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曾文正公家書(上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913743
- 條形碼:9787514913743 ; 978-7-5149-137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曾文正公家書(上下) 本書特色
◆傳忠書局版無刪改足本,李鴻章兄弟精心編校,簡體橫排! 光緒五年,在李鴻章兄弟主持下《曾文正公家書》編校完成,交由傳忠書局刻印。全書按時間順序編排,收錄了曾國藩30歲以后寫給長輩和兄弟的信件,共10卷,系統記錄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等各方面的思想和實踐。全書編校周全,制作精良,被公認為*權威的曾國藩家書版本。此后刊行的各種家書,基本都是依據此刻本翻刻或排印。本次出版的簡體橫排版,就是以傳忠書局刻印的這一版《曾文正公家書》為底本。在編校上完全遵從了原版體例和文本。 ◆增補全本,附贈家訓2卷。 原版并未收全曾國藩的家書。今次在原版基礎上,根據前人搜集整理,增補了《舊本未刊家書補編》398封,和同為李氏兄弟主持編校的兩卷本《曾文正公家訓》兩部分內容。以求更完整呈現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的思想和實踐。 ◆蔣經國的成長指南,父親反復叮囑他“細細參閱”! 蔣經國回憶說:“平常我寫信去問安,父親因為事忙,有時來不及詳細答復,就指定《曾文正公家訓》的第幾篇代替回信,要我細細參閱。偶或因我報告身體有病,父親回信就說是我沒有好好地讀《曾文正公家書》的緣故,因為那書里面對于如何保持健康,是說得很詳盡的。” ◆柴靜:代代都有中國人,從曾國藩身上得到建設之力! 老頭兒長相樸拙如農夫,一輩子儉苦無已,隨手一只青藤箱子,身上的長袍上有油漬,沒有任何精英面目,視之甚至讓時人輕賤。但就靠一根窮骨頭,養活的這一點春意思,卻能在中國大地上漸流漸廣,代代都有中國人,如梁啟超那樣,從他身上得到建設之力,“為之不已,將有可時,若其不為,則天下事固無一可也”。
曾文正公家書(上下) 內容簡介
曾國藩寫的家書,在他生前已由其家人部分刊行。光緒五年,在他的門生李瀚章、李鴻章兄弟主持下,精心編校成了權威的一版《曾文正公家書》,交由湖南傳忠書局刻印。全書按時間順序編排,收錄了曾國藩30歲以后寫給長輩和兄弟的信件,共10卷,系統記錄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等各方面的金玉良言。全書編校周全,制作精良,被公認為*權威的曾國藩家書版本。此后刊行的各種家書,基本都是依據此刻本翻刻或排印。 本次出版的簡體橫排版,就是以傳忠書局刻印的這一版《曾文正公家書》為底本。在編校上完全遵從了原版體例和文本。 原版并未收全曾國藩的家書。今次在原版基礎上,根據前人搜集整理,增補了《舊本未刊家書補編》398封,和同為李氏兄弟主持編校的兩卷本《曾文正公家訓》兩部分內容。全套書收全曾國藩的家書1305封,完整呈現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的思想和實踐。
曾文正公家書(上下) 目錄
上冊
曾文正公遺像
曾文正公畫像贊 李鴻章
《曾文正公家書》正文**頁(傳忠書局)
致沅甫九弟(曾國藩手跡)
勞謙(曾國藩手跡)
曾國藩家族成員錄
曾國藩年齡對應年代表
曾文正公家書卷一
曾文正公家書卷二
曾文正公家書卷三
曾文正公家書卷四
曾文正公家書卷五
曾文正公家書卷六
曾文正公家書卷七
曾文正公家書卷八
下冊
曾文正公家書卷九
曾文正公家書卷十
舊版未刊家書補編
曾文正公家訓卷上
曾文正公家訓卷下
曾文正公家書(上下) 節選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致諸弟(摘自上冊第43頁) 諸弟在家讀書,不審每日如何用功?予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煙,洎今已兩月不吃煙,已習慣成自然矣。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余偶談”、讀史十頁、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諸弟每人自立課程,必須有日日不斷之功,雖行船走路,俱須帶在身邊。予除此三事外,他課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將終身以之。 …… 蓋士人讀書,**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諸弟此時惟有識不可以驟幾,至于有志、有恒,則諸弟勉之而已。 …… 課程 主敬 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 靜坐 每日不拘何時,靜坐一會,體驗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早起 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戀。 讀書不二 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 讀史 《二十三史》每日讀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寫日記 須端楷,凡日間過惡,身過、心過、口過,皆記出,終身不間斷。 日知其所亡 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月無忘所能 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 謹言 刻刻留心。 養氣 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氣藏丹田。 保身 謹遵大人手諭:節欲,節勞,節飲食。 作字 早飯后作字,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 夜不出門 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咸豐十年七月初八日 致沅弟、季弟(摘自上冊第 322頁) 余告筱輔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又囑其求潤帥、左、郭及沅薦人。以后兩弟如有所見,隨時推薦,將其人長處、短處一一告知阿兄,或告筱荃。尤以習勞苦為辦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勞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致沅弟、季弟(摘自上冊第384頁) 余家目下鼎盛之際,余忝竊將相,沅所統近二萬人,季所統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幾家?沅弟半年以來,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幾人?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吾家亦盈時矣。管子云:“斗斛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余謂天之概無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盈滿,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諸葛恪盈滿,孫峻概之,吳主概之。待他人之來概而后悔之,則已晚矣。吾家方豐盈之際,不待天之來概,人之來概,吾與諸弟當設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將清改為廉字,慎字改為謙字,勤字改為勞字,尤為明淺,確有可下手之處。 沅弟昔年于銀錢取與之際不甚斟酌,朋輩之譏議菲薄,其根實在于此。去冬之買犁頭嘴、栗子山,余亦大不謂然。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銀回家,不多贈親族,此廉字工夫也。 謙之存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約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語,曰書函,曰仆從、屬員。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稟明徑招三千人,此在他統領所斷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順手。而弟等每次來信索取帳篷、子藥等件,常多譏諷之詞,不平之語,在兄處書函如此,則與別處書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從隨員頗有氣焰,面色言語,與人酬接時,吾未及見,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對渠之詞氣,至今飲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謙字工夫也。 每日臨睡之時,默數本日勞心者幾件,勞力者幾件,則知宣勤王事之處無多,更竭誠以圖之,此勞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詒之福自我一人享盡,故將勞、謙、廉三字時時自惕,亦愿兩賢弟之用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摘自下冊第450頁) 吾輩現辦軍務,系處功利場中,宜刻刻勤勞,如農之力穡,如賈之趨利,如篙工之上灘,早作夜思,以求有濟。而治事之外,此中卻須有一段豁達沖融氣象,二者并進,則勤勞而以恬淡出之,*有意味。余所以令刻 “勞謙君子”印章與弟者,此也。 同治二年七月初一日 致沅弟(摘自下冊第461頁) 奏折一事,弟須用一番工夫。秋涼務閑之時試作二三篇,眼界不必太高,自謙不必太甚。上次惠甫、次卿二稿,只須改潤一二十字,盡可去得。目下外間咨來之折,惟浙、滬、湘三處較優,左、李、郭本素稱好手也。此外如官、駱、沈、嚴、僧、吳、都、馮之折,弟稍一留心,即優為之。以后凡有咨送折稿到弟處者,弟皆視如學生之文,圈點批抹。每折看二次,一次看其辦事之主意,大局之結構,一次看其造句下字之穩否。一日看一二折,不過月余,即可周知時賢之底蘊。然后參看古人奏稿,自有進益。每日極多不過二三刻工夫。 金眉生與鶴儕積怨甚深。吾輩聽言,亦須獨具權衡。權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榮辱予奪系焉。弟性爽快,不宜發之太驟。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致沅弟(摘自下冊第469頁) 古來大戰爭,大事業,人謀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積勞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此次軍務,如克復武漢、九江、安慶,積勞者即是成名之人,在天意已算十分公道,然而不可恃也。吾兄弟但在積勞二字上著力,成名二字則不必問及,享福二字則更不必問矣。 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致沅弟(摘自下冊472頁) 沅弟左右: 大炮守壘,只可偶一用之,多用則實可不必。吾在水營多年,深知大炮之長短。凡炮火之利有二:曰及遠,曰命中。大炮之大子,可以及遠而難以命中,謂其愈遠則行愈遲慢,且有聲可以回避,又往往自上落下,不能橫穿也。其群子,可以命中而難以及遠。包得合膛,筑得極緊,可及二三箭之遠,否則僅及一箭而已。群子所能及之處,先鋒包亦幾能及之。軍興日久,各弁勇事事外行,徒慕大炮之名。見賊在二三里外,紛紛開大炮大子擊之,喜其響之震,煙之濃而已;見賊不畏炮而排進如故,則以為兇悍無匹,而不知大子實不傷人也。 吾在水營時,教將弁專用群子“包得圓,筑得緊,開得近”三語者,內湖各營罕能做到,外江間有做到者,便是無敵之將。陸營善用大炮者,吾尚無所聞。弟營善用大炮者共若干人?然大約不滿三百人,而營中之炮,卻不止三百尊。弟去年請黃南翁解炮四尊,今年請丁道鑄炮數尊,皆外行之舉動也。余恐火藥接濟不上,故于地洞、大炮二事詳悉言之。 同治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致澄弟、沅弟(摘自下冊第527頁) 沅弟定于十七接印,此時已履任數日矣。督撫本不易做,近則多事之秋,必須籌兵籌餉。籌兵,則恐以敗挫而致謗;籌餉,則恐以搜括而致怨,二者皆易壞聲名。而其物議沸騰,被人參劾者,每在于用人之不當。沅弟愛博而面軟,向來用人失之于率,失之于冗。以后宜慎選賢員,以救率字之弊;少用數員,以救冗字之弊。位高而資淺,貌貴溫恭,心貴謙下。天下之事理人才,為吾輩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勿存一自是之見。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滿,二者本末俱到,必可免于咎戾,不墜令名,至囑至囑,幸勿以為泛常之語而忽視之。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 致澄弟(摘自下冊第537頁) 家中要得興旺,全靠出賢子弟,若子弟不賢不才,雖多積銀積錢積谷積產積衣積書,總是枉然。子弟之賢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訓,惟星岡公之教尤應謹守牢記。吾近將星岡公之家規,編成八句,云: 書蔬魚豬,考早掃寶;常說常行,八者都好; 地命醫理,僧巫祈禱,留客久住,六者俱惱。 蓋星岡公于地、命、醫、僧、巫五項人進門便惱,即親友遠客久住亦惱。此八好六惱者,我家世世守之,永為家訓,子孫雖愚,亦必略有范圍也。 同治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諭紀鴻(摘自下冊第825頁) 爾在省以謙敬二字為主,事事請問意臣、芝生兩姻叔,斷不可送條子,致騰物議。十六日出闈,十七八拜客,十九日即可回家。九月初在家聽榜信后,再起程來署可也。擇交是**要事,須擇志趣遠大者,此囑。
曾文正公家書(上下)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出生于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清朝戰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 曾國藩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進士,入翰林院,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文正。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追求的一種最gao理想境界。而曾國藩正是這樣一位集修身、齊家、治國于一身的“古今第一完人”。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