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韓國漢學中的上海文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617328
- 條形碼:9787547617328 ; 978-7-5476-173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韓國漢學中的上海文學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本書是一部匯集諸位韓國學者關于上海文學研究的論文集,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海外亞洲漢學中的上海文學研究系列”中的一卷。論文集的重點在“文學上海”(即通過文學作品觀看上海)上,注重對上海文學的作品與刊物研究。十篇論文中,有一篇研究中國近代文學、圖像,四篇研究現代文學,三篇研究當代文學,一篇打通近現當代上海文學并提出了新方法,還有一篇研究韓國作家的上海書寫。研究的作家有韓邦慶、茅盾、張愛玲、蔣光慈、穆時英、師陀、周而復、王安憶、衛慧等,作品主要有《海上花列傳》《子夜》《結婚》《紅玫瑰與白玫瑰》《上海的早晨》《長恨歌》《富萍》《上海寶貝》等。
韓國漢學中的上海文學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稿是一部韓國學者的上海文學研究論文集,論文集的重點在“文學上海”(即通過文學作品觀看上海)上,注重對上海文學的作品與刊物研究。十篇論文中,有一篇研究中國近代文學、圖像,四篇研究現代文學,三篇研究當代文學,一篇打通近現當代上海文學并提出了新方法,還有一篇研究韓國作家的上海書寫。研究的作者有韓邦慶、茅盾、張愛玲、蔣光慈、穆時英、師陀、周而復、王安憶、衛慧等,作品主要有《上海花列傳》《子夜》《結婚》《紅玫瑰與白玫瑰》《上海的早晨》《長恨歌》《富萍》《上海寶貝》等。
韓國漢學中的上海文學研究 目錄
編者序言
上海文學和文學上海 林春城/1
《點石齋畫報》勾畫出的1884年上海租界——視線和再現的問題 閔正基/12
20世紀20年代中國革命文學的過渡性與蔣光慈 樸敏鎬/21
穆時英小說中的欲望與重疊性意義 孫湊然/42
師陀眼中的上海肖像——以《結婚》為中心 南姬汀/74
《紅玫瑰與白玫瑰》里的女性和反現代性 金順珍/96
從《上海的早晨》看1950年代資本家與革命家的形象 高在媛/109
王安憶的《富萍》與上海移民者敘事 金垠希/131
“70后”人群的文化征候——以《上海寶貝》為例 魯貞銀/155
俞鎮午的《上海的記憶》與消失的“國際歌” 金良守/170
文學人類學的可能性與上海民族志
——以《海上花列傳》《子夜》《長恨歌》為個案 林春城/190
跋
韓國漢學家眼中的文學上海 狄霞晨/239
附錄
本書作者簡介
韓國漢學中的上海文學研究 作者簡介
主編王光東,文學博士,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上海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已出版的主要學術著作有《20世紀中國文學與民間文化》等6種,主編有《大學文學讀本》等。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主持并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民族記憶”。 執行主編袁紅濤,文學博士,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四十余篇;2011—2016年間執行編輯《上海文學發展報告》;另編有《“文學城市”與主體建構》等多種。 本卷主編林春城,1956年生,文學博士,韓國國立木浦大學中國語言文化系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通過小說觀看現代中國》《中國近現代文學史話語和他者化》,《新世紀韓國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主編),《精神中國》(合著),《視覺與方法》(合著),《文化上海》(合著)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