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樣穿鞋才健康:不同年齡段兒童選鞋攻略及足部健康指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20183
- 條形碼:9787512720183 ; 978-7-5127-201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孩子這樣穿鞋才健康:不同年齡段兒童選鞋攻略及足部健康指南 本書特色
著名育兒專家張思萊 力薦 不同年齡段兒童選鞋攻略及足部健康指南 不同年齡段孩子選鞋指導手冊, 不同年齡段孩子腳部健康指南。 一雙合適的鞋,一雙健康的腳,造就孩子好身體、好體態。
孩子這樣穿鞋才健康:不同年齡段兒童選鞋攻略及足部健康指南 內容簡介
人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寶寶一出生開始,就開始用身、眼、耳、鼻、手等去探索這個世界,直到用腳經歷爬行、站立,再到邁出步。而這步,擴大了孩子的探索范圍,讓世界變得更加的豐富,生動,無疑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里程碑。本書分“了解孩子的腳”、“認識兒童鞋”、“腳與鞋的共同成長”、“健康人生始于足下”等部分。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力求深入淺出、循序漸進,避免過多生澀的專業術語,加入配圖和視頻等方式,提供生動、有趣的閱讀體驗,以求在了解腳與鞋的相關知識的同時,科學的為孩子選擇合適的鞋。本書也可做為鞋類、服飾類導購員的專業培訓書籍,并可為相關生產、設計、研究等人員使用。
孩子這樣穿鞋才健康:不同年齡段兒童選鞋攻略及足部健康指南 目錄
孩子這樣穿鞋才健康:不同年齡段兒童選鞋攻略及足部健康指南 節選
**章 你了解 孩子的腳嗎 還記得德國著名作家格林兄弟寫的那個童話故事嗎?一位老鞋匠辛苦勤勞一生,做了無數雙鞋,用賣鞋得來的錢救濟窮人,自己卻一直過著貧窮的日子。一個圣誕節的前夕,老鞋匠精心制作了一雙漂亮的小靴子,他想把靴子賣掉,和老伴度過一個快樂的圣誕節,可當他看到寒冷的雪地上站著一個光腳的流浪兒時,便毫不猶豫地把靴子穿在了孩子腳上。晚上,他和老伴就只吃了些硬面包。夜里,一群小天使飛進老鞋匠的房間,帶來了許多彩色的皮革,他們拿起針線、錘子和釘子,做出了好多雙漂亮的皮鞋…… 圖1-1??小天使在制作鞋 這個流傳已久的美麗童話故事,通過鞋,給我們講述了真誠、善良、互助和堅持,在我們和孩子們的心靈深處,種下了美好品德的種子,也反映了鞋與人類密切的關系。 人類從赤腳到穿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現代化的鞋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幫助,但同時也給腳帶來了諸多傷害,衍生出很多腳疾。 腳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行走、運動負重和減震等重要功能,卻又是我們*容易忽略的部分。目前,全世界飽受足部疾病困擾的人不在少數,我國的足疾患者數量居高不下。足部疾病不僅影響行走和運動,還會危害大腦、脊椎、神經系統和運動關節的健康,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質量。如果想讓腳忠實地伴隨孩子一生,承載他們游走四方,就要讓孩子的腳健康發育,從孩子兒時起精心地呵護他的雙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孩子的腳健康成長,選擇合腳的鞋、健康的鞋是首要條件。讓我們共同知足、護足,關愛兒童從腳做起;讓我們一起識鞋、選鞋,讓一雙雙好鞋幫助孩子穩步前行。 腳是人體的基石 腳的重要性 腳,反抗地球的重力站在地面上,在地面上行走,默默承受來自上方的壓力。我們是否忽略了腳的重要性呢?就如同我們感覺不到空氣的重要性一樣。 ——〔日〕石塚忠雄 的確如此,父母們更關注各式各樣的益智玩具、營養食品和漂亮衣服,對腳卻知之甚少,甚至從不在意。然而,兒童稚嫩的雙腳在成長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傷害。任何不適宜的壓力和外傷都很容易引起腳的畸形,而腳部的畸形會造成身體重力線的改變,引起膝部、髖部,甚至腰部疾病,直至引發二次傷害,失去對大腦、內臟、脊椎及運動關節的保護功能。 體重30千克的孩子每邁出一步時,腳部所承受的壓力約等于自己體重的2倍,約60千克;跑步時則能達到體重的3~4倍,約90~120千克;跳躍時甚至會達到體重的5倍,約150千克。有人這樣比喻,跳躍時腳與堅硬的地面相接觸所受到的沖擊,相當于時速54千米的汽車在沒有剎車的情況下撞墻的沖擊力;如果在打排球時起跳扣球,腳部受到的壓力相當于體重的6~7倍。由此可見,腳所受到來自身體的壓力、大地的沖擊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如果稍有不慎就會使腳受傷,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 腳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非同尋常的作用,孩子從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到青春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生長特點,每個階段的活動都可能使腳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傷。這種損傷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也會影響孩子成年后的健康生活。無論多么高大、多么雄偉的建筑,如果沒有牢固的基石,都有倒塌的危險,我們人體的基石就是腳。 腳為人類進化作出巨大的貢獻 許多史學家認為“人成于腳”。人類的歷史是從雙腳直立行走之后才開始的,因為手腳功能的區分,使人類走向進化。有了腳的支撐,人才解放了雙手。雙手能夠全力制作和使用工具,進而發展了生產力。另外,雙腳的直立,使人開闊了視野,促進了大腦的發育,增長了人的智慧,使人創造了世界,成了萬物之靈。腳對人有著重要的意義。 人從四肢行走的動物進化到能夠直立行走的人,也就是從類人猿進化成人,經過了上百萬年。在這個過程中,腳為了支撐體重和行走,在形狀、結構、功能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失去了抓、捏、提、推等功能,成為現在的樣子。 類人猿進化成人后,腳的形狀改變為長形,五趾并攏,腳趾短,后跟大,關節契合緊密。這是為了增加直立行走和支撐體重的穩定性,維持行走時向前推動的力量而形成的。腳擁有獨特的足弓結構,能夠承受身體的重量,有效地發揮行走時的推動力,吸收來自地面的震蕩及散發熱量;腳還扮演著人體和地面環境接觸及身體動作平衡協調的重要角色,提供身體運動時的知覺回饋等功能。 我們的腳是怎樣的 人體共有206塊骨頭,僅腳就占了52塊。人腳還有多個關節、肌肉、韌帶和獨有的足弓結構,將負重分成前后兩部分,是人體的“天然避震器”,保護大腦、脊柱、關節等。有趣的是,胎兒的腳在母體里的生長過程,就像一個濃縮的進化過程。 人類常見的三種腳型 著名的意大利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把腳稱為“工程學的杰作和藝術品”,兒童的腳更是珍品。 世界上常見的腳型 埃及腳:拇指比二趾長。 希臘腳:拇指比二趾短。 羅馬腳:拇指和二趾、三趾基本等長,四趾、五趾也基本等長。 圖1-4??常見的三種腳型 中國人群腳型調研統計數據表明,我國人群腳型以埃及腳為主,占60%以上;希臘腳次之;羅馬腳很少,以往的腳型調研中幾乎沒有記錄,近些年在福建省廈門市見到過幾例。 幼兒時期正常的腳大多是埃及型腳,拇指稍長于二趾,沒有肥大突起骨節,腳型端正、圓潤;皮膚光滑透明,腳掌柔軟,富有彈性,沒有硬皮、厚繭、皸裂。 圖1-5??一雙正常的寶寶的腳 然而,腳的形狀變化很大。即使大多數兒童在出生時都有健康、正常的腳,但成年以后,很少有人擁有真正完美的腳。 中國人的腳有什么特征 大多數中國人是繁衍于黃河流域的炎黃子孫,在腳上有特別的地方:小腳指甲是兩瓣,不是完整的一片,這又叫跰趾。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是亞洲人的特征,小腳指甲分兩瓣是我們大多數中國人的特征。 “幽燕豫魯并滁和,異派同源認未訛。故老相傳談軼事,問君足指果如何?”民國王篤誠的《詠大槐樹》,說的是另一個關于腳趾的傳說。歷史上,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歷時長、分布廣,規模大的達十八次之多,遷民地域達十八省五百余縣,涉八百余姓氏,是歷代規模*大的官方移民。據統計,全球華人有近2億人為大槐樹移民后裔。傳說,為了將來相認方便,祖先用石頭將小趾砸開,從此小腳指甲不再是完整的一片。 “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這也是專家用來論證臺灣自古是中國一部分的理論之一,因為當地高山族人的小腳指甲也是兩部分的。 寶寶的腳不是父母腳的縮小版 寶寶的腳并不是父母腳的縮小版,咱們來看看寶寶的腳和父母的腳有什么不同。 寶寶腳型的特點:腳掌脂肪量大,肌肉薄弱;腳趾張開,拇指較其他四趾內收,腳趾幾乎是平的;內外腰部兩側平直弧度小,跟骨較窄;*寬處在腳趾根部。 成人腳型的特點:腳掌脂肪減少,肌肉堅硬;腳趾內收,拇指邊的跖骨部位突出;內外腰弧度大,有著顯著的后跟;*寬處是跖趾圍。 圖1-7??成人與兒童腳底輪廓比較 兒童腳與成人腳的不同之處還在于兒童的骨骼沒有骨化完成,關節、韌帶、足弓、神經系統都處于發育過程中。對于支撐身體的柔軟、稚嫩的小腳,任何忽視都可能造成終生的傷害。 人體的生長順序 從寶寶出生到長大成人,身體的生長是有規律的。 2歲前是按“先頭后尾”規律順序發育的。也就是頭先發育,之后是軀干和上下肢發育,新生兒的頭約占身長的1/4,2歲時頭約占到身長的1/5。 2歲后發育的過程正好相反,是上下肢發育在前,其次是軀干和頭。 下肢的發育順序是腳、小腿、大腿。 腿的發育在20歲左右結束,女孩腳的發育在13~15歲完成,男孩在16~18歲完成。 兒童在7~9歲之前,多數男孩的腳會長于女孩。10歲以后,女孩進入青春期,身體各部位迅速生長發育,一些女孩的腳長超過了男孩,身高也超過男孩。約13歲之后,男孩身體各部位迅速生長發育,女孩的生長速度卻減慢下來,這時男孩的腳長又超過女孩,直到女孩的腳停止生長之后,男孩的腳還會繼續生長一段時間。 東方腳型與歐洲腳型有什么不同 鞋是根據腳型制作的,制鞋行業*常用的是東方腳型和歐洲腳型,咱們說說這兩種腳型有什么區別。 東方腳型的特點:腳掌寬大而且厚,呈直線型;拇指與其他四趾稍微呈八字形,腳趾短而肥;后跟弧度較平順、圓滑;腳背曲面從腕部下滑時,在跗骨部位像山峰一樣高隆起來;腳型短小,略肥。 歐洲腳型的特點:腳掌瘦扁、內彎度大;拇指與其他四趾緊密靠攏,腳趾細而長;后跟弧度較大而且突出;腳背曲面從腕部下滑時,平順流暢呈坡形;腳型修長,略瘦。 東方腳型和歐洲腳型之所以有差別,*主要的原因是人種有差異。另一個原因是歐洲更早穿著工業生產出的鞋,腳受到的束縛較早,腳型與鞋型比較相配;東方由于氣候因素、社會環境等原因,穿真正工業生產的鞋歷史不長。日本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開始穿著工業化批量生產的鞋,我國人民則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才真正穿上工廠批量生產的鞋,所以腳型比較寬、散。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人群的腳型并不全是東方腳型。一些地區是比較接近歐洲腳型的,所以只要選擇正確,進口品牌和國產品牌都有適合的人群,但是兒童和成人的腳型差異不能忽略不計,兒童不宜穿成人鞋。 為什么許多人左右腳不一樣大 很多人認為左腳與右腳是對稱且相等的,但實際上是有一定區別的。“右腳先來”是句老話,英文是“get off on the right foot”,現在的意思是“一開始就順利”。有人說這句話緣于古羅馬人的習俗,認為每天早上先穿右腳的鞋,會帶來好運,也說明右腳比較靈活,邁**步、踢毽、控制速度、攻擊等運動大都由右腳完成。 “稍息!立正!”我們自己跟著口令動一下,稍息的時候伸右腳,身體重量落在左腳上,立正時收回右腳,身體重量落在兩只腳上,可見大多數人在平時站立時用左腳支撐,左腳是保持全身穩定的主軸,所以大多數人左腳略大于右腳。 當然,也有部分人右腳大于左腳。總之,左右腳的作用不同,導致左右腳的大小有些差異,我們無論是自己買鞋還是給孩子買鞋都一定要試雙腳,鞋號要滿足較大的那只腳。 腳的生理結構與機能 用腳的生物力學原理來解釋,腳不僅僅是一個支柱基礎,還是適應人體活動的機械裝置,雙腳既能夠支撐體重,又結實有力且動作靈活。同時,生物力學的觀點還認為,腳是極易產生異常及不適的身體部位之一。腳與人體健康也有著密切的關系。俗話說“養樹護根,養人護腳”,腳上有6條經絡通過以及眾多穴位和與人體器官對應的反射區,腳底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人體的健康情況。所以,保護腳,讓孩子擁有一雙健康的腳,是我們給孩子*好的禮物,也是我們父母的必修課。 腳的獨特結構 腳具有非常獨特的結構,特點明顯。雖然雙腳占全身表面積很少,但包含的52塊骨頭,約占人身全部骨頭的1/4,還有多個關節、肌肉和韌帶,是實現腳的站立、行走和跳躍等功能的基礎。 腳底的組織結構嚴密,皮膚耐磨、耐壓,感覺神經豐富而且敏銳,保持著全身的平衡,傳達著來自地面的信息。 腳有多個切合緊密的關節,使腳彎曲、伸縮自如,而多組堅強、復雜的韌帶,又對關節起到聯絡穩固的作用。 人類獨有的足弓結構是人體的“天然避震器”,不但能推動前行時的腳掌,還能有效地緩解來自地面的沖擊力,保護大腦、脊柱、關節等。 腳部肌肉屬于動力肌,一直延伸至腿部,既能促成腳的運動,也維持足弓的結構。 正是這些穩定而靈活的結構,使得人類能夠直立行走,但是它們的畸形和異常會影響腳的支持性和運動性,所以我們一定要呵護好雙腳。 腳的構成 通常,我們把腳分為前和后兩部分,前部包括前腳掌和腳趾,后部包括腳弓、后跟和腳踝。前部以活動功能為主,后部以支撐穩定功能為主。 我們還可以把腳分為腳底和腳面兩部分,腳面部分從腳踝一直延伸到腳指頭,而腳底包括行走時彎曲的前掌跖趾關節、足弓和負擔*重的腳跟部位。腳底與脊椎和大腦有著緊密關系。 腳的骨骼前、中、后部各司其職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具有保護腦、脊椎及心、肺、肝、腎等內臟器官和造血的功能。腳的骨骼則是人體的基礎支架。 骨骼是一種復合材料,它的主要成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有機物主要是由骨膠原纖維和粘多糖蛋白組成,性質軟、易變形;無機物主要由鈣質和磷質組成,性質堅硬、脆、易斷裂。 兒童的骨質中有機物含量高,比較有韌性,所以很容易變形;老年人骨質中無機物含量高,比較脆。老人很怕摔跤,一摔跤就很容易出現骨折。 腳部骨骼是人體中比較復雜的結構,分趾骨(前)、跖骨(中)和跗骨(后)三大部分。 圖1-8??腳部骨骼 趾骨:腳前部分。趾骨能夠活動,可以做一些抓物品之類的小動作,是腳上較靈活的部分。 跖骨:腳中部分。跖骨比較柔和,有一定的曲撓性。 跗骨:腳后部分。跗骨是人體站立時保持穩定的重要部分,由關節和韌帶連接,在行走時也處于固定不動的狀態。 腳上的結構奠定了鞋的設計模式,合格的鞋前部要保證腳趾能夠活動,中部要具有曲撓性和柔軟性,后部則要求具有穩定性和控制性。 腳的變形多發生在幼年時期 到快成年時,孩子的腳部骨骼骨化才能逐漸完成,那些沒有完成骨化的部分就是俗稱的“軟骨”,很容易變形。即使骨化完成,由于骨質中的有機物含量較高,也很容易變形。 許多腳部畸形發生在幼兒期,因為孩子沒有表現出很痛苦,所以沒有引起家長們的注意,錯過了*佳治療期。 跖趾關節是步行時的活動軸 骨與骨之間活動范圍很大的可動連接,叫作關節。 腳的跖趾關節是跖骨與趾骨之間的關節,也就是腳掌與腳趾連接的關節。我們常說的腳的彎曲部位,就是靠這個關節維系的。 跖趾關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節,被稱為腳步行時的活動軸,是足弓的前支點,對腳的健康影響很大。 踝關節是人體*容易損傷的關節 踝關節是運動關節,屬于負重關節,在運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因為內踝高于外踝,運動時外踝不但受到來自身體的壓力,還要受到來自內踝的斜向剪力,所以很容易扭傷或骨折,是我們身體*容易發生損傷的關節。 比如我們做踮腳這個動作時,往往腳會向內翻,即腳心翻向內,這時踝關節處于“靈活有余,穩重不足”的不穩定狀態。當人們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行走、登山、下山、下坡、下樓梯或跑步、跳躍時,就容易失去平衡導致踝關節的外側扭傷。兒童的踝關節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很容易受傷,更要多加保護。 腳部肌肉是支持體重和行走的運動肌 人體肌肉有三大類:心肌、平滑肌、骨骼肌。 心肌分布在心臟,其肌纖維為長圓柱形。心肌的收縮很有節律,永不停息,直到生命的盡頭。平滑肌分布在血管、消化道、膀胱和子宮等器官的內壁,但它的運動不受人的意志支配。骨骼肌因大部分附著在軀干骨和四肢骨上而得名,受人的意志支配。 肌肉的主要功能是牽引骨骼活動。肌肉一般附著在鄰近的兩塊以上的骨面上,跨過一個或多個關節,收縮時牽動骨骼引起關節運動。人體的任何運動,即使是*簡單的運動,都要有肌肉的配合才能完成,有起相同作用的協同肌,也有起相反作用的拮抗肌。 腳部的肌肉屬骨骼肌,是用來支持體重和行走的運動肌。因為肌肉和肌腱是跨過關節的,所以肌肉收縮,使關節產生運動。每只腳含有十幾組肌肉,且腳部大部分運動會牽引小腿部肌肉。 人之所以能夠保持直立狀態,是靠肌肉的相互制約、平衡的拮抗性所產生的肌肉緊張來維系的。 腳部肌肉也是維持足弓的要素之一。如果經常不鍛煉或營養不良,肌肉不夠堅強,無法支撐足弓,會使足弓趨于平坦。 人體皮膚中溫度*低的是腳底皮膚 腳部皮膚有表皮、真皮、皮下組織三部分。*外面的是表皮,能夠防止細菌侵入體內。中間的是真皮,在表皮以下,有毛發、汗腺、皮脂腺、血管和神經末梢等。*下面的是皮下組織,內有脂肪、血管和神經末梢等,如圖1-11所示。 人體為了維持穩定的正常體溫,會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一方面產生熱量,一方面把多余的熱量通過皮膚出汗和皮下血管的擴張排出。如人在運動后,皮膚會通過汗腺把分泌出來的汗液排出體外。 圖1-11??皮膚的組成 在整個人體皮膚中,腳底皮膚的汗腺*多,但溫度是*低的,兒童活動量比較大,經常出汗,鞋內會很潮濕,這種環境不利于兒童腳的生長,所以既要讓腳部保暖,又要盡量保持鞋內干燥。 足弓是人體的“天然避震器” 一位外國的科學家說“人有美麗而偉大的腳底”,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人擁有足弓。 人腳底部有內外兩個縱向的足弓和一個橫向的足弓。 內側縱弓比較高,有彈性,主要是在走動時發揮推動力和減震作用。外側縱弓比較矮,基本上看不出來,也沒什么彈性,站立時發揮支撐作用。橫弓在前腳掌處,跖骨像一座拱橋排列起來,行走時能夠緩解前掌的沖擊力,也起到向前推進作用。 足弓的功能是負重、行走、吸收震蕩及散熱。 圖1-12??足弓 完整的足弓在跑跳或行走時可以緩和、吸收震蕩,并保護腳部的血管、神經等組織及腳以上的關節,避免內臟及大腦的損傷,起著減震彈簧的作用。 足骨、韌帶、肌肉是維持足弓的三要素。 如果足弓形成不充分或損傷,在站立、行走、跑跳時,腳不能行使正常的支撐、推動及緩沖功能,就會加大腳的整體負擔,失去對身體的保護。
孩子這樣穿鞋才健康:不同年齡段兒童選鞋攻略及足部健康指南 作者簡介
丘理 中國皮革和制鞋研究院制鞋高級工程師,鞋類設計高級培訓師。長期從事腳型規律、腳型與楦型、腳的生物力學、鞋(腳)與健康、鞋楦機理、兒童鞋等方面的研究及培訓。主持完成了“學生及兒童皮鞋的研究與開發”、“中國人群腳型規律的研究”、“鞋楦后身形體基本參數的研究”等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并多次獲得國家、省部級獎項。曾發表《生物力學在制鞋領域的應用》《兒童鞋的動力學研究》《兒童的腳型與楦型》《兒童鞋》等論文數十篇,曾主編《鞋楦設計與制作》《中國標準鞋楦設計手冊》《鞋楦設計教程》《英漢漢英制鞋分類手冊》《健康兒童始于足下》《一雙好鞋》等書。近年來一直在新浪微博做兒童穿鞋護腳公益科普,現為新浪育兒科普專家。 林登云 中國少年兒童腳型數據庫技術工程師,鞋類設計高級培訓師,長期從事少年兒童足部健康及兒童鞋類技術轉化研究工作,對兒童健康功能鞋類開發有獨到見解。曾發表《兒童腳基本寬度與踵心全寬比值分析》《福建省兒童腳型及非正常足弓的分析》《兒童腳基本寬度與跖趾圍長關系的分析》《泉州市兒童腳型測量及特征值分析》等學術論文。曾主持多項科技項目研發工作,并獲得多項行業科技獎。 黃小花 二胎寶媽。從女兒學步開始,為了買到一雙合適的學步鞋,走遍了各大賣場,可是一無所獲,于是手工縫制了第一雙“學步鞋”,從此開始創業,自創優安童鞋品牌,致力于為寶寶提供第一雙學步鞋。2017年后加入浙江森馬服飾巴拉巴拉事業部,繼續為中國少年兒童的足部健康努力。與團隊共同完成了《一種防踢可透氣兒童鞋底》《一種防滑護腳學步襪》《一種防滑兒童鞋》《一種量腳器》《一種用于測量鞋碼的鞋墊》等10余項專利。身為人母,深知家長的各種焦慮,希望真正幫助到所有在為孩子選鞋問題而焦慮的父母。 汪洋 兒童健康鞋研發工程師,優安童鞋品牌合伙創始人之一,負責產品研發與供應鏈管理。在國內還無專業童鞋及學步鞋標準的時代,堅持以健康鞋的理念不斷探索與研究兒童腳部健康與鞋的關系,不做大人鞋子的縮小版,制訂嚴苛的產品安全與供應鏈管理標準。與創始團隊共同完成了《幼兒助學步鞋》《一種硅橡膠鞋底幼兒鞋》《一種適于幼兒柔軟透氣鞋》《一種穿脫便捷的鞋》 等10余項專利,曾參與兒童健康鞋科普書籍《一雙好鞋2》的編寫。2017年加入浙江森馬集團巴拉巴拉事業部從事兒童健康鞋教育培訓工作,至今已進行上百場兒童健康鞋專場培訓。 趙穎 畢業于清華大學。現就職于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信息中心。新浪微博母嬰兒童鞋專家金V編輯。有豐富的兒童健康科普工作經驗,對我國兒童足部健康現狀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對兒童足部健康、小兒足部護理有獨到見解。近年來編寫了大量關于兒童穿鞋、護腳的科普文章,曾參與近百個兒童足部健康護理視頻的策劃錄制工作。 章獻忠 工商管理碩士,高級工程師,高級制鞋工藝師。曾獲浙江省151第二層次人才,享受溫州市政府特殊津貼。曾任浙江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現任溫州正佳智庫總經理,中國計量大學客座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質量獎評審專家,浙江省標準創新貢獻獎評審專家。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鞋類舒適性研究與實踐》《國內外鞋類標準差異研究及發展策略》《我國鞋號與各國鞋號的差異及換算方法》《Footscan足底壓力步態分析技術在鞋類設計中的應用》等20多篇學術論文。曾榮獲企業創新成果一等獎、中國皮革行業節能環保創新獎二等獎、浙江省自然科學學術獎三等獎、段鎮基科技獎三等獎等20多項獎項。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