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瑞尼爾·格倫德曼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88672
- 條形碼:9787520388672 ; 978-7-5203-886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瑞尼爾·格倫德曼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第三代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瑞尼爾·格倫德曼為研究對象,以其代表作《Marxism and Ecology》等重要文獻為文本依據,探索馬克思主義與生態問題之間的內在關系。格倫德曼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優選的貢獻是為人類“控制自然”辯護,提出重返“人類中心主義”。因此,本書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研究闡釋其重要思想:人類中心主義——界定生態問題的中心和立場;無法有效地控制自然——生態問題產生的根源;重釋歷史唯物主義——以期更有效地控制自然。在梳理總結、比較評價其思想的同時,結合我國發展實際,研究其中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有益借鑒。
瑞尼爾·格倫德曼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研究 目錄
一 選題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現實意義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一)國外研究現狀述評
(二)國內研究現狀述評
三 研究目標、內容、方法及創新之處
(一)研究目標
(二)研究內容
(三)創新之處
**章 格倫德曼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緣起
一 社會條件
(一)資本主義工業化大生產引發全球性生態危機的加劇
(二)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暴露出的弊端
(三)綠黨政治活動在世界范圍內的蓬勃發展
二 理論淵源
(一)馬克思主義的生態學思想
(二)法蘭克福學派的生態學思想
(三)新興學科的興起
第二章 評價和闡釋生態問題的出發點:人類中心主義
一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兩種理論形態
(一)生態中心主義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
(二)人類中心主義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
(三)生態中心主義和人類中心主義的對壘
二 人類中心主義富有生態意蘊
(一)人的存在:自然與社會的雙重存在物
(二)人的需要:四重需要理論
(三)人的本質:人的社會性和創造性
三 人類中心主義為解決生態問題提供路徑
(一)人類中心主義為評價生態問題提供理論參考
(二)人類中心主義為保護自然環境確立思想依據
(三)人類中心主義立場與自然繁榮理念具有共向性
……
第三章 生態問題源于人類無法有效地“控制自然”
第四章 重釋歷史唯物主義以有效地“控制自然”
第五章 格倫德曼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評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瑞尼爾·格倫德曼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研究 節選
《瑞尼爾·格倫德曼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研究》: (一)自然觀 自然觀,指人類作為認識的主體,在與自然交往的過程中,對整個自然界以及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觀點和看法。它既是人們對自然規律的客觀反映,又是人們對人與自然二者關系的客觀反映。從遠古至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顯現出不同的性質,從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觀。對前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考察和分析是解釋馬克思自然觀的前提。 史前人類是通過想象來認識事物的,即把宇宙萬物看成是自己生命生活的一部分,通常把人和生物的特性投射到不但與人性無關而且與生命無關的物體或世界上去,認為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有生命的,并且同時具有意識和感覺,在不停的運動過程中,在這個整體中,人類和其他生命體居于中心地位。在他們的自然觀中,擬人化的神對自然以及人類的干涉具有無限性,對未來任何事物的預測都不可靠,世界反復無常,自然現象被人格化和神化,被當作是神意下的壯舉。古希臘早期的哲學在本質上是自然哲學,主要研究自然的本原問題,人們對自然的認識是以思辨和直觀的方式進行的,在他們看來,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原始的開端和始終如一的主宰。“萬物的本原是水”,“萬物是活的”,這是古希臘哲人對待宇宙的出發點。自然界存在的萬事萬物都有其自身的性質,都是根據自身的生長規律而生長,這就是古希臘哲人對待自然的態度和理念,秉承的是一種有機論的世界觀。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提出的“原子論”是這種樸素的機械自然觀的主要代表,他指出:“世界及其各個部分產生于無生命原子在原始漩渦中的機械整合。”誠然,古希臘哲學自然觀對后世影響*大的當屬柏拉圖的“理念論”及亞里士多德的“目的論”。柏拉圖用“理念”意指靈魂所見的東西。他認為存在著兩個世界:一個是理念的世界,包含著任何個別事物的完美的理念;另一個是經驗的、物質的世界。現實中的經驗世界完全是虛假的,充斥著似是而非的假象,只有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是通過運用概念思維獨立建構的一個理論世界。自然界運動變化的原因寓于造物主模仿理念創造自然界的過程中。亞里士多德認為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質的形式都是他們內在本性的體現,也就是說自然存在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本原,并且每一自然物從一開始就不是由于偶然而是由于本性自身而存在和生成的,因此,萬事萬物就都是由于載體和形式而形成的。這個世界不是一個偶然的世界,而是一個有序的、有組織的、有目的的世界,其中的所有事物都有其內在的運動趨向,向著由他們的本性決定了的目標運動發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自身發展變化的根源,可以是運動的,也可以是靜止的;可能是空間或數量上的變化,也可能是性質的改變。可見,古希臘哲學的自然觀是樸素辯證的、有機整體的自然觀,它把自然界看作是一個運動不息、充滿活力的世界,并且是有秩序、有規則運動的世界,自然界中的所有物體都是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并且處于永遠的運動、變化之中。當時的人類活動是以自然為認識對象,但從未從自然中分割出來,以主人的身份去奴役自然,以征服者、控制者的心態去改造自然。 在希臘哲學之后,以基督教為主的哲學思想登上舞臺。基督教哲學是一種由信仰堅定的基督徒建構的、自覺地以基督教的信仰為指導的但又以人的自然理性論證其原理的哲學形態。與古希臘哲學對自然的認識不同,它更注重訴諸個人的內心信仰。主張靈魂的救贖要求每個人的靈魂在場。古希臘將自然奉為活生生的神圣的存在,但是在基督教哲學中自然不但沒有神性,而且貶為了上帝為人類所創造的可供其任意利用的死東西。奧古斯丁是基督教哲學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他反對泰勒斯等關于物質始基的觀點,扭曲了柏拉圖的理念論,將理念變成了在造物之前就永恒存在的思想——上帝的原型,認為由于這個永恒思想的運動,才從虛無中產生了水、火、土、氣、原子以至宇宙萬物。上帝是終極的、全能的造物主。上帝在創世之前沒有時間和空間,時空是從上帝創世開始的,時空是有限的,上帝是永恒的并超越于時空之外。中世紀另一位重要的哲學家無疑是愛留根納,他建立了歐洲中世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其中關于“自然”的區分是其全部哲學思想的核心。在《論自然的區分》中,愛留根納指出,自然乃是一般的名稱,意指全體存在的與不存在的。同時他區分了四種自然類別:(1)創造而非被創造的自然,包括存在和不存在的一切原因,即上帝;(2)被創造又能創造的自然,它是眾多的創造的原因,指的是存在于上帝之中的諸理念,其統一就是邏各斯;(3)被創造而不能創造的自然,它是由于在時間和空間中產生出來而被認識的,指的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上帝理念的表現;(4)不創造又不被創造的自然,作為一切事物的終極目的,指的仍是上帝。萬物產生于上帝,又歸位于上帝,上帝創造了萬物,上帝又存在于萬物之中,上帝是一切存在的本質,自然在上帝這里實現了統一。文藝復興時代“復興”了古代文化,促使人們從新的角度、用新的方式思考上帝、宇宙、人及其認識的問題,這一時期自然主義的泛靈論宇宙觀盛行,整個自然被描述成是靈魂之力的一個巨大的幻影。心靈與物質、精神與肉體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對每一物體而言,終極實在是其活的要素,這種要素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帶有心靈或精神的特征;自然界所有物質都是有生命的,宇宙中存在著各種隱秘力,自然界的各種難以理解的力都可用靈魂術表達出來,這種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中世紀哲學(基督教哲學一文藝復興時期哲學)否定了自然的神秘性,認為自然只不過是上帝為人類生存、發展而準備的家園。總之,從史前人類神話到古希臘哲學,再到中古時期的宗教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泛靈論自然觀,基本上都主張自然是具有魔力的、神性的或是有生命的,充滿了神靈和智慧,賦予了自然人類的特征并以此作為其運動變化的原因,不免帶有神秘論的色彩,無法揭示出自然的本質。 ……
瑞尼爾·格倫德曼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孫爽,法學博士,現為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國外馬克思主義、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近年來主持山東省社科規劃研究項目、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課題等三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三項。發表各類學術論文近十篇。畢業論文獲2020年山東省優秀博士論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