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女性勞動者權益法律保護——生理性別差異的承認與社會性別歧視的消除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24929
- 條形碼:9787301324929 ; 978-7-301-3249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女性勞動者權益法律保護——生理性別差異的承認與社會性別歧視的消除 本書特色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級卓越學者支持項目“新時代背景下女性勞動者權益保護研究”的研究成果。
女性勞動者權益法律保護——生理性別差異的承認與社會性別歧視的消除 內容簡介
促進和實現女性就業平等,保護女性勞動者權益是勞動法的核心內容之一。現代勞動立法不僅要承認男女生理性別差異,還要消除因社會性別而產生的歧視。 我國女性勞動者面對的社會現實是:一方面,在勞動領域,法律不僅規定女性享有與男性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就業權利,還規定女性勞動者權益保護的特殊內容;另一方面,很多法律規定的內容僅停留在“紙面”上,關于性別平等和保護女性勞動者權益的法律法規并沒有接近得到貫徹執行,法律承認和保護的女性就業和職業權利實際上被消減,甚至一些保護女性權益的立法和政策反而成為女性就業的障礙。 本書從承認生理性別差異和消除社會性別歧視的角度切入,審視和考察勞動法保護女性勞動者權益的基礎理論與女性勞動者保護立法的形成和發展狀況,探討生育保障、家庭責任承擔和工作場所性騷擾等法律制度的重構和完善。
女性勞動者權益法律保護——生理性別差異的承認與社會性別歧視的消除 目錄
一、基于性別平等的女性勞動者權益保護
二、就業的范圍:法律規定的限制和突破
三、女性勞動者權益保護的時代背景
**章 女性勞動者權益保護的基礎理論
一、社會性別主流化理論:提出和發展
二、法律中的性別平等:形式平等和實質平等
三、婦女人權和婦女賦權理論
第二章 女性勞動者保護立法:制度的形成、發展和反思
一、女性勞動者保護的立法概況:歷史與現狀
二、平等與不平等:法定退休年齡性別差異的反思
三、何以“特殊”:女性勞動者禁忌勞動范圍的發展變化
四、女性特殊生理期間過度保護的檢討
第三章 女性勞動者的生育保障
一、女性勞動者生育保障的含義
二、生育的性質和范圍
三、生育保障的國際標準
四、我國女性勞動者的產假及其待遇
五、勞動關系的穩定保障:用人單位的義務和法律責任
第四章 工作和家庭平衡的法律規制
一、勞動法規制工作和家庭平衡的社會背景和理論基礎
二、國際立法趨勢:工作和家庭平衡的提出與發展
三、工作和家庭責任平衡的勞動法現狀分析和完善建議
四、平衡工作和家庭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及其軟法規制
五、家政服務的社會化和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的勞動權益保護
第五章 與工作相關的性騷擾的法律規制
一、性騷擾的含義和判斷標準
二、勞動法視域中的性騷擾規制:與工作相關
三、用人單位的義務和法律責任:我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分析
四、以職業風險為基礎構建用人單位性騷擾防治義務和法律責任體系
五、將性騷擾傷害納入工傷保險覆蓋范圍
結束語 女性勞動者權益保護:法律的能與不能
一、性別刻板印象消除中的法律局限性
二、法律的完善、協調和整合
附錄一 女職工勞動保護地方立法中經期內容匯總
附錄二 女職工勞動保護地方立法中更年期內容匯總
附錄三 女職工勞動保護地方立法中孕期和哺乳期內容匯總
附錄四 老年人護理假地方立法匯總
附錄五 陪產假地方立法匯總
參考文獻
主題詞索引
女性勞動者權益法律保護——生理性別差異的承認與社會性別歧視的消除 作者簡介
周寶妹,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出版《勞動關系的法律調整——超越部門法的局限》等四本專著,在《江西社會科學》《法學雜志》《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