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終結的感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6386
- 條形碼:9787544786386 ; 978-7-5447-8638-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終結的感覺 本書特色
1.英國當代文壇巨頭朱利安·巴恩斯代表作,布克獎眾望所歸之作。 2.我們的生活未必是我們自己的生活,而僅僅是我們講述的關于人生的故事——當記憶欺騙了你,誰才能解讀你的人生? 3.蔣方舟、苗煒、梁鴻私人書單。豆瓣高分推薦,萬人想讀。 巴恩斯用《終結的感覺》這個題目來寫小說,表面上看是自己平常的絮叨,但他在探索灰暗不明的地帶,既關乎小說和歷史,也關乎每個人的記憶。——苗煒 4.特邀著名平面設計師馬仕睿全新打造“巴恩斯作品系列”。紙片逐張撕開,掩藏在其中的記憶真相逐漸明晰,人生卻早已顛覆了模樣。
終結的感覺 內容簡介
我們以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而其實我們只是安然無恙而已。中年人托尼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他有過事業,有過婚姻,與前妻和女兒都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從沒試圖傷害其他人。然而,一份舊日女友母親的遺囑打碎了這一切,迫使托尼重新探尋年少時光里的謎團,曾經篤信的回憶變得疑竇叢生。他能感覺到一個結局的到來,但故事卻接近不同。
終結的感覺 節選
我記得,雖然次序不定: ——一只手的手腕內側,閃閃發光; ——笑呵呵地把滾燙的平底鍋拋進了水槽里,濕漉漉的水槽上頓時蒸汽升騰; ——一團團精子環繞水池出水孔,然后從高樓的下水道一瀉而下; ——一條河莫名地逆流而上,奔涌躍騰,在六束追逐的手電筒光線照射下波光粼粼; ——另一條河,寬闊而灰暗,一陣狂風攪亂了水面,掩蓋了河的流向; ——一扇上了鎖的門后,冰冷已久的浴水。 這*后一幕我沒有真正見過,但是,你*后所記得的,并不總是與你曾經目睹的完全一樣。 我們生活在時間中——時間掌控并塑造我們——但我感覺自己從未很好地理解時間。當然,我并不是指那些關于時光彎曲和折回的種種理論,或者可能存在于他處的平行世界。不,我說的是一般的日常時間,鐘表用嘀嗒、嘀嗒之聲來告訴我們正在悠悠逝去的時間。還有什么比秒針更貌似真實的嗎?然而,只需寥寥的愉悅或痛苦,我們就能體會到時間的韌性。某些情感會促其加速,而另一些情感又會讓它放緩腳步;偶爾,它好像不知去向——直到*后時刻,它真的猝然失蹤,一去不復返。 我對學生時代興味索然,毫無懷念之意。然而,學校是那一切開始的地方,所以我得簡要地重提那幾件演化成趣聞的事情,回溯某些模糊的記憶,時間已將它們扭曲變形,使我篤信不疑。假如我對實際發生的事件不再能確信,我至少可以對那些事實所留下的印象有十足的把握。那是我*大的能耐了。 我們這個小團體本來有三個人,他加入后就變成了四個。我們三個本是個鐵三角,他的加入讓我們始料不及。拉幫結派是很早以前的事兒啦,我們都已經開始想象著逃離學校,走向人生舞臺。他名叫艾德里安 ?? 芬恩,一個高挑而羞澀的男孩,起先總低著頭朝下看,什么都放在自己心里。剛開始那一兩天,我們幾乎都沒注意到他:我們學校從來不搞歡迎儀式,更不必說其反面了——新生懲戒儀式。我們只是意識到他在那兒,然后就等著。 相比我們,老師們對他興趣更濃。他們得慢慢發掘他的才智,鍛造他的紀律意識,評估他之前所接受的教育程度,看看他是不是一塊“可獲獎學金的料子”。在那個秋季學期的第三個早晨,我們有一堂老亨特的歷史課。喬??亨特身著三件套西裝,顯得既和藹可親,又詼諧譏誚。他的管控之道在于讓課堂保持足夠無聊,但又不過度無聊。 “好了,你們應該還記得,我要你們預習一下亨利八世統治時代的歷史。”我、科林和亞歷克斯面面相覷,希望這問題不要像個釣鉤一樣甩落在我們某個人的頭上。“誰愿意描述一下那個時代?”其實,他自己已從我們躲閃的目光中獲取了答案。“好吧,要不就馬歇爾吧。你會如何描述亨利八世統治時代的歷史呢?” 如釋重負的感覺壓倒了我們的好奇心,因為馬歇爾這個人一問三不知,連自己的無知都不知道如何掩飾。他思忖了一下這個問題中可能隱含的復雜之處,終于給出了一個答復。 “那時候動蕩不安,老師。” 全班哄堂大笑,連老亨特都差點兒笑出來。 “你能不能更詳細地闡述一下呢?” 馬歇爾緩緩點頭,表示同意。他又思考了一會兒,終于覺得不能再猶豫了。“老師,當時非常動蕩不安。” “好吧,芬恩,你來回答。這段歷史你熟悉嗎?” 這位新來的男生坐在前面一排,在我的左邊。對馬歇爾弱智的回答,他沒什么明顯的反應。 “恐怕談不上熟悉吧,老師。但是,要形容任何歷史事件——譬如說,即使是**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我們唯一真正可說的一句話就是:‘事情發生了。’” “真的嗎?這么說來,我就得失業了,是不是?”一陣諂笑過后,老亨特原諒了我們的假日懶散癥,娓娓地給我們講了亨利八世這個一夫多妻的君王劊子手。 在隨后的課間休息時,我去找了芬恩。“我是托尼 ?? 韋伯斯特。”他謹慎地看著我。“你給亨特的回答很精彩啊。”他似乎不知道我在指什么。“就是那句‘事情發生了’。” “哈,是的。他沒接茬兒,我很失望。” 其實他本不應該那么說的。 我還記得另一個細節:我們三個人,作為同盟的象征,經常把手表表面戴在手腕內側。這當然是一番做作,但也許另有深意。它讓時間感覺像是一件很個人,甚至是很私密的東西。我們希望艾德里安注意到這一舉動,并跟著效仿;但他沒有這樣做。 那天遲些時候——又或許是另一天——我們有兩節菲爾??狄克遜的英語課。他是個年輕教師,剛從劍橋大學畢業,喜歡使用當代文本,會出其不意地甩出一個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出生,求偶,死亡’—這就是艾略特所說的人生。有什么評論嗎?”有一次,他把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一位主角比作《斯巴達克斯》中的柯克??道格拉斯。我記得我們在討論泰德??休斯的詩歌時,他拿腔拿調地把頭一歪,喃喃自語道:“當然,我們都很想知道他沒動物可寫了會怎么樣。”有時他稱我們為“紳士”。自然,我們對他十分傾倒。 那個下午,他發給我們一首沒有標題、沒有時間、沒有署名的詩歌,給我們十分鐘來研讀,然后要我們點評。 “芬恩,從你開始可以嗎?簡單地說,你覺得這首詩的主題是什么?” 艾德里安從書桌上抬起頭。“愛神和死神,先生。” “嗯,還有呢?” “性與死。”芬恩繼續道,好像并不僅僅是后排的傻瓜們才不懂希臘文似的,“或者,不妨說,愛與死。無論如何,性愛原則會與死亡原則起沖突。以及沖突的結果。先生。” 此時此刻,我一副肅然起敬的神情,狄克遜都覺得有點不正常了。 “韋伯斯特,給我們做進一步的闡述。” “我倒覺得這只是一首描寫倉鸮的詩。” 我們三個與這位新朋友之間有諸多不同點,這便是其中之一:除了偶爾嚴肅的時候,我們基本上都在開玩笑。而他除了偶爾開玩笑,基本上都很嚴肅。我們頗花了點時間才搞清楚這點。 艾德里安終于逐漸融入了我們的小團隊,但他并不承認自己是在尋找歸屬感。也許他確實沒有。而且,他也沒有為了迎合我們而改變自己的觀點。晨禱的時候,我們可以聽到他加入應答圣歌,而我和亞歷克斯只是對個口型,科林則像個偽狂熱分子一樣,喜歡大吼大叫,極盡譏諷之能事。我們三個覺得,學校體育運動是一個秘密法西斯者的計謀,無非是想壓制我們的性沖動;艾德里安卻加入了擊劍俱樂部,還參加跳高。我們五音不全,缺乏音樂細胞,而他是帶著單簧管來學校的。當科林埋怨家人,我嘲諷政治體制,亞歷克斯從哲學上反對感知到的現實的本質之時,艾德里安卻不動聲色,守口如瓶——起碼,原先是如此。他給我們的印象是,他是一個信念堅定的人。其實我們也是——只不過我們純粹地相信自己的事情,而不相信我們被決定的事情。這就是我們持有的凈化懷疑論。 學校在倫敦中部,我們每天從不同的行政區各自趕來,從一個管制系統過渡到另一個系統。那時候,事情簡單多了:沒現在這么多錢,沒電子設備,極少時尚暴虐,也沒女朋友。那時候,我們盡心盡責、心無旁騖地盡著人倫孝道的本分。學習,考試,拿著那一本本資格證書當作敲門磚找份工作,然后踏上一條比我們父母更加富足的人生之路。父母們會心滿意足,但在心中卻暗暗地與他們自己從前的生活相比較,覺得那時候的生活更簡單,因而更美好。當然,這種話從來都不會說出口:英國中產階級彬彬有禮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總是含而不露。 “媽的混蛋,這些老家伙。”某個星期一,科林在午餐時抱怨道,“你小時候覺得他們蠻好的,等你長大了才發覺他們不過是……” “亨利八世,科?”艾德里安接嘴道。我們逐漸開始習慣他的冷嘲熱諷,也知道他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調轉槍口對準我們。在開玩笑或者要我們嚴肅起來的時候,他就會稱我為“安東尼”,亞歷克斯會變成“亞歷山大”,而無法被加長的科林則被簡化成“科”。 “如果我爸有半打老婆,我也無所謂。” “而且還超級有錢。” “而且霍爾拜因曾為他畫像。” “而且他還可以要教皇滾開。” “他們為什么是‘媽的混蛋’?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嗎?”亞歷克斯問科林。 “我本來想一起去游樂場,但是他們說打算在那個周末做園藝。” 這就對了:媽的混蛋。只有對艾德里安來說不是這樣。他一直聽我們在罵罵咧咧,卻幾乎沒有參與進來。但是我們覺得他才是*有理由抱怨的人。他的母親多年以前就離家出走,撇下他爸爸獨自撫養艾德里安和他妹妹。那時,人們還遠未開始使用“單親家庭”這一詞語,只說“破碎的家庭”。在我們認識的人中,艾德里安是唯一一個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按理說,這本應給他足夠的理由憤世嫉俗,但不知道為什么,他并沒有怨天尤人。他說,他愛母親,敬重父親。我們三個私下分析了他的情況,得出了一個結論:建立一個幸福家庭的關鍵,就是根本不需要擁有完整的家庭—或者至少一家人不要住在一起。分析完畢后,我們更加羨慕艾德里安了。
終結的感覺 作者簡介
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 出生于1946年,英國當代作家。畢業于牛津大學,曾參與《牛津英語辭典》的編纂工作,做過多年的文學編輯和評論家。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他以突破之作《福樓拜的鸚鵡》入圍布克獎決選,躋身英國文壇一流作家之列。此后,他橫掃各大文學獎項,三進布克獎決選,并于2011年憑借《終結的感覺》贏得該獎,同年獲大衛·柯恩英國文學終身成就獎。 譯者郭國良 浙江大學外語學院教授、博導,翻譯學研究所所長,中華譯學館常務副館長,中國翻譯協會理事,浙江省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代表譯作有《贖罪》《終結的感覺》《水之鄉》《無可慰藉》《月亮虎》《被釋放的祖克曼》《瓦爾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評》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