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現象(第一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0479
- 條形碼:9787100200479 ; 978-7-100-20047-9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象(第一卷)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藝術愛好者、藝術收藏借助“現象”的哲學內涵,其“關聯意義”和“實行意義”的引入為戰后興起的當代藝術提供了根本性的精神動力。所謂“現象”,不只是為藝術之賦形顯象,也不止于哲學之本質構成,而更蘊含通過行動和創造而實現的實存意義。作為當代藝術輯刊,通過多棱鏡般對古今、中西豐富多彩的藝術與哲學現象的折射,《現象》旨在呈現中國當代藝術的面貌、進展和方向,切實推動當代藝術的理論研究和學術評論,有效激發中國當代藝術的真正本土化與國際化。
現象(第一卷) 內容簡介
作為當代藝術輯刊,《現象》旨在從當代文明、當代思想、當代生活出發追尋和提問,以現象學觀念統攝思想文化史學的疏鑿、會通、生成,觀照中國當代藝術的面貌、進展和方向,激蕩中國當代藝術創造的本土化與靠前化。 卷收錄了倪梁康、楊儒賓、龔鵬程、邵宏、郎紹君、李公明、吳亮等知名學者以及青年學者撰寫或者翻譯的研究文章,除了對現象學和美學等相關問題進行學術探討外,還加入了中國當代藝術家王廣義的展覽專題,以及日本現代書法家井上有一的書法專題等,以此表達對藝術和學術抱持高度自由開放的姿態,勿論古今與中西之研索,唯以“實事本身”為基準,究心當代生活世界經驗的重建,指向未來人類文明的思考和創化。
現象(第一卷) 目錄
文 獻 Archive 1
論藝術作品的本源(**稿)
〔德〕馬丁??海德格爾 / 孫周興 譯 3
真理美學何以成立? 孫周興 26
總 略 Overview 39
什么是現象學?
〔捷〕揚??帕托契卡 / 倪梁康 譯 41
專 述 Treatise 69
施米特、施特勞斯與政治現象學 余明鋒 71
在政治與藝術之間的“施米特現象”及其“時刻” 李公明 88
論 壇 Forum 127
列維納斯論普魯斯特 王嘉軍 129
毀滅,它說 姜宇輝 147
隨 記 Essay 163
隔離帶 吳亮 165
現 場 Scene 193
關于《通俗人類學研究》 王廣義 195
關于《通俗人類學研究》的對話 王廣義 嚴善錞 200
“王廣義??通俗人類學研究”弁言 寒碧 216
異類的凝視 孫周興 219
“王廣義??通俗人類學研究”展覽討論輯要(上) 225
“王廣義??通俗人類學研究”展覽討論輯要(下) 271
史 脈 Historical Clues 313
在水一方 楊儒賓 315
文 運 Cultural Context 355
現代性與中國性 龔鵬程 357
討 源 On the Origin 389
《易》學中的生死、陰陽、山川與自然 鄭吉雄 391
古典世界的山水之間 鄧秉元 415
重 溫 Review 443
“創造性”與“傳統”
〔美〕保羅??奧斯卡??克里斯特勒 / 邵宏 譯 445
賞 會 Appreciation 457
無題??巴洛克
〔美〕克洛依??伽西亞??羅伯茨 陳廣琛 / 陳廣琛 譯 459
文藝??江南??死掉的雨 郜元寶 477
綜 考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485
中外現代繪畫的交匯點 洪再新 487
劉海粟與貝納爾
〔法〕菲利普??杰奎琳 / 董智弘 譯 / 述先 校 539
齊白石的被“發現” 郎紹君 566
筆 道 Way of the Brush 575
黃賓虹、林散之與王冬齡之間的師承路徑
〔德〕何小蘭 / 張鐘萄 譯 577
特 稿 Feature Article 605
導 語 李建華 607
書法的解放
〔日〕井上有一 / 楊晶 李建華 譯 608
我的創作經歷
〔日〕井上有一 / 楊晶 李建華 譯 613
創作過程的記錄
〔日〕井上有一 / 楊晶 李建華 譯 628
啊!讓峻烈疾風吹吧
〔日〕井上有一 / 楊晶 李建華 譯 637
日日的絕筆
〔日〕井上有一 / 楊晶 李建華 譯 643
視 域 Horizon 645
美學理論
〔德〕西奧多??W. 阿多諾 / 周詩巖 譯 647
現象(第一卷) 節選
齊白石晚年即1954年之后的某些作品,由于衰老導致的精神恍惚、執筆顫抖的原因,繪畫題材大大減少,出現了字畫走形、筆跡簡率的狀況,海茲拉爾將此解釋為“巴洛克藝術式的不安和激動的表現”或“表現主義的表現方式”,明顯是一種誤讀。他對黃賓虹89歲作品的解讀也是如此。事實上,前述捷克畫家齊蒂爾、法國畫家克羅多、日本藏家須磨、韓國畫家金永基,以至中國畫家林風眠等,他們喜歡齊白石的畫,都與他們熟悉與喜愛西方現代繪畫,特別是從印象派、表現主義到野獸派的繪畫這一背景分不開。也就是說,這些熟悉并喜歡現代繪畫的人都不同程度地“誤讀”了齊白石的作品。怎么解釋這種“誤讀共鳴”現象呢?我想,一方面,是西方人或西畫家對中國畫缺乏相對深入的了解,難免以自己的經驗和知識解釋齊白石;另一方面,是齊白石(以及黃賓虹等)之畫,確實與西方現代繪畫有某種相似或相通之處,如都有強烈的個性、鮮明的形式感,新穎的創造性,對自然和人生有獨特的體驗等。熟悉中國藝術和美國現代藝術的滕白也(1900—1980年),就曾將寫意畫稱作“中國藝術中的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 in Chinese Art)。滕白也于20世紀20年代留學美國,與抽象表現主義畫家馬克??托比(Mark Tobey)是朋友,并曾教他學習中國書法。他與齊白石似乎沒有交往,但他對中西方藝術相通處的理解還是有道理的。我這里說的“誤讀”,是指一種不夠準確但也有一定根據和道理的解釋,是對藝術現象的直覺把握,一種模糊、朦朧的形象感受。誤讀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它已經構成了美術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現象(第一卷) 作者簡介
寒碧,1962 年生,原《詩書畫》雜志主編,現為巽匯XUNWAY 總策劃。 孫周興,1963 年生,浙江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美術學院講座教授。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