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明太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554991
- 條形碼:9787507554991 ; 978-7-5075-549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太祖 本書特色
他從農民的領袖,終成為農民的統治者。他以劉邦、曹操的毒狠陰險,鍛打出堅如磐石的版圖;他以漢武、唐宗的開明睿智,構建了媲美漢唐的盛世;他以商紂、秦皇不及的嚴酷,首創了錦衣衛、文字獄;他以鮮見的狐疑與自卑,幾乎殺盡開國元勛;他的后宮曾一望無際,晚年的他卻孤苦無比;國史上鮮有的權謀大師、史事通才,偏執狂、冷血獸和獨裁者,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有這樣的巨人,才有可能維系專制。高筑墻,廣積糧,靜伺天機緩稱王。狂風嘯劍羞紅日,豈道招魂唯沙場?本書為您全方位再現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 內容簡介
? 他農民出身,終從農民的,終成為農民的統治者。 ? 他以劉邦、曹操的毒狠陰險,打造出堅如磐石的版圖; ? 他以漢武、唐宗的開明睿智,構建了媲美漢唐的盛世; ? 他以商紂、秦皇的冷峻嚴酷,首創了錦衣衛、文字獄; ? 他以鮮見的狐疑與自卑,幾乎殺盡了開國元勛; ? 他的后宮曾一望無際,晚年的他卻孤苦無比; ? 權謀大師、偏執狂、一代梟雄、開國帝皇……
明太祖 目錄
**章投軍入帥府
第二章救主娶秀英
第三章智取橫澗山
第四章奇兵破滁州
第五章受誣陷牢獄
第六章火燒瓦梁峪
第七章奇襲采石磯
第八章血戰太平府
第九章血戰應天府
第十章大敗張士誠
第十一章巧施反間計
第十二章火燒陳友諒
第十三章杖斃張士誠
第十四章元亡大明興
第十五章封侯頒鐵券
第十六章弄權害忠良
第十七章投毒除劉基
第十八章滅門嘆鐵券
第十九章舍命納元妃
第二十章藍玉受極刑
第二十一章帝魂歸孝陵
明太祖 節選
**章投軍入帥府 公元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的陰歷三月初一,淮北大地,春意乍濃,艷陽高照,和風吹拂,濠州城融入了溫暖的春色中。城中心娘娘廟前的空場上,人來人往摩肩接踵,雜耍的,賣藝的,打短工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吃攤,擁擠得人都走不開。 人群中,有一個年輕的和尚,頗為引人注目。他身材高大,顴骨突出,兩只眼睛炯炯有神。相貌著實奇特,粗礪中透著英武。廟前的石獅子旁,有一對父女在賣唱,花鼓打得脆生生,那姑娘唱得甚是動聽。和尚被那唱詞吸引,不由得駐足觀看細聽。 那賣唱的少女唱道: 堂堂大元, 奸佞當權。 開河變鈔禍根源, 惹紅軍萬千。 官法濫, 刑法重, 黎民怨。 人吃人, 鈔買鈔, 何曾見。 官做賊, 賊做官, 混愚賢。 挖得石人一只眼, 挑動黃何天下反。 可嘆哀哉, 哀哉可憐。 少女唱得動容,和尚聽得激動,他摸摸腰中,將僅有的十幾個銅錢全都掏出來,一把甩了過去:“唱得好,唱得太好了!” 身邊也有人為賣唱女叫好:“這妹妹唱得字正腔圓,嗓子好詞也好,日后準能成氣候。”說話的這位是個姑娘,看年紀也就二十歲上下。她的穿著可是不俗,出手也是格外大方,一錠五兩的白銀,隨手丟了過去。 賣唱的父女先向姑娘鞠躬:“謝小姐重賞。”接著又向和尚施禮:“多謝長老賞賜。” 和尚不覺向那姑娘矚目,見她柳眉鳳眼,齒白唇紅,乳峰高聳,腰肢粗壯,裙裾下現出一雙大腳,像是個習武的女俠。那姑娘也不由得回看了和尚一眼,目光交匯,姑娘臉上泛起一絲紅暈,急忙移開了眼神。 嗒嗒嗒,一陣馬蹄聲響過,一匹高頭戰馬在附近停下。馬上的人可不是尋常角色,他是濠州城紅巾軍的幾位元帥之一,名喚孫德崖。孫元帥在馬上用鞭子一指賣唱的父女:“你們該不是元軍的探子?” 賣唱女急加分辯:“軍爺,我們是流浪的藝人,只是混口飯吃,和元軍都不搭邊,絕非奸細。” “孫大帥,他們是好人,唱的詞都是反元的,怎么會是探子?”那姑娘認得孫德崖。 “他二人腦門兒又沒貼帖,你怎知不是探子?”孫德崖看這姑娘有幾分姿色,便將馬鞭指向了她,“看光景你是元軍的探子。” 姑娘笑了:“孫大帥,你怎么看誰都是探子,這不是誣良為盜嗎?” “好大的膽子,竟敢指責本帥。”孫德崖對跟隨的親兵吩咐一聲,“把她押回去審問。” 親兵們呼啦啦上前,就要扭住姑娘。那年輕的和尚見了,將身擋在了前面:“你們住手。” “做甚?”孫德崖問,“你是什么人?” “在下是皇覺寺的僧人。” “哼!”孫德崖冷笑一聲,手中的馬鞭狠抽過去,“你分明是元軍探子,冒充和尚來刺探軍情。” 和尚一把抓住鞭梢:“大帥,說我是探子,有何憑據?” “本帥便是憑據,說你是你便是。”孫德崖用力拔了幾次,想薅出鞭子,但沒有辦到,“喲,好大的力氣。不信你能與本帥角力?” 二人各抓住馬鞭兩端,同時用力,后來,孫德崖用了雙手,但還是難以奪回馬鞭,并且,被和尚帶下馬來。 姑娘禁不住叫好:“真是神力!” 孫德崖惱羞成怒,呼喚親兵:“把他們全給我上了綁繩。” 眾親兵呼啦啦上前,一齊動手,但是那和尚拳腳齊出,將親兵打得連滾帶爬。孫德崖哪里吃過這個虧,何況又是在他的治下,喊了一聲:“抄家伙。”首先亮出了寶劍。眾親兵也齊舉槍刀,把和尚和那姑娘圍在了核心。 姑娘這時才真正著急了:“孫大帥,你不能對我無禮。” “憑你,小毛丫頭,本帥抓你回去,做個使喚丫鬟。高興了叫你陪本帥睡覺,今天諒你也逃不出我的手心。” “孫大帥,你不該當眾胡言亂語。”姑娘亮明了身份,“我是郭元帥的女兒馬秀英。” 孫德崖怔了一下,他知道本軍元帥郭子興有個養女,想必不會冒認,可他與郭子興不睦,而且積怨頗深,便有意要讓郭子興丟丟顏面:“想攀高枝呀?你玩錯了,郭元帥的女兒怎么會姓馬?別愣著,給我下手。” 四名親兵圍住和尚廝打,九夫長趁機撲上前,便將馬秀英抓住。此時,和尚寡不敵眾,已被親兵上了綁繩。馬秀英也被九夫長擒在手中,并且扒去了上衣,露出了紅色的束胸。 馬秀英竭力掙扎,怒斥孫德崖:“孫大帥,你怎能當眾羞辱我?你如此卑鄙,又置家父郭元帥于何地?” “孫大帥,你要殺要剮都沖我來,姑娘家豈可當眾受辱?你家也有姐妹,怎能如此行事?” “你個禿驢,非但裝作英雄救美,還想惜玉憐香。也不撒泡尿照照,你個元軍探子算個什么東西!” 九夫長回頭討好地問:“大帥,這丫頭咋辦?” “綁了!”孫德崖沒有二話。 馬秀英一邊掙扎一邊警告:“孫元帥,你如此無禮對待我,看你事后如何向家父交代?” “莫說是你,便是郭子興來了,我孫德崖也不尿他。” “孫大帥,這話未免過分了。”一匹快馬停下,郭子興帶著一隊騎兵已然到了面前。原來,和馬秀英同行的使女見狀飛步跑回報信,郭子興聞訊便帶兵趕來救援。 孫德崖怔了一下,旋即換上笑臉:“喲,這不是郭大哥嗎?小弟所言是對那女探子而言,她竟然冒認郭大哥為父。” “此話怎講?她本就是我女兒。” 馬秀英一旁說:“父帥,女兒已再三聲明,我乃父帥之女。” “孫大帥,為何將我女上綁?” “郭大哥,這純屬誤會。她自報姓馬,小弟想大哥之女當姓郭才是。” “秀英乃我養女,孫大帥應該知曉。” “小弟忘卻了。”孫德崖吩咐親兵,“快快給馬小姐松綁。” 馬秀英整好衣裝,郭子興說道:“兒啊,隨為父回家。” “父親,兒不能走。” “這卻為何?” “女兒不能置恩人的死活于不顧。”馬秀英一指和尚,“要不是這位小長老奮不顧身相救,女兒只怕會丟更大的丑。” 郭子興見那和尚氣宇軒昂,便有幾分喜歡:“既是如此,也請孫大帥一并放人吧。” 孫德崖把頭一搖:“這和尚卻放不得,他是元軍的探子。” “郭元帥,貧僧是城外皇覺寺的僧人,俗名朱重八,怎會是奸細?” “不對,元軍細作化裝成和尚,來我濠州刺探軍情。”孫德崖語氣堅決,“郭大哥,這和尚無論如何不能放。” “郭大帥,我是來投軍的,現有您部下的統領湯和的薦書。” “書在何處?呈上來。” “就在貧僧胸前。” 郭子興看一眼被五花大綁的和尚,傳話給手下親兵:“去他胸前取來。” 親兵掏出書信,呈與郭子興觀看。果然是湯和的信件,郭子興看罷:“孫大帥,現已證明這和尚不是奸細,是來我處投軍的,快放人吧。” 孫德崖眼睛眨巴幾下:“既是郭大哥說了,且不管他是不是探子,把他放了便是。” 朱重八被解開綁繩,郭子興看看他的魁梧身材,不由得說道:“已然投軍,就該有個大名官號,本帥給你取個名字,就叫朱元璋如何?” “謝大帥賜名。” “看你相貌堂堂,就留在本帥身邊做名親兵吧。” 朱元璋納頭便拜:“謝大帥重用。” 馬秀英看著朱元璋英武的神態,心下不覺有幾分喜歡,便在一旁施禮道:“多謝朱壯士適才搭救。” 朱元璋急忙還禮:“小姐何需有禮,這是小人應該做的。” 孫德崖目睹郭子興領著朱元璋一行離開,心里頗不是滋味。這濠州城的紅巾義軍一共五萬人馬,郭子興統率三萬多人,而他麾下不足兩萬,因此事事都要讓著人家。孫德崖日思夜想的便是如何將兵權全都抓到自己手中,成為這濠州紅巾軍的真正主宰,他在等待機會。 一天正午,郭子興正在進餐,朱元璋進來稟報:“大帥,北門守將來報,有徐州突圍來的數萬紅巾軍要進城入伙,特來請令。” 郭子興立時放下飯碗:“走,看看去。”很快來到北門城頭,但見城外邊人山人海,紅色的頭巾將北門外映成一片紅色的海洋。郭子興脫口而出:“好家伙,這都能有十萬人了。” 孫德崖也已聞訊趕到,在身后接話說:“這么多人要是放進城,還不得喧賓奪主啊。” “我們的隊伍壯大總是好事嘛。”郭子興所考慮的與孫德崖不同。 城樓下,有兩騎突出在吊橋前。其中一人是這支隊伍的大元帥彭大,另一位是副帥趙均用。彭大向上高聲喊道:“城上的守將聽了,已是這許久時間,你們的郭元帥為何還不來見?” “本帥在此。”郭子興反問,“請問將軍系何人?” “郭元帥請了,在下便是彭大。” 趙均用在一旁告知:“這是我們的大元帥。”
明太祖 作者簡介
王占君,1944年12月生,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1年評為國家一級作家,1992年獲國務院一等特殊津貼,1995年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作了報道,1996年當選為中國十大“世紀之星”,第六屆全國文聯委員。迄今已出版文學作品45部,發表作品總量超過1000萬字。其中,長篇歷史小說《契丹蕭太后》獲全國奮發文明圖書一等獎和首屆東北文學獎,長篇小說《白衣俠女》獲中國首屆通俗文藝作品獎和遼寧省人民政府獎,長篇小說《蝎子溝暴動》獲首屆全國“烏金獎”,長篇小說《黑玉》獲第六屆全國“烏金獎”,回憶錄《苦海泛舟》獲第五屆全國圖書獎,還有多部影視作品獲全國,東北和遼寧省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