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治指數評估方法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20498
- 條形碼:9787520320498 ; 978-7-5203-204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治指數評估方法與實踐 本書特色
“中國國家法治指數”創新工程項目組所做的成果打破境外機構操縱信用評級的壟斷格局,對于我國在世界上爭取到國際輿論和戰略性話語權,在信用評估層面保衛國家根本核心利益,具有高度戰略意義。作為階段性重大成果,本書在空間范圍上,主要包括人大立法指數、政府透明度指數、司法透明度指數、檢務透明度指數、“基本解決執行難”第三方評估、前海法治指數評估等研究報告;在時間范圍上,主要涵蓋從2017年至2020年的*新法治實踐情況和相關數據。
法治指數評估方法與實踐 內容簡介
“中國國家法治指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國家法治指數中心的重要研究成果,匯集了研究人員們多年的心血和努力。成果主要以第三方評估的方式展現出來,大多為年度性的信息公開評估和專門領域評估。這些評估有完整的法律依據和一整套評估體系和評估原則,且評估體系每年還在不斷地完善之中。評估成果對推動相關領域的發展和進步有較大的作用,在實踐中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本書在前言部分分為五部分內容,部分介紹評估的載體——法治指數的基本理論,討論了法治指數的定義、法治指數的理論及制度依據,法治指數研究的意義。第二部分介紹域外法治指數的主要類型,并對其利弊做出評述。第三部分則討論的是法治指數的研究原則、研究路徑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法治指數的類型,其內容一是對公權力機構信息公開的第三方評估,二是對公權力機構事務的專項評估,比如人民法院執行規范性、營商環境的司法保障以及自貿區法治發展指數等。第四部分則討論了法治指數研究存在的張力和問題,如與傳統法學研究方法的張力、與被評估機構的張力、法治指數研究本身要注意的問題以及法治指數研究人才匱乏問題。很后第五部分則展望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治指數未來的方向。
法治指數評估方法與實踐 目錄
**編 立法透明度指數
中國立法透明度指數報告(2017)
中國立法透明度指數報告(2018)
中國立法透明度指數報告(2019)
第二編 政府透明度指數
中國政府透明度指數報告(2016)
中國政府透明度指數報告(2017)
中國政府透明度指數報告(2018)
中國政府透明度指數報告(2019)
第三編 司法透明度指數
中國司法透明度指數報告(2016)
中國司法透明度指數報告(2017)
中國司法透明度指數報告(2018)
中國司法透明度指數報告(2叭9)
第四編 檢務透明度指數
中國檢務透明度指數報告(2016)
中國檢務透明度指數報告(2017)
中國檢務透明度指數報告(2018)
中國檢務透明度指數報告(2019)
第五編 法院執行指數
湖州法院執行規范化指數報告(2019)
第六編 自貿區法治指數
前海法治指數評估報告(2017)
前海法治指數評估報告(2018)
前海法治指數評估報告(2019)
后記 探索法學研究新路徑,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中國
法治指數評估方法與實踐 作者簡介
田禾,江蘇灌云人,1956年8月出生于四川成都,研究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主任、法學研究所法治指數創新工程項目組首席研究員、《法治藍皮書》主編,兼任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執行特約咨詢專家、安徽省人民政府政務公開顧問、廣東省中山市地方立法咨詢專家等職務。全國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法制日報》“2017年度法治人物”。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刑事法治、實證法學、司法制度、亞洲法等。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