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常州歷代醫家史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761900
- 條形碼:9787507761900 ; 978-7-5077-619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常州歷代醫家史志 本書特色
常州中醫歷史也是常州歷史文化的印跡,是歷代醫家留下的醫學遺產和文化遺產。常州醫家或父子傳承,或師徒相繼,名醫大家,各具特色。他們在長期的行醫生涯中,不持門戶之見,互敬互學,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勇于探索,在醫學方面頗有建樹,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尤其是清代到民國初年,常州一府人各類史籍的名醫有近百人。《中同醫學通史緒論》中記載了近代著名中醫人物十八位,其中常州就有五位,這些名醫留下的醫學著作有近百部千卷之多。記錄這些先賢的醫事,一是宣傳常州名中醫的醫術醫德,二是鼓勵后人繼承先輩事業。 本書不僅挖掘了常州名中醫的生平,記述了大國良醫的精湛醫術、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揭示了一些可供患者借鑒的養生之道、方劑藥典,還探討了醫患關系以及醫者自身如何直面疾病甚至死亡等更深層次的問題,這些都是常州中醫學領域尚不多見的歷由記錄。
常州歷代醫家史志 內容簡介
常州中醫源遠流長,名醫輩出,“毗陵自古多佳士,醫道術行譽神州”,如有名的陶弘景、許叔微、羅知悌、王肯堂、余師愚、費伯雄、馬培之、丁甘仁、張贊臣、吳惠平、徐衡之等。 本書收錄了古往今來常州籍(含武進、金壇、溧陽)懸壺濟世的醫家,以及落籍本地的行醫者,共計四百余位醫家。書中圖文并茂地記述了他們的生平、醫術、業績、著作等,其中不少圖片是作者多年來多方收集的珍貴老照片,見證了常州中醫歷史,彌足珍貴。另外,還介紹了常州中醫簡史、歷代醫藥著作、近現代的中醫藥發展概況、中醫傳承世家譜、孟河醫派的形成與發展等,并且披露了一些可供現代人借鑒使用的養生之道和方劑藥典,以冀傳承學術、惠澤后代。
常州歷代醫家史志 目錄
**篇 常州中醫簡史 3
附:常州醫學與先醫廟 6
長年醫局、壽安醫局、臨時醫局、施診所簡況 11
第二篇 金壇中醫概況 19
近代溧陽的知名中醫概況 20
常州青果巷的醫學遺存與醫家 22
第三篇 傳承數代的中醫世家 33
常州賜書堂徐氏世醫 33
孟河費氏世醫 34
孟河馬氏世醫 36
錢氏兒科世醫 36
法氏內科世醫 38
湯氏婦科世醫 39
孟河沙氏內外科 40
羅墅灣謝氏世代懸壺 41
焦溪丁氏世代中醫之家 42
焦溪承氏岐黃世家 42
金壇儒林樹德堂婦科 43
金壇老人山程氏骨科 44
溧陽蔣氏傷科 44
奚氏兒科世家 45
常州歷代醫家主要醫著目錄 47
第四篇 常州中醫學會簡史 57
附:常州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州針灸學會 65
孟河醫派的歷史與發展 70
第五篇 常州歷代醫家錄 85
丁煥——明代兒科名醫 83
丁子良——清末醫家 83
丁天吉——保赤國手 86
丁元彥——民國著名中醫教育家臨床家 86
丁甘仁——開創近代中醫教育的先驅 88
丁光迪——中醫理論家、臨床家 92
丁仲慶——武進名醫 94
丁伯安——民國上海中醫師公會理事 94
丁懷仁——江蘇省名老中醫 95
丁濟萬——民國上海中醫領軍人物 95
丁濟民——上海中醫教育家內科名醫 98
丁遇吉——痔科專家 99
丁景孝——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顧問 100
丁景源——紐約中醫協會主席 101
丁彬章——上海中醫學院一級教授 101
丁彬毅——上海名中醫 101
丁琮清——著《傷寒六一得篇》 102
丁諫吾——民國武進名醫 102
于大來——清嘉慶年間金壇名醫 103
萬遇春——武進名醫 103
馬心厚——擅長內外科 103
馬書紳——武進名醫 104
馬永隆——精內外科醫術 104
馬書常——無錫名醫 104
馬仲清——精內外各科 105
馬伯藩——孟河名醫 105
馬壽南——南京名醫 106
馬培之——江南**圣手 107
馬院判——明末宮廷太醫 109
馬榮成——開創孟河醫派馬氏世醫 110
馬紹成——武進名醫 110
馬澤人——著名中醫內科學家 110
馬洛川——無錫名醫 113
馬鈞之——無錫名醫 113
馬省三——以瘍醫名 113
馬冠群——著《馬氏脈訣》和《醫悟》 114
馬惠卿——內科名醫 115
馬冀良——政府中醫管理 115
馬嘉生——上海名醫 116
卞伯岐——美國加州針灸學會理事長 117
方俊臣——溧陽清末喉科 118
王詢——江南名醫 119
王凱——康熙年間著《痧癥全書》 119
王九峰——嘉慶年間御醫 119
王元錝——以醫濟人 120
王蘭文——內科名醫王仙人 120
王竹軒——喉科名醫 121
王體仁——江蘇名中醫 121
王肯堂——明代著名醫學家 122
王秀文——溧陽市名中醫 125
王彥昭——明朝建文皇帝御醫 125
王道平——武進名醫 126
王靜儀——江蘇名中醫 126
尤鴻賓——幼科名醫 126
毛鳳彩——幼科名醫 127
毛善宜——善治內科疑難雜癥 127
毛善珊——不畏艱險為民治病 127
毛景昌——危證輒奇效 128
毛鴻吉——乾隆年間醫家 128
仇遠——著《稗史》 128
馮育才——擅長皮膚科 129
馮群先——江蘇名中西醫結合專家 129
石公懷——清代醫家 129
石泰——杏林良醫 130
石震——精脈理著書甚者 130
龍子章——清代醫家 130
史濟招——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主任 131
包松年——金壇中醫院創始人 131
白耀章——外科名醫 132
江友山——內科名醫 132
湯文——明代萬歷年間太醫院名醫 134
湯玉——世業婦人醫 134
湯洪——世業醫 134
湯溥——精岐黃術 135
湯宗元——起死回生 135
湯宗禹——切脈對藥有別見 135
湯伊勛——精婦科 135
湯啟旸——世為婦人醫 135
湯國培——通岐黃之術 136
湯春巖——清代溫病派 136
湯善甫——著《婦人科秘方要訣》 136
劉遷——善醫 137
劉云山——明代常州“仙醫” 137
劉立群——中藥研究專家 139
劉若金——本草學家 139
劉承模——清代醫家 140
劉逢源——乾隆年間醫家 140
莊錦——疫癥高手 140
莊一夔——乾隆年間兒科名醫 140
莊育民——臺灣針灸名家 141
許子平——內科名醫 143
許其仁——明代醫家 143
許柏羲——戚墅堰區醫院創始人 144
許叔微——宋徽宗御醫 145
許胤宗——隋唐年間御醫 147
孫星衍——清代經學家 149
孫曉山——擅兒科 149
阮敖林——溧陽市名中醫 149
呂宗達——著《傷寒匯通》 149
呂蔭棠——溧陽名醫 150
朱璉——現代著名針灸學家 150
朱文英——擅長幼科 153
朱守仁——瘰疬潰爛治驗如神 153
朱兆綸——精醫有名 154
朱有筠——醫術著名 154
朱龍驤——骨傷科名醫 154
朱志蘭——骨傷科名醫 155
朱志惠——骨傷科名醫 155
朱彥彬——江蘇省名老中醫 156
朱普生——著名的骨傷科專家 156
華元化——明代外科名醫 161
米巨秀——南宋醫家 161
沈小芳——專長內兒科 161
沈文起——擅長外科 162
沈守倫——治疾輒效 162
沈伯藩——江蘇省名老中醫 162
沈廷荃——術佳德善名益震 164
沈佛如——民國著名中醫 164
沈澤然——擅長中醫內科 165
沈青芝——著《喉科集腋》 165
沈健群——擅長推拿 165
沙書玉——擅治溫病 166
沙曉峰、沙達調——內外佳精的孟河名醫沙氏 166
沙燮和——近代醫家 166
宋慈——南宋著名法醫學家 167
貢肇基——擅長婦科 168
蘇東坡——對中醫的貢獻 168
芮城——著《綱目拾遺》 171
芮大蓀——有口皆碑溧陽名醫 171
李曰普——著《續附經驗奇方》 171
李含光——醫道精博 171
李順源——金壇名醫 171
李朝正——著《備急總效方》 172
李熙和——著《醫經允中》 172
楊一——擅長痔科 172
楊甲三——當代著名針灸學家 172
楊自強——擅長內婦科 175
楊時泰——清代醫學家 175
楊伯棠——武進名中醫 176
楊養浩——中醫眼科名醫 176
楊煒清——著《方義指微》 176
楊庭芳——醫藝揚名 176
楊博良——民國常州名醫 177
張新——武進名醫 180
張文邃——明代萬歷年間太醫院官 180
張元凱——孟河派名醫 181
張圣源——清代醫家 182
張鳳岡——擅長中醫外科 182
張伯熙——民國上海名醫 183
張乃修——江南名醫 184
張漢春——擅長中醫外科 184
張正光——有名望 184
張學曉——擅長中醫幼科 185
張孝國——擅長溫熱病和中醫內科 185
張志鴻——江蘇省名中醫 185
張希雄——擅長眼科 185
張麗齋——芙蓉婦科名醫 186
張濟中——眼科名醫 186
張秉成——本草藥家 187
張宛鄰——清代通儒名醫 187
張效良——內科名醫 188
張祥元——明代太醫院吏目 189
張晴川——擅長治療雜病 189
張渭川——名聞陽湖 189
張建南——擅長中醫內科 189
張維垣——著《醫學指掌》 189
張揆松——民國時期常州名醫 190
張衡庵——擅長中醫內科 190
張贊臣——中醫耳鼻咽喉科巨匠 190
張靜霞——《中國女醫》主編 193
張?孫——能詩善畫精于醫 193
邵文卓——清代善治小兒痧痘 194
陸荃——尤善刀圭之術 194
陸曉樓——擅長針灸 194
陸祖慶——武進名醫 195
陸維藩——濟世活人其道益彰 195
陸鯤化——著《醫醫集》 195
陳士青——常州針灸名醫 196
陳小引——擅長中醫兒科 197
陳蘇生——上海市名中醫 198
陳廷儒——著《診余舉隅錄》 200
陳澤霖——舌診研究先驅 200
陳作霖——針灸名家 201
陳坤庵——南夏墅名醫 202
陳濟鴻——擅長骨傷科 203
陳桂發——元朝平江路官醫提領 203
陳萌棠——求醫者甚眾 203
陳乾初——民國名醫 203
陳嘉璴——著《醫學粹精》 204
陳耀堂——上海名醫 204
吳誠——明代醫家 205
吳杰——太醫院使 205
吳元春——擅長喉科 206
吳仁初——擅長中醫內外科 207
吳寧瀾——清代幼科 207
吳永文——常州婦科名醫 207
吳平良——擅長內科 207
吳可大——明代醫家 208
吳仲山——清代常州名醫 208
吳申祿——晚清常州婦科名醫 209
吳幼蓀——民國常州知名中醫 209
吳尚志——秀才儒醫 209
吳恒山——鄒區知名中醫 209
吳濟民——有醫名 210
吳宗燾——名振滬錫 210
吳宗騫——內科世醫 210
吳南耀——陽湖印墅六世醫 210
吳卓耀——中醫外科名醫 211
吳規臣——精醫理的才女 212
吳惠平——海內外針灸名家 212
吳紫綬——常州名醫 215
邱孝若——疔科醫師 215
余聽鴻——經方大家 216
余師愚——清代溫疫學家 219
余鴻仁——孟河派名醫 221
余繼鴻——民國上海名醫 222
鄒元甫——老中醫 222
鄒潤安——清代醫藥學家 222
何宇林——患者稱呼“何半仙” 225
何笠——擅長內科 225
何韋文——擅長內兒科 225
何止湘——江蘇省名老中醫 226
何如澗——溧陽內科醫家 226
何應綬——業醫內科 226
狄云霄——溧陽名醫 227
狄嘉箴——武進名醫 227
法?——遠近推服 227
法鈞——武進名醫 228
法惠——著《醫學粹言》 228
法雄——著《樗莊心法》 228
法弼——治時疾有奇效 229
法文淦——治病如神 229
法公麟——雍正年間孟河名醫 229
法丹書——清代常州名醫 229
法玉良——法一帖 230
法世美——孟河法氏醫家開創者 230
法學山——擅長內兒科 230
法征麟——雍正年間孟河名醫 230
法瑞生——以治傷寒著名 231
法履端——著《脈法金針》 232
法燮廷——人稱法半帖 232
龐安仁——北宋醫學家 232
鄭汝煒——明代外科專家 232
單養和——著名小兒推拿專家 233
單鎮安——擅長小兒推拿 234
范能——精醫善吟 234
杭朝棟——治證效多神 234
林少卿——專擅喉科 234
林立開——耳鼻喉科創始人 235
林潤卿——清末民初喉科名醫 235
林幼卿——喉科名家 237
林德民——常武地區兒科名醫 238
承少槐——江蘇名老中醫 239
承挹中——焦溪名醫 239
承柳塘——秀才儒醫 240
承槐卿——江南名醫 240
羅知悌——宋末元初醫學家 242
金溥——著《注仲景傷寒論》 243
金一鳴——太極養生家 243
金柳如——常武地區兒科名醫 244
周正——明代醫家 245
周少伯——武進名中醫 245
周玉麟——中醫內兒科專家 247
周茂林——精國術與中醫 247
周泉錦——專治風濕病 248
周相宸——精醫術 249
周濟平——倡導中西醫結合 249
周清漢——清代外科專家 249
周雪樵——中西醫匯通的代表醫家 250
周履端——擅長內科 252
岳昶——清代內科專家 252
岳甫嘉——擅長治療不孕不育癥 253
惲鐵樵——著名中西醫匯通派代表 253
惲毓鼎——創辦醫學研究會 258
惲慧莊——專長內婦兒科 258
施順衡——精小兒醫 259
施和生——全國著名骨傷推拿專家 259
姜性洽——瘟疫高手 259
趙起籌——支援東北的武進名醫 260
趙樹屏——衛生部中醫司副司長 260
趙增午——著名針灸專家 261
趙燏黃——近代本草學奠基人 261
胡??——明代政治家、文學家、醫學家 264
胡住想——明代醫學家 265
胡嗣超——著《傷寒雜病論》16卷 266
於人龍——擅長幼科 266
姜邦俊——晚清常州喉科名醫 266
駱省吾——眼科名醫 266
費子權——孟河名醫 267
費子良——有醫名 267
費士廷——孟河名醫 267
費士源——乾嘉年間內科聞名 268
費文禮——孟河費氏醫術出色傳承人 268
費蘭泉——孟河名醫 268
費慶元——名老中醫 269
費公宣——遠近稱之 269
費伯雄——清代孟河醫派奠基人 269
費雨程——清末名醫 271
費國柞——精醫 272
費尚有——孟河醫派費氏醫家創始人 272
費岳瞻——孟河名醫 273
費保彥——人稱“費一帖” 273
費榮祖——孟河醫派名醫 274
費繩甫——海內名醫 274
費贊臣——上海名醫 276
段璜——清代金壇名醫 277
段希孟——著《痘疹心法》 277
悟惺清——溧陽醫家 277
郭有恒——中醫內兒科名醫 278
高隱——療疾多奇效 279
唐玉虬——著名的醫家兼詩人 279
唐克明——肝腹水治療有專長 280
唐浩鎮——募捐施賑良醫 281
唐晉祺——擅長中醫內外科 281
秦亮甫——杏林國手 281
凌洪發——擅長傷科 282
袁東——明代金壇名醫 283
袁慰黎——東青名醫 283
莫燕新——江蘇名中醫 283
顧元交——本草學家 284
談逸安——武進國學會監事 284
顧振聲——武進醫學會會長 285
陶鼎——金壇市名醫 285
陶弘景——南北朝名醫 285
柴金山——百姓傳頌的走訪郎中 287
奚子型——擅長幼科 288
奚升初——幼科擅長 288
奚龍泉——著《兒科心得》 288
奚伯初——名揚上海的兒科專家 288
奚詠裳——名聞四方 290
奚南熏——臺灣衛生署中醫委員會主任 291
錢鈞——民國創立武進醫學研究會 292
錢鑒——中央國醫館武進支館館長 293
錢心坦——晚清常州兒科名醫 294
錢心榮——晚清常州兒科名醫 294
錢以爵——清代早期內兒科名醫 296
錢方琦——為救治病人染疾而卒 296
錢今陽——著名中醫兒科學家 296
錢仕元——常州府醫學教諭 297
錢玉英——針灸專家 298
錢近賢——擅長婦科 298
錢厚甫——中醫內外科 298
錢育壽——世代相傳兒科名家 298
錢寶華——創辦《中國女醫》 301
錢祝唐——治“痘”名家 302
錢祥甫——常州錢氏中醫世家開創者 303
錢維岳——清代乾隆年間內兒科名醫 303
倪林根——民間醫生 304
徐生——明成化年御醫 305
徐遂——明宣德常州醫學正科 305
徐允升——清代常州名醫 305
徐丹初——民國武進名醫 306
徐仲清——湖州路醫學教授 306
徐守貞(女)——通儒兼善醫術 306
徐述、徐迪、徐選——明代永樂年間兄弟三醫家 307
徐迪華——首創中醫量化診斷理論 307
徐養浩——醫學教諭 310
徐養源——元代醫家 310
徐相任——治療霍亂及溫熱病證著稱 310
徐湘亭——江蘇中醫副總編輯 311
徐雅亭——橫林名醫 311
徐衡之——中醫治療血液病的先驅 312
徐鼎汾——擅長內科 314
章育正——著《祖國醫學與免疫》 315
曹禾——清醫學家 315
曹云章——擅長幼科 316
曹鑒初——民國初期種痘預防天花專家 316
曹秉鉉——明代醫家 317
蕭吉——南北朝隋朝養生家 318
蕭衍——梁朝皇帝醫家 318
蕭繹——著《靈壽雜方》 319
黃谷梅——秀才儒醫 320
黃述曾——治疫立效 320
黃德嘉——治療痼疾神效 320
戚子耀——精推拿術善治小兒雜癥 320
盛有恒——擅長治療溫病 321
屠紳——開創常州屠氏世醫 321
屠士初——創立常州中醫團體之始者 321
屠貢先——民國名醫 322
屠濟寬——常州名中醫 323
屠揆先——號稱半仙 324
屠博淵——長年醫局內科首席 325
巢浚——晚清上海名醫 326
常州歷代醫家史志 作者簡介
李夏亭(1952-),主任中醫師,江蘇省名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屆學術流派專家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理事、孟河醫派研究會會長。歷任常州市中醫院副院長、常州市衛生局中醫處處長、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南京醫科大學、蘇州大學副教授。先后完成省市級科研課題9項,獲省市科技成果獎8個,發表論文60余篇,編著出版《孟河四家醫集》《孟河醫派三百年》《孟河醫派38家臨床特色及驗案評析》《中醫診療學》《常州醫集》《常州當代名中醫傳記》。作者擅長治療肝硬化、胃腸道疾病、哮喘、三高癥、心腦血管病等疑難雜癥,尤其是應用膏方治療各種良、惡性腫瘤,亞健康狀態,體質虛弱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