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天津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報告:2016-2020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341128
- 條形碼:9787543341128 ; 978-7-5433-411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津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報告:2016-2020 本書特色
本書選題價值突出,研究方法運用扎實、準確,案例豐富、敘事生動,撰寫認真細致,文風沉穩精準,行文有聲有色。本書分析了中醫藥文化在中醫藥發展過程中的先導作用,總結了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傳播和發展進程。天津中醫藥大學立足中醫藥文化傳播,以提升公眾中醫藥文化素養為目標,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為依托,建立線上、線下立體傳播平臺和長效傳播機制。
天津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報告:2016-2020 內容簡介
本書以事實和數據為依據,深入梳理、總結和分析“十三五”期間天津市中藥文化傳播發展中的重要成果、存在的問題,探索發展思路,提出解決方案,對將來更好地進行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與推廣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工作指導意義。這是一部關于中醫藥文化方面的書籍,對于指導中醫藥文化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天津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報告:2016-2020 目錄
**章 天津中醫藥文化建設與傳播總體概況(2016—2020)
**節 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天津答卷”
第二節 天津市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中醫藥文化傳播實踐概述
第二章 天津區域中醫藥文化發展如火如茶
**節 中心城區:發揮各自優勢,多維度促傳播
第二節 環城四區:挖掘自身潛力,創新傳播路徑
第三節 遠郊五區:入基層建平臺,推進縱深發展
第四節 濱海新區:濱城密織網絡,立體傳播中醫
第三章 天津大型中醫醫療機構文化建設各具特色
第四章 天津中藥企業文化建設各有千秋
中編 天津中醫藥傳播與發展策略
第五章 天津中醫藥文化傳播存在的不足及發展策略
第六章 天津中醫藥文化傳播情況調查分析
第七章 天津中藥企業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策略
第八章 天津市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問題及對策
**節 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概述
第二節 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傳播存在的不足
第三節 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對策
第四節 天津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與傳播現狀及成果
下編 中醫藥文化研究論文精選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中醫藥新聞傳播
中醫藥文化在泰國的傳播和發展現狀分析
淺談中醫藥文化傳播策略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醫藥文化傳播之路
中醫藥文化建設的經驗和體會
淺析漫畫解讀中醫藥的優勢
中醫藥的跨文化傳播
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的現狀與思考
淺論中醫名詞術語英譯與文化傳真
中醫文化書簽在高校的創意設計思路和用戶體驗分析
附錄
天津市加快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2016—2020年)
天津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2020—2022年)
天津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報告:2016-2020 作者簡介
張伯禮,1948年2月出生于天津,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學科帶頭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技術副總師。張院士從醫40余年,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連續承擔兩批973項目,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50余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0項,獲何粱何利基金醫學藥學獎;還獲得了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