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湛然居士文集--中國歷史文集叢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53194
- 條形碼:9787101153194 ; 978-7-101-1531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湛然居士文集--中國歷史文集叢刊 本書特色
1. 輔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載之重臣耶律楚材的文集。 2. 13世紀初蒙古統治下的中國北方和西北歷史的重要資料。
湛然居士文集--中國歷史文集叢刊 內容簡介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晉卿,號湛然居士,契丹人,蒙古帝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墩咳痪邮课募肥撬藶橐沙木帉懙奈募,以詩為主,也有一些序、疏等。本書詩文大多是贈送親友的唱和之作,風格通俗求實,一氣呵成,是研究耶律楚材思想和13世紀初蒙古統治下的中國北方和西北歷史的重要資料。本書由謝方先生點校,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以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袁昶刻漸西村舍本互校。1986年中華書局搶先發售出版,斷貨多年,現收入“中國歷史文集叢刊”再版。
湛然居士文集--中國歷史文集叢刊 目錄
前言
序一(行秀)
序二(王鄰)
序三(孟攀鱗)
湛然居士文集后序一(李微)
湛然居士文集后序二(芳郭無名人)
湛然居士文集卷一
湛然居士文集卷二
湛然居士文集卷三
湛然居士文集卷四
湛然居士文集卷五
湛然居士文集卷六
湛然居士文集卷七
湛然居士文集卷八
湛然居士文集卷九
湛然居士文集卷十
湛然居士文集卷十一
湛然居士文集卷十二
湛然居士文集卷十三
湛然居士文集卷十四
附錄
一 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宋子貞)
二 耶律文正公年譜(王國維)
三 耶律文正公年譜余記(王國維)
四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湛然居士文集提要
五 湛然居士文集卷七跋(李文田)
湛然居士文集--中國歷史文集叢刊 節選
耶律楚材字晉卿,號湛然居士,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公元一一九○年),死于蒙古乃馬真后三年(公元一二四四年),享年五十五歲。他是契丹貴族的后裔,遼東丹王突欲的八世孫,尚書右丞耶律履的兒子。楚材三歲喪父,由其母楊氏撫養長大。十七歲時試進士科,所對獨優。二十四歲,金章宗授予他開州同知。次年,蒙古大軍南下,圍攻燕京,楚材留守燕京,為左右司員外郎。公元一二一五年,燕京陷落。公元一二一八年,成吉思汗風聞楚材學行,且善于占卜,便下詔召見他。其后成吉思汗西征,楚材常跟隨幕下,以備咨詢。公元一二二七年成吉思汗死。不久楚材被召赴燕京搜索經籍。公元一二二九年,窩闊臺繼大汗位,定都和林,耶律楚材被任命為中書令,這是蒙古統治者**次授命一位異族人以相當于宰相的*高官職。但實際上耶律楚材的權力,僅能行于當時的漢人地區,即現在的河北、山西一帶。耶律楚材試圖推行一套漢族的傳統的統治政策,但不斷遭到蒙古貴族們的反對。公元一二四一年窩闊臺死,乃馬真后稱制。耶律楚材受冷遇,只保留一個名義上的相位。耶律楚材逝世后,他的兒子耶律鑄遵遺命于一三○三年將他歸葬于燕京玉泉山東的甕山,即今萬壽山。其墓于清代重修,今猶存。 耶律楚材是一位很有政治抱負的知識分子。他出身于一個漢化了的契丹貴族家庭,從小博覽群書,尤通經史。他在童年和青年時代曾目睹連年戰亂給人民帶來巨大的苦難。在燕京被圍期間,他拜萬松老人為師,皈依佛教,試圖從學佛中找到精神安慰。但他投靠成吉思汗以后,便逐漸地顯示出他要求用儒家的一套政治主張來治理國家、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強烈愿望。在西征途中,他曾以“治天下匠”自居。(見《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但成吉思汗當時對他并不重視;即使到了窩闊臺時期,也不過是讓他去主管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和漢人地區的稅收工作。而在高于一切的軍事方面和大政方針上,他是無權過問的。他的政治生涯,*后不得不郁郁而終。但雖然如此,我們認為耶律楚材在蒙古人統治我國初期所提出的一些政治主張,是有積極意義的;他在相位期間的安定民生,實行漢法的施政方針,在某些方面是取得了成果,對社會秩序的安定和生產的恢復發展,是起了促進作用的。 耶律楚材的政治主張主要反映在他向窩闊臺提出的《陳時務十策》中,這就是:“一曰信賞罰,二曰正名分,三曰給俸祿,四曰封功臣,五曰考殿*,六曰定物力,七曰汰工匠,八曰務農桑,九曰定土貢,十曰置水運。上雖不能盡行,亦時擇用焉!保ā渡竦辣罚┮沙挠址磳Υ笠幠5倪w民和屠殺,并在漢族地區建立一套戶籍法和課稅法,大力提倡儒家學說,進用了一批漢族知識分子。這與蒙古統治階級屠殺政策相比,無疑是進了一步。在滅金以后,北方的社會經濟、農業和手工業生產、財政稅收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因此,耶律楚材不愧是我國歷史上少數民族中一位有卓識的政治家。 耶律楚材博覽群書,能文善詩。他遺留下來的著作有兩部:一是從西域東歸后寫的《西游錄》;一是別人替他編的這部《湛然居士文集》。《文集》以詩為主,也有一些序、疏等文章。楚材雖然不以文學著名,但他的詩寫得不壞,主要特點是求實、通俗,一氣呵成,毫不矯飾。詩文大都是送親友的唱和之作,卻反映了他個人的真實思想和當時社會的狀況。因此,他的作品,為我們今天研究耶律楚材的思想和十三世紀初蒙古統治下我國北方和西北歷史,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數據。 關于耶律楚材的思想,陳垣先生曾在《耶律楚材父子信仰之異趣》一文(收入《陳垣學術論文集》**集,中華書局一九八○年版)中揭出了楚材篤信佛教而他的兒子耶律鑄卻十分喜歡道教,認為這是“研究宗教思想史者一個有趣的問題”,因為當時佛、道是相互排斥的。但我們從《文集》中有關詩文看,這個問題并不難理解。因為耶律楚材的真正思想,并不是崇佛而是宗儒。芳郭無名人在本書后序中稱他是“跡釋而心儒,名釋而實儒,言釋而行儒,術釋而治儒”,這是很對的。耶律楚材在燕京被圍期間,走投無路,投奔佛門;一旦他投靠到成吉思汗帳下后,學佛只是他的一種交際手段而已,其實他的言行,很多都是與佛教宗旨相違的。他在西域期間,曾和道士長春真人丘處機有過交往,并有不少唱和詩。在《題西庵歸一堂》(卷二)他又提出“三圣真元本自同,隨時應物立宗風。道、儒表里明墳典,佛祖權宜透色空”的道、佛、儒三教同源說。后來他又提出“以儒治國,以佛治心”說,在遭到了萬松老人的責難后,他急忙辯解道: 屈佛道以徇儒情者。此亦弟子之行權也。……雖然,非屈佛道也,是道不足以治心,僅能治天下,則為道之余滓矣。(卷十三《寄萬松老人書》) 他把這種尊儒抑佛說成是“行權”,其實正是他的思想本質。《文集》中的幾首《訓子詩》,也說明他是以儒家的正統思想來教育兒子的。他高居相位的大半生,便是他尊奉儒家學說的*好說明!段募分须m然也有不少關于談佛的詩文,但大都是一些空洞無物的應酬性作品;而那些感時、述懷詩和詠史詩,都是浸透了儒家思想的。 關于耶律楚材的西域詩,這是文集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可以和長春真人西游記中丘處機的詠西域詩相互媲美。耶律楚材旅居西域前后共十年(公元一二一八—一二二七年),寫了很多詩。其中像《河中春游有感》五首、《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河中游西園》四首、《過陰山和人韻》、《過金山用人韻》、《過閭居河》四首、《用前韻送王君玉西征》四首等詩,不但是歷史上歌詠西域的名篇,也是我們研究中亞地區民族歷史的重要史料。試看他在公元一二三五年于和林寫的《贈高善長一百韻》(卷十二),其中有回憶中亞的情況: 西方好風土,大率無蠶桑。家家植木綿,是為壟種羊。年年旱作魃,未識舞葉鴹。決水溉田圃,無歲無豐穰。遠近無饑人,四野棲余糧。是以農民家,處處皆池塘。飛泉遶曲水,亦可斟流觴。早春而晚秋,河中類余杭。濯足或濯纓,肥水如滄浪。雜花間側柏,園林如繡妝。爛醉蒲萄酒,渴飲石榴漿。隨分有弦管,巷陌雜優倡。佳人多碧髯,皎皎白衣裳。市井安丘墳,畎畝連城隍。貨錢無孔郭,賣飰稱斤量。甘瓜如馬首,大者狐可藏。采杏兼食核,飡瓜悉去瓤。西瓜大如鼎,半枚已滿筐。芭欖賤如棗,可愛白沙糖。人生為口腹,何必思吾鄉。 這是十三世紀初西域河中地區的真實描繪,今天看來,猶令人神往。這里還需一提的就是詩中說到的“壟種羊”即“木綿”,這糾正了以前我國史籍中“地生羊”的錯誤說法。如《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正義引宋膺《異物志》說,“有羊羔自然生于土中,……其臍與地連,割絶則死”云云;甚至晚于耶律楚材的常德使西域時,仍沿用這種說法(見劉郁《西使記》)。耶律楚材正確地指出了“壟種羊”其實就是棉花(當時稱“木綿”);《長春真人西游記》中也提到“其地出帛,目曰禿鹿麻,蓋俗所謂種羊毛織成者!睌蛋倌陙黻P于“壟種羊”的疑團,至此釋然。 《文集》中還保存了不少不見于“正史”的重要史料。如關于窩闊臺的醫官鄭景賢的事跡,就是一例。文集中提到有關鄭景賢的詩,幾乎占了全書數量的十分之一。他是耶律楚材的摯友,擅長醫術,詩、書法、音樂都很好,早在西域時,楚材和他就有密切的交往。文集中屢稱景賢之才,如“龍岡(鄭景賢的號)才德古來無,敏捷新詩正起予。詞翰雙全妙天下,銀鉤深似魯公書!保ň砥摺逗途百t二絕》其二)王國維曾根據《牧庵集》三《鄭龍岡先生挽詩序》等記述他值得稱頌的品德和功勞說:“一曰廉,太宗賜銀五萬,辭;今上賜鈔二千緡償責,辭。二曰讓,太宗再富以地比諸侯王,再辭;貴以上相位兩中書右,又辭。三曰仁,金以蹙國,汴都尚城守,太宗怒其后服,拔將甘心,公怫逆,曲折陳解,城賴不屠,所全毋慮數十萬人。”(《耶律文正公年譜余記》)像這樣有大功的人,《元史》中卻沒有他的事跡,這是很不當的。《文集》中保存不少鄭景賢的資料,可補正史之闕。 此外,《文集》還有一些關于西遼遺事的詩文,這也是研究西遼史不可多得的資料,這里不再述說了。 《湛然居士文集》*早編成于公元一二三三年(蒙古窩闊臺汗五年),共九卷,這是當時中書省都事宗仲亨輯録的,這九卷就是現在本書的前九卷,寫于公元一二三三年以前。后來又有人補輯了公元一二三三—一二三六年的作品,是為本書的后五卷。合計十四卷,即現在整理的十四卷本!端膸烊珪肥杖氲囊彩鞘木肀。公元一二三六年以后耶律楚材的詩文已不存。錢大昕《補元史藝文志》錄有《湛然居士集》三十五卷,未詳何時何人所輯。本書漸西村舍本有光緒乙亥(公元一八七五年)芳郭無名人的后序,已稱“其三十五卷之集,則予未之見也。”三十五卷本我們今天仍未見到,這是很遺憾的。 現在我用《四部叢刊》本(據無錫孫氏小綠天藏影元寫本)作為底本,以漸西村舍本(清光緒乙未袁昶刻)互校。漸西本有光緒乙亥芳郭無名人的序和光緒丁亥李文田在卷七末寫的跋語,詩文中又增加了一部分雙行夾注;商務印書館于一九三七年曾據漸西本出版過排印本,編入《叢書集成初編》,校點中亦取作參考。原書目錄分別置于各卷之首,現重新編為總目,置于全書之前。本書?狈椒,凡底本有誤和漸西本有不同之處可供參考者,均寫出校記,并在正文中改正。底本不誤而漸西本誤者,一般不寫出校記;《叢書集成》本雖據漸西本排印,但個別字亦有改正,可供校正,亦在校記中寫出。原底本中的小字雙行夾注,現改為小字單行;漸西本所加的雙行夾注則改排在校記中。詩文題后的系年,是校點者所加,主要是根據王國維的《耶律文正年譜》(原載《王忠愨公遺書內編》,現收入本書附錄)而寫的。另還輯錄了一些正史外有關耶律楚材的資料,作為附錄,以供參考。 謝方 一九八三年十月
湛然居士文集--中國歷史文集叢刊 作者簡介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晉卿,號湛然居士,契丹人,蒙古帝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耶律楚材先后輔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擔任中書令十四年之久。提出以儒家治國之道并制定了各種施政方略,為蒙古帝國的發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著有《湛然居士集》等。 謝方(1932—2021),廣東德慶人。1957年任職中華書局,歷任助理編輯、編輯、副編審、編審,主要研究方向為古代中外關系史及相關古籍整理研究。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