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明清基層社會治理叢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401417
- 條形碼:9787576401417 ; 978-7-5764-014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清基層社會治理叢論 內容簡介
對于中國古代而言,尤其是從秦漢以降,以皇權為核心的君主專制政治制度的形成使得歷代王朝中央都必須慎重考慮基層社會治理的問題。 先秦三代地方社會治理體制以“封諸侯,建藩衛”為核心。 秦至漢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逐步建立,中央之權集于皇帝,地方之權集于中央,王朝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程度不斷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逐漸萎縮,國家與民間精英的聯合成為中國古代地方社會治理的成功模式。 宋代以后,各種民間精英組織逐漸形成,他們參與到地方社會治理的場域中來,形成了與國家權力的聯合。 本書以系統觀為理論框架和方法論基礎,對宋代以后,主要是明清時期的基層社會治理問題安好專題進行討論,中國傳統國家治理模式正是通過社會系統的信息交換方式實現了基層社會的穩定,形成了一個自耦合系統。這個系統包含三個子系統——權威、規則、模式——這一系統自洽的過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宏觀的思路,如果要深入探討鄉土社會系統內部的耦合過程是如何實現的,就要尋找一種能夠普遍適用于各子系統的研究模型。 本書主體部分主要包括對明清時期基層社會治理整體模式進行宏觀概括,然后從中國古代基層社會治理的權威體系、規則體系和運行模式體系進行多維度的探討,*終通過對在傳統基層社會之中政府與社會的相互反饋關系的各種樣態及實踐成效的考察,提出基層社會治理善治的方案。 為當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提供有意的參考。
明清基層社會治理叢論 目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