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24554
- 條形碼:9787301324554 ; 978-7-301-3245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的核心是中國抗日根據地的社會保障工作,通過梳理其發展的背景、概況、內容,分析其發展過程中呈現的特點,概括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對于社會發展產生的作用,總結經驗、啟示,以期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社會保障的發展提供借鑒。中國抗日根據地的社會保障植根于抗日戰爭這一特殊歷史時期,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社會形勢的變化密切相關,體現了明顯的主體性、廣泛性、層次性、針對性以及戰時性特征。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工作良好、有序地運行,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動員社會各階級、階層參加戰爭,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必要的社會基礎、物質基礎和群眾基礎。
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研究 目錄
目錄
第1章緒論11.1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1
1.2文獻綜述與研究現狀6
1.3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21
1.4研究創新24
第2章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基礎25
2.1理論基礎25
2.2歷史基礎45
2.3現實基礎69
第3章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概況78
3.1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發展過程78
3.2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資金85
3.3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管理機構112
第4章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內容125
4.1社會救助125
4.2社會優撫139
4.3社會保險151
4.4社會福利162
4.5文教衛生173
第5章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特點183
5.1高覆蓋率和低水平相結合183
5.2行政立法與思想動員相結合188
5.3發展過程中對社會保障政策的反思與完善194
第6章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作用、經驗及啟示205
6.1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作用205
6.2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經驗221
6.3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工作的啟示235
第7章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比較研究243
7.1各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政策比較分析243
7.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同歷史階段社會保障政策
比較分析257
7.3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與國民黨社會保障政策比較分析277
結論297
參考文獻301后記315
第1章緒論11.1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1
1.2文獻綜述與研究現狀6
1.3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21
1.4研究創新24
第2章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基礎25
2.1理論基礎25
2.2歷史基礎45
2.3現實基礎69
第3章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概況78
3.1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發展過程78
3.2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資金85
3.3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管理機構112
第4章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內容125
4.1社會救助125
4.2社會優撫139
4.3社會保險151
4.4社會福利162
4.5文教衛生173
第5章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特點183
5.1高覆蓋率和低水平相結合183
5.2行政立法與思想動員相結合188
5.3發展過程中對社會保障政策的反思與完善194
第6章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作用、經驗及啟示205
6.1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作用205
6.2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的經驗221
6.3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工作的啟示235
第7章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比較研究243
7.1各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政策比較分析243
7.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同歷史階段社會保障政策
比較分析257
7.3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與國民黨社會保障政策比較分析277
結論297
參考文獻301后記315
展開全部
中國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研究 作者簡介
譚忠艷,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滿鐵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吉林大學博士畢業,長期從事抗戰史研究。在《社會科學戰線》《學習與探索》《日本侵華史研究》等雜志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一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吉林省社科基金項目、長春市社科基金項目等10余項,在抗戰史研究領域形成了堅實的研究基礎。
書友推薦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