。 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雖然是因為敵人力量的強大,但與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也有很大關系。農民階級不是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他們不可能提出正確的革命綱領和建立先進的社會制度。洪秀全曾將西方基督教思想與中國農民的傳統夢想相結合,制定和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試圖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這反映了農民千百年來的強烈愿望,但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這種美好愿望只能是一種空想,只能停留在紙面上而無法實施。此后,洪仁玕又制定了《資政新篇》,試圖發展資本主義,挽救中華民族的命運,但同樣無法實現。 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階級雖然具有強烈的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性,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但如果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和科學理論的指導,單純的農民戰爭是無法完成反侵略反封建雙重歷史任務的。 1900年前后,一場農民運動又一次大規模席卷華北,這就是義和團運動。這場運動是以農民為主體的自發的反帝愛國運動,是在帝國主義強行侵奪中國沿海港灣,深入內地掠奪路礦資源和權益,掀起瓜分狂潮,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形勢下爆發的,是近代中國反侵略反瓜分斗爭的高潮,是長期以來此起彼伏的遍及全國的群眾反洋教斗爭的總會合。 義和團*初以“反清復明”為口號,后來在民族矛盾加深的形勢下,轉而支持清廷抵抗西方,口號改為“扶清滅洋”。義和團英勇地抗擊了八國聯軍,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但義和團運動*終還是在八國聯軍和清政府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 義和團的失敗,顯然與喪失對清朝統治集團的警覺有關。尤其是清政府對它的政策由“剿滅”改為“招撫”時,義和團落入了被利用、被控制的圈套,以致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當然,還因為其身上兼有反抗侵略的進步性和維護封建傳統的落后性。他們對于西方的一切都抱持著一種敵意,相反卻盲目迷信傳統。他們深信可以把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各路神仙佛祖、英雄好漢都請入凡塵,附在身上,那樣便能刀槍不入,抵擋洋槍洋炮。 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告訴人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僅憑農民階級自身的革命斗爭,是不可能取得反帝反封建斗爭勝利的,農民階級只有與其他階級特別是工人階級結成聯盟,形成中華民族的整體力量,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 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 19世紀中葉,在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隨著外商在華投資設廠和洋務派興辦近代工業企業,民族資產階級逐步成長起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資產階級作為一種新的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受到外來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和剝削,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由于他們是在封建社會的土壤里脫胎并成長起來的,同時又是在資本主義占據優勢的世界體系里成長起來的,因此與封建主義和西方資本主義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成長環境決定了他們既帶有革命性,又帶有軟弱性。這種雙重性,使他們終究不能擔當起并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歷史重任。 在甲午戰爭中,一個蕞爾小國居然打敗了天朝上國,大清帝國的國際地位自此更是一落千丈,成為新老列強人見人欺的對象。此時,一批在洋務運動中成長起來的資產階級和進步知識分子,在政治上開始提出自己的要求。1895年4月,日本逼簽《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立即發動在京應試的1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由此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此后,隨著一系列報刊、學會、學堂和政治團體的創立和思想觀念的傳播,逐步形成了變法的社會輿論。 如何才能改變被列強瓜分的命運?維新派認為僅僅“師夷長技”是遠遠不夠的,中國需要從政治、經濟到文化、教育的全方位改革,特別是應仿效日本明治維新,實現君主立憲。這是資產階級改革封建政體的一次勇敢嘗試,也說明維新派對“改革”和“開放”的認識超過了洋務派,顯示出更為開闊的思想眼界。 在康有為等人的推動下,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命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開始。在103天的時間里,光緒發出了110多條詔令,涉及科舉、工業、商業、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試圖全面革新。但這一系列新舉措觸犯到封建守舊分子的既得利益,因而遭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與百般阻撓,加上光緒手中并不掌握實權,*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發動宮廷政變,將光緒軟禁在瀛臺,并殺害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楊銳等“戊戌六君子”,百日維新宣告失敗。 戊戌變法的失敗表明,企圖通過改良實現君主立憲無異于與虎謀皮,根本行不通。譚嗣同臨刑前“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詩句,成了這場缺乏群眾基礎的改革悲劇命運的真實寫照。 與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形成幾乎同時,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也登上歷史舞臺。孫中山也曾經抱有改良的幻想,1894年他曾上書李鴻章,提出多項改革建議,但并未被采納。殘酷的現實很快使他覺醒,從此堅定地走上革命的道路。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創辦興中會,將“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制定為興中會誓詞。1905年又將“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寫進同盟會綱領,并由此構建三民主義理論體系,從而在紛繁復雜的中國近代社會問題中,提綱挈領地選取了民族獨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作為革命奮斗的宗旨。 為了實現這一宗旨,孫中山不斷奔走于海內外華人中,積極進行革命宣傳,籌劃組織了一次又一次起義。這些起義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革命黨人并沒有灰心喪氣、退縮放棄,而是更加堅定了必勝的信念,更加激發了不怕犧牲的革命意志。正是在這些革命先烈們前赴后繼、舍生取義的精神感召下,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成功。 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統治,革除了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創立了在中國從未有過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開創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社會進步的閘門,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探索了道路。 然而,由于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不敢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沒有動員廣大農民群眾,沒有科學革命理論作為指導,南京臨時政府只存在3個月便夭折了。辛亥革命以向舊的反動勢力妥協而告終,革命果實落入帝國主義所扶植的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手里。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并沒有改變,中華民族面臨的反帝反封建的兩大革命任務一個也沒有解決,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貧窮、落后、分裂、動蕩、混亂的苦難深淵中。 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僅靠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取得反帝反封建的勝利,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必須由具有徹底性的更加先進的革命階級來領導。茫茫神州,路在何方?
讀懂中國共產黨 作者簡介
謝春濤 1963年2月生,山東省臨沭縣人。先后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杭州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1988年起在中共中央黨校任教,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中國現代史學會會長。 主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史》《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共產黨如何治理國家?》《中國共產黨如何應對挑戰?》《中國共產黨如何反腐。俊贰吨袊伯a黨如何治黨?》等著作。 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宣傳思想工作“四個一批”人才,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第一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 >
月亮虎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