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472893
- 條形碼:9787510472893 ; 978-7-5104-7289-3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本書特色
魯迅筆下經典作品。影響幾代人的中小學教科書范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于1926年9月。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此文是其對兒時生活的一段美好回憶。這一類回憶童年的文章,大部分都收在了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文中的百草園是魯迅家屋后的一片大園子。對大園子的回憶,很為出彩: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肥胖的黃蜂以及會冒煙的斑蝥等等。色澤鮮活,動靜交替。一片兒時的園子在作者筆下生機勃勃,情趣盎然。景物描寫是很精彩的,而意外出現的“美女蛇”更為百草園平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找回孩子缺乏的“大自然元素”。這是一篇溫暖、真摯、懇切、充滿童趣和留戀的回憶文。我們讀它時,只需愉悅地欣賞、毫無負擔地感受文中的童趣和人情味,領會它的妙處。許多人對魯迅的作品有一種成見,認為他寫的都是戰斗文章,文中一定充滿了諷刺。這是對他極大的誤解。就論這篇散文,文中魯迅自嘲式的幽默并沒有諷刺意味,就是好玩而已;魯迅本人就是一個充滿童趣的人,這篇文章所體現的是他作為普通人的童年趣味和舊日情懷,一點不往諷喻那邊靠。孩子若能從這篇散文中了解到魯迅兒時的趣味,對他將來的學習是有利的,至少不會像我們之前那樣誤讀了魯迅。與百草園的快樂相比,被送入私塾后的魯迅似乎頗受約束。學著古文,讀著逐漸加厚的書本,看著先生手中的戒尺,百草園漸行漸遠。對兒時的無限緬懷流露在眉宇間。然而魯迅對讀書卻并不抵觸。在全城很嚴厲的私塾先生的教導下,讀書、習字、對課,一絲不茍。這其中自然有對先生淵博學識的敬重與佩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由調皮貪玩的孩童漸漸成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對兒時生活的一段美好回憶。這段生活經歷對魯迅先生日后的人生道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內容簡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描寫魯迅童年生活的散文,是一曲譜寫幼年往事的優美樂章。在這一膾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筆觸舒卷自如地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畫家悉心品讀這一作品,去往紹興實地采風,用寫實的筆法再現了作品中的童年趣味和舊日情懷。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張大軍,電影美術指導、繪本畫家。中國戲曲學院畢業后一直從事美術指導工作至今。電影《冬至》獲得第11屆大學生電影節處女作獎。電影《紅色康拜因》獲得韓國釜山電影節影評人大獎。他也是“蒲蒲蘭原創十年·繪本原畫展”設計者,以充滿童趣的設計、互動的體驗為參觀者津津樂道。曾用繪本的方式,重新演繹了魯迅名篇《風箏》,原畫被魯迅博物館收藏。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