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河北省白洋淀圈頭村音樂會樂譜輯錄(附光盤)/來自田野的聲音中國傳統音樂樂譜匯編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0969581
- 條形碼:9787810969581 ; 978-7-81096-95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河北省白洋淀圈頭村音樂會樂譜輯錄(附光盤)/來自田野的聲音中國傳統音樂樂譜匯編 內容簡介
2006年,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城東南圈頭村的音樂會作為冀中笙管樂中的一個樂種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圈頭村地處白洋淀地區,其音樂會所體現的傳統價值很高,具體表現在曲目的完整性、社會功能的規范性、會員覆蓋率的普遍性、音樂形式的規范性以及樂譜、樂器及各種標志的符號。
圈頭村音樂會所保存的樂譜有55首,目前能夠演奏的有41首,收錄在本樂譜中的共37首,不僅數量較多,而且曲目分類清晰,具有完整的體系性。
樂譜配套的音響部分包括小塌曲I4首、小尖曲10首、小大曲9首、大曲3首、打擊樂曲1首。其中小塌曲短小精悍,略顯低沉;小尖曲同樣短小,但曲調比小塌曲高;小大曲較前兩類稍長,演奏時間6-12分鐘;大曲演奏時間約20-40分鐘。所有樂曲根據節拍可分為散板、導板、節子板、慢流水板和快流水板5種。
作為一種與宗教信仰(藥王)密切相關的活動,圈頭村音樂會異常活躍,集中的演奏一年只有3次,此外還有為喪事演奏。其音樂都在與神靈對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心靈安慰的需要,象征著傳統信仰的回歸。
河北省白洋淀圈頭村音樂會樂譜輯錄(附光盤)/來自田野的聲音中國傳統音樂樂譜匯編 目錄
2.小塌曲《迭落金錢》
3.小塌曲《托布衫》
4.小塌曲《巧桃神》
5.小塌曲《樂道歌》
6.小塌曲《醉太平》
7.小塌曲《樂太平》
8.小塌曲《醉樂太平》
9.小塌曲《山坡羊》
10.小塌曲《小烈馬》
11.小塌曲《甘草結》
12.小塌曲《倒掖車》
13.小塌曲《沙洞江》
14.小塌曲《喊動山》
15.小尖曲《浪淘沙》
16.小尖曲《上江擦》
17.小尖曲《湘半月》
18.小尖曲《王大娘放驢》
19.小尖曲《張飛擊槍》
20.小尖曲《關公擊刀》
21.小尖曲《花子叫街》
22.小尖曲《梅花引》
23.小尖曲《小鵝郎》
24.小尖曲《觀燈贊》
25.小大曲《四上牌》
26.小大曲《柳黃煙》
27.小大曲《勸君杯》(合四牌)
28.小大曲《妻上夫墳》
29.小大曲《陶軍令》
30.小大曲《張公趕子》
31.小大曲《柳花香》
32.小大曲《大走馬》
33.小大曲《天花落》(五四牌)
34.大曲《泣顏回》
35.大曲《關公挑袍》
36.大曲《樸潭咒》
37.打擊樂曲《坐禪譚》
樂曲說明
附錄:河北省白洋淀圈頭村音樂會原始工尺譜影印件
河北省白洋淀圈頭村音樂會樂譜輯錄(附光盤)/來自田野的聲音中國傳統音樂樂譜匯編 作者簡介
張伯瑜,出生于1958年。1982年他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學,1987年獲學士學位,1989年獲碩士學位,1991年留學芬蘭圖爾庫大學,1995年獲副博士學位,1997年獲音樂學哲學博士學位,1998年回國任教至今,現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他曾于1998年任丹麥亞洲研究院客座研究員,2000-2001年任美國福特基金會亞洲學者,2005-2006年任中美富布賴特學者。張伯瑜現為中國音樂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傳統音樂學會副會長、中國世界音樂學會副會長、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人文學院學術顧問(2010-2104)。其所授課程主要有“中國傳統音樂概論”“北歐音樂”“民族音樂學的理論與方法”“音樂專業英語文獻閱讀”“音樂學專業研討”等。 完成的主要科研課題有“變革社會中的中國傳統音樂”(中央音樂學院2000)、“民族音樂學的理論與方法”(教育部2002)、“云南個舊市大屯鎮洞經音樂調查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7)。此外,他還為中央音樂學院建立“中外樂器展演中心”,并創辦“世界音樂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