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五月病房與玫瑰畫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56070
- 條形碼:9787559656070 ; 978-7-5596-5607-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五月病房與玫瑰畫室 本書特色
★企鵝蘭登出品,英國《獨立報》年度令人振奮之書。被譯成20多種語言,并且正在被好萊塢一家大制片廠改編成故事片。BBC、《出版人周刊》《愛爾蘭時報》等媒體力薦。 ★17歲少女的百歲人生,五月病房的終點倒數與忘年傾訴。兩位主人公,一老一少,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認識了彼此。借由17歲倫妮的視角,講述83歲老人瑪戈起伏動蕩的一生。 ★勇敢愛與平凡活,如何抉擇才能無悔此生?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天起,也就開啟了與世界告別的倒計時。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虛度。 ★文筆優美,洋溢著豐富的生命的色彩。文本沒有強調主人公所得的疾病,也沒有多寫有關她們痛苦的不必要的細節。這部分被粗略地略過,以便為她們給彼此帶來的勇氣和快樂讓路。
五月病房與玫瑰畫室 內容簡介
一本溫情,設定別致的治愈系小說,講述了一段相差66歲的友情。兩人的相遇讓沉寂如死水般的生活,重新找回了熱情和瘋狂。 倫妮,17歲,生命在盡頭,不知在醫院度過了幾年;瑪戈,83歲,生命在盡頭,因為衰老,沒有親人照顧,她在醫院里也不知過了多少年月。兩人在醫院開設的繪畫課上相識,此時她們的年齡之和正好是一百歲。一條“妙計”就此誕生:她們決定把這一百年的歲月畫成畫,每年一幅。 隨之,瑪戈坎坷動蕩的一生逐漸展開,倫妮被親人遺棄的真相水落石出。本來“等死”的兩個人,因為彼此的出現,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思考死亡與活著的關系。
五月病房與玫瑰畫室 節選
我邁開小碎步,走到她的課桌旁。 “我叫倫妮。”我伸出一只手。 她放下炭條,跟我握了握手。“很高興見到你,倫妮。”她說,“我叫瑪戈。” 她手上的炭漬在我的手背印下了她的指紋。 “謝謝你,”她說,“那天你幫了我一個大忙。” “不客氣,”我說,“不值一提。” “確實是大忙。”她說,“真希望能好好答謝你,可惜我名下也就只有幾件睡衣和一塊吃了一半的水果蛋糕。” 她做個手勢,讓我坐下。 “你到這兒來干嗎?”她問。我明白,她指的是“玫瑰畫室”,但還是說實話為好,所以,我告訴了她實情。 “據說,我活不了幾天了。”我說。 瑪戈端詳著我的臉,我們沉默了片刻。看上去,她似乎不信我的話。 “是絕癥。”我補上一句。 “可你還……” “還年輕,我知道。” “不,你還……” “很倒霉?” “不,”瑪戈依然審視著我,仿佛依然不買賬,“如此生氣勃勃。” 皮帕走到課桌邊,在我們面前擺上幾支畫筆。“兩位在聊些什么?”她問。 “死亡。”我告訴皮帕。 皮帕皺起了眉頭——皮帕恐怕該去上幾節團建培訓課,學學如何對待死者和瀕死者。要是連“死亡”這個詞都聽不下去,她在醫院的這份工作可撐不了多久。 皮帕在桌邊蹲下,拿起一支畫筆。 “這個話題很宏大啊。”她終于開了口。 “不要緊。”我說,“之前,我曾花了一整天經歷悲傷的七個階段,所 以已經一舉搞定了。” 皮帕用畫筆戳著課桌,筆頭的刷毛形成了滴溜溜圓的一圈。 在瑞典厄勒布魯念小學的時候,我不小心撕掉了一本教科書的一角。當時,我和一個現在已經記不起名字的男生在比賽,看誰翻書翻得更快。于是我拼了命,結果可好,其中一頁干脆被撕掉了一個角。班主任吼了我,又罰我去校長辦公室——依我猜,可能是因為我看上去不肯認錯吧。被送去校長辦公室的路上,我感覺活像是要被送去警察局,我認定爸爸媽媽會收到通知,恐怕我從此就沒好日子過啦。我的手心直冒汗:全校都在上課,我卻沿著過道走向校長辦公室,這感覺十分詭異,活像踏進了某種禁區。 女校長有著虎背熊腰的身材、一頭寒光閃閃的銀發,緊抿的雙唇總愛涂鮮艷欲滴的口紅。我想象著她吼我的一幕,好不容易才忍住沒哭出聲。 我來到校長辦公室,她正在開會,前臺讓我在校長辦公室外的一張綠色椅子上坐下等待。誰知道,左側椅子上已經坐了一個男生,比我大好幾歲,名叫盧卡斯·尼伯格。 “你惹禍啦?”他問我(當然,他講的是瑞典語,不是英語)。 “是啊。”我感覺下巴微微發顫。 “我也惹禍了。”他說著拍拍身邊的椅子。看上去,被罰待在校長辦公室外面,他似乎既不慌,也不怕,反而有點自豪的樣子。我坐到他身旁,頓時松了口氣。畢竟,有人跟你一樣麻煩纏身,簡直讓人安心不少。盧卡斯和我成了一條船上的人,感覺比獨自上路強得多。 而在醫院里,當瑪戈打破沉默,說出那句話時,這種感受再次涌上了我的心頭——剛才,瑪戈俯過身,對我低聲道:“我也活不了幾天了。”有那么一會兒,我凝望瑪戈藍瑩瑩的雙眸,只覺得分分鐘會跟她變成同牢難友。 “其實,細想一下吧,你不能算是快死了。”皮帕終于擱下畫筆,開口插嘴道。 “是嗎?”我問。 “是啊。”她說。 “那我可以出院回家嗎?”我問。 “我的意思是,這一刻,你并沒有死。事實上,這一刻,你明明活著。” 瑪戈和我雙雙向皮帕望去。“你的心在跳,你的眼睛在看,你的耳朵在聽。你坐在這間教室里,活得好端端的。所以,你怎么能算快死了呢,你明明活著嘛。” 她又向瑪戈望去:“你們兩個都是。” 皮帕的話好有道理;可惜,又全無道理。 于是,瑪戈和我兩個人,雙雙“活得好端端的”,坐在靜謐的玫瑰畫室里畫星星,都畫在正方形畫布上。我還忘了涂自己那幅畫布的邊緣,害得自己生了一肚子氣,因為后來皮帕把大家的畫作掛上了墻。瑪戈的星星畫在墨藍色背景上,我的星星畫在黑色背景上;瑪戈的星星畫得很對稱,我的星星畫得很不對稱。而在靜謐之中,當瑪戈小心翼翼地用金色給她那顆黃色的星星勾邊時,我的心中突然涌上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用不著急著告訴她任何事,不用急,不急。 小時候,我一度熱愛畫畫。我有一個裝滿蠟筆的舊嬰兒配方奶粉罐、一張專供我畫畫的塑料桌。不管畫得有多爛,我都會在畫作一角簽上我的大名和年齡,因為學校曾經帶我們去過一家畫廊,老師曾一次次向我們展示畫作底部角落的落款。當時,我一度認為:憑我的無雙才華,有朝一日,我的畫或許也會在畫廊展出,因此,我的大名和日期萬萬不能少。才五歲零三個月,我就已經照著家用錄像帶封面畫了一只歪瓜裂棗的斑點狗,難道不足以讓藝術界拜倒在我的才華之下嗎?圈內人會談起某些熬到二三十歲才展露才華的著名畫家,然后會說:“人家倫妮·佩特森畫出這幅作品的時候,才五歲零三個月,居然已經如此才華橫溢了嗎?”拜虛榮心所賜,我用能找到的*細的畫筆,在我的星星畫作的底部,寫下了幾個黃字:倫妮,作于十七歲。看見這一幕,瑪戈也落了款:瑪戈,作于八十三歲。我們把兩幅畫并排擺在一起——正是一片暗色中的兩顆星。 我對數字不敏感。長除法也好,百分比也好,我反正都不太喜歡,我弄不清自己的身高體重,想不起爸爸的電話號碼,雖然我知道我一度記得。 不過,此時此刻,我面前的兩個數字卻至關重要;在我所剩無幾的日子里,它們也將始終重逾千斤。 “不要說出去哦,”我輕聲告訴瑪戈,“我們兩個人加起來,剛好一百歲。”
五月病房與玫瑰畫室 作者簡介
瑪莉安·克羅寧,英國作家,出生于1990年,于沃里克郡長大。她在蘭卡斯特大學學習英語與創意寫作,并在伯明翰大學攻讀應用語言學專業,獲得碩士與博士學位。《五月病房與玫瑰畫室》是作者的處女作。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