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人文中國: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011573
- 條形碼:9787572011573 ; 978-7-5720-115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文中國:修訂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青年學生、普通讀者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用豐富的人文精神占領學生的思想高地,觸發學生的潛在求知欲望和自律系統,主動戰勝誘惑,加速成熟成長,是本書的核心目標所在。本書以豐富生動的案例故事,從大學校訓、管仲的經濟思想、體育文化等多視角對中國人文精神進行了探討。
人文中國:修訂版 內容簡介
《人文中國(修訂版)》以“解讀中國人文傳統,傳遞中國人文精神;展示中國人文魅力,凝聚中國青年力量”為主線,將解讀人文傳統與剖析社會熱點相結合,以豐富的案例從不同角度銜接傳統與現代,深描中國人文的演進過程及對當下的現實意義,力求加深讀者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增強文化自信和愛國信念,達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之目的。
人文中國:修訂版 目錄
目 錄
序
**章 大學校訓與人文情懷
一、 “一畫開天、文明肇始”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二、 “諸子并存、百家爭鳴”與“兼容并蓄、博采眾長”
三、 中國哲學思想中三個“合一”
四、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與中國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
五、 中西方大學的起源與發展
六、 大學校訓與傳統文化
第二章 古代經濟思想的人文精神---以管仲的經濟思想為例
一、 為什么選管仲
二、 民為邦本的經濟學含義
三、 怎樣收割天下
四、 怎樣縮小貧富差距
五、 怎樣發揮商戰的威力
六、 消費心理與物資本位
七、 啟示與出路
第三章 道家、佛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一、 儒、道、佛三家的關系
二、 道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三、 佛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第四章 史學中的人文精神
一、 史學與人文
二、 史學中的人本思想傳統
三、 史學中的懲勸宗旨傳統
四、 史學中的憂患意識傳統
五、 實事求是,秉筆直書
六、 小結
第五章 體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以中華射藝為例
一、 商周社會理想構型創設的體育人文環境 ---以射禮的出現為例
二、 東周社會重構與體育人文精神的首次構建 ---與德有關的射
三、 秦漢集權結構促使體育人文精神的轉向 ---投壺禮的出現
四、 中國古代體育競賽中人文精神之源 ---由射禮競賽而生
五、 中華傳統體育人文精神之核 ---創以德引爭之魂
六、 小結
第六章 城市文化的人文精神
一、 什么是海派文化的關鍵詞
二、 為什么旗袍成為摩登現代的代名詞
三、 為什么海派文學的特點是多元與創新
四、 海派文化在當下的意義是什么
第七章 大學校園的人文精神
一、 大學的起源及歷史演進
二、 大學的功能
三、 大學文化的內涵及作用
四、 大學人文精神及價值
五、 當前大學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六、 新時代大學人文精神的培育
第八章 家庭文化的人文精神
一、 家庭文化的概念及作用
二、 家庭文化的人文精神
三、 家庭文化的建設
第九章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塑造人文精神
一、 習近平傳統文化重要論述融入通識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二、 習近平傳統文化重要論述融入通識課教學改革的思路
三、 小結
第十章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二、 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
三、 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
四、 小結
人文中國:修訂版 節選
一、 “一畫開天、文明肇始”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我們講人文精神,首先應當知道中華文明的開端與發軔,以及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1. 中華文明的開端與發軔:一畫開天、文明肇始 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約在5000多年前或更早 的時候就產生了華夏文明,形成了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夏、商、周的漢文化。我們形 容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開端與發軔常常用八個字來表示:“一畫開天、文明肇始”。 “一畫開天、文明肇始”講的就是遠古時代的包犧氏,即傳說中的圣人伏羲、中華 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個有文字記載的遠古王者[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是伏羲(太 昊)、神農(炎帝)、軒轅(黃帝),此外,倉頡造字的傳說是在黃帝時期],也是中華文化 的奠基者。“一畫開天、文明肇始”,這一畫就是指伏羲當年仰觀俯察,把天地萬物及 其規律化繁為簡,用“—”和“ ”符號變化來表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象征著 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個自然現象。 事實上,從伏羲觀物取象畫八卦開始算起,中華民族文明史的開端與發軔的時 間可以大大向前推進,距今大約5000年至8000年。從三皇五帝、夏、商、周、秦、 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到今天,中華民族的歷史傳承與發展從 未中斷過。 2. 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要談論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人文精神的產生與發展,就必須首先要提到一部 中國古代經典《易經》。《易經》自古就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無論是儒家 思想、道家思想,或者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古典思想,無不受到《易經》思想的深刻 影響,都能在其中找到源頭活水。可以說,《易經》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總源頭。 《易經》是怎樣形成的呢? 《漢書》認為是“人更三圣,世歷三古”,“三圣”是指伏 羲畫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孔子作《易傳》;“三古”是指上古、中古、下古(即春 秋戰國時期)。《易經》是中國古代*早涵蓋天、地、人三界的哲學著作,為世人提供 了一種形象概括世界萬事萬物本質和規律的思維模式。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出自《易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 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逐 漸積淀為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自強不 息、厚德載物思想,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核心,這種精神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的優 秀傳統文化之中;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理想的一個集中體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 中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特性,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在精神上打上了這個烙印。
人文中國:修訂版 作者簡介
秦淑娟,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國家文化貿易學術研究平臺特聘教授,曾獲省部級、校級優秀教學質量獎。主持教育部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方法創新研究》、上海市本科重點教學改革項目《高校思政課“三維三融”實踐教學模式研究》,出版《文化經濟規律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概論》等著作。 孫益波,文學碩士,上海高校優質混合式在線課程示范案例《古詩詞鑒賞》負責人,市教委重點課程《人文中國》主持人。主持上海市教委優青課題,發表論文多篇。曾獲上海市首屆大學語文教學比賽三等獎、校青年教師教學質量獎、優秀教學獎、校級文明崗、教書育人貢獻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