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納粹與書:追尋被掠奪的歷史記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9551
- 條形碼:9787100199551 ; 978-7-100-19955-1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納粹與書:追尋被掠奪的歷史記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圖書館、書籍史、二納粹本能地意識到了書籍的力量——不僅是財產,更是人類(個體、社區、民族)記憶的所在,歷經幾個世代打造而成的圖書館與私人藏書,是文化、語言的骨干,更是族群、家庭和身份認同的核心。于是他們發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盜書計劃,全歐洲數以百萬計的書籍被偷竊與霸占,所有文化出版重鎮全被洗劫一空。納粹的戰爭機器尋找書籍并非只是為了摧毀敵人的文化資產,為了建構德意志帝國的正當性與統治者的不敗神話,他們更將圖書館與檔案庫、歷史、傳統與記憶全面納為己有,目的是編纂自己的藏書,為其建立在陰謀論上的研究提供材料,強制改寫、扭曲并消滅“敵人”的思想與歷史,以發動其按照自己的雅利安人至高無上的形象重塑文學和歷史的智力戰爭。如今,隨著歸還計劃啟動,過往豐富的文化雖然不能再復原,但這段歷史終于重見天日。隨著研究人員提出新的問題并追隨新的線索,安德斯·雷德爾講述了這個既令人痛心又引人入勝的精彩故事。本書穿越現代史*黑暗的角落,解釋了二戰歷史不為人知的一面:納粹黨的藏書狂熱,猶太人的文化浩劫。對藏書愛好者、二戰史研究者以及廣大普通閱讀者而言,這部書都可以帶來驚心動魄的全新啟示。
納粹與書:追尋被掠奪的歷史記憶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戰爭不僅僅是物力、人力的比拼,更是一場記憶與歷史的斗爭。圖書館和檔案館成為對記憶控制的核心,納粹在戰爭期間掠奪了成千上萬的圖書館,在他們占領的國家偷走了數百萬本書籍,同時肆意摧毀了大量的書籍,用以消除對手的文化記憶。猶太人、自由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者、天主教教徒等的圖書館都遭其掠奪。 1933年5月10日晚,德國的廣場和街道被無數篝火照亮。在柏林的劇院廣場,有4萬人聚集在一起聽約瑟夫·戈培爾的講話。在大量觀眾面前,他宣布,這場火災標志著魏瑪共和國頹廢文化生活方式的結束。馬克思,曼恩,布萊希特和海明威的書都是火焰的犧牲品。 在焚書的陰影中,還有另一個故事,黨衛軍主席海因里希·希姆萊和納粹意識形態學家阿爾弗雷德·羅森伯格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奪擁有歐洲的文學遺產,希姆萊收集了大量關于“帝國的敵人”的藏書。意識形態學家阿爾弗雷德·羅森伯格(Alfred Rosenberg)的計劃更加雄心勃勃,希望借此為新納粹系統研究和教育體系奠定基礎。在那里,第三帝國未來的精英領導人將被模仿,并建立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機構,為入侵猶太人,羅馬尼亞人和其他政治對手,為種族滅絕辯解。本書作者安德斯·里德爾講述了納粹這一野蠻的行徑,他穿行在歐洲大陸并不斷追蹤丟失書籍的下落,并將這一切呈現給我們。
納粹與書:追尋被掠奪的歷史記憶 目錄
序
1吞噬世界的大火:柏林
2柏林市圖書館的幽靈:柏林
3歌德的橡樹:魏瑪
4希姆萊的圖書館:慕尼黑
5反對耶路撒冷的戰士:基姆湖
6撫慰以色列的苦難:阿姆斯特丹
7挖掘共濟會的秘密:海牙
8列寧工作過的地方:巴黎
9消失的圖書館:羅馬
10民族的碎片:塞薩洛尼基
11造紙廠就是亂葬崗:維爾紐斯
12塔木德部隊:特萊西恩施塔特集中營
13“沒有猶太人的猶太人研究”:拉提波-法蘭克福
14一馬車的鞋子:布拉格
15踏上歸途的書:柏林-坎諾克
致謝
注釋
納粹與書:追尋被掠奪的歷史記憶 作者簡介
安德斯??萊德爾,1982年生于瑞典延雪平省,記者、編輯和非虛構作家。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文化掠奪為主題,出版《掠奪者》《納粹與書》,廣受贊譽,已被譯成21種語言。 譯者簡介: 朱慧穎,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文博研究員,現供職于中國茶葉博物館展陳學術部。已出版史學譯著多部,如《日本史》《十九世紀中國的鼠疫》《麻風:一種疾病的醫療社會史》《中國醫藥與治療史》等。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