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共和與經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201528
- 條形碼:9787522201528 ; 978-7-5222-0152-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共和與經綸 本書特色
中國學術傳統遭遇西方現代思想,對中國一百年來有什么樣的影響?中國如何認識這一影響,未來又該走向何方?《共和與經綸》有望幫助我們看清這些問題。《共和與經論》分為四個部分。**部分深究熊十力經學思想與共和革命精神的關聯,第二部分考察儒家公羊學在晚清之際接通西方進步史觀,第三部分通過廖平論《詩緯》的文稿展現中國古典詩學超越技藝之學的品質,第四部分重新詮釋宋江一角,用哲學的眼光掃描我們未經審視的習見。 全書探討的雖然是中國學術傳統的問題,卻是以審視整個西方文明為起點,視野高遠廣闊。對于中國文明如何認識自身的歷史、如何認識與西方文明的交鋒以及自己在未來走向何方,本書都深具啟發。
共和與經綸 內容簡介
“新儒家開宗大師”熊十力于1951年間寫下七萬言長函《論六經》,致林伯渠、董必武、郭沫若,“并懇代陳毛公賜覽”。《論六經》集中呈現了熊十力對儒家經典的革命性闡釋,也體現了熊十力一生對共和革命始終不渝的關切。通過釋讀這封長函,結合熊十力在1949年至1951年間刊印的其他文跡,尤其《韓非子評論》(原題“正韓”),本稿嘗試探究熊十力經學思想與共和革命精神的關聯,以及儒家心學與西方啟蒙哲學的內在親緣,進而理解共和精神給二十世紀中國哲學文化的品質打下的深刻烙印。
共和與經綸 目錄
熊十力《論六經》及《正韓》辨證
引言
1 走向新共和
2 發孔子微言
3 革命與唯識
4 革命與心性
5 有道與極權
6 心體與自由
7 圣人與獨裁
8 天人共和國
9 顛覆天下篇
余緒
附記
儒家公羊派與歷史哲學
一 公羊學的現代化
二 公羊學的原初品質
三 “六經皆史”說是一種歷史哲學?
“詩言志”的內傳理解
一 何謂“詩,志也”
二 《<>
三 “正于內,則可以化四方矣”
成為《水滸傳》的“高明”讀者可能嗎?
共和與經綸 節選
十力的解讀的確讓人耳目一新,我們在這里沒有余地去多想韓非的法術論與現代意義上的極權、專制、獨裁等等是否一回事,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韓非是中國封建專制論的首席代表這一說法——半個多世紀甚至一百年來,論及或提及韓非的論者大都這么說(跟著這么說的更多),要改過來的話,沒有同樣半個多世紀甚至一百年,恐怕也做不到。但我們對于韓非的封建專制性質的法術論與道家形而上學玄極的關系總不能含糊不清,不搞個水落石出。 畢竟,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倘若韓非的“道論”具有純正的道家形而上學品質,我們就得說,道家形而上學具有封建專制的性質,至少是專制極權論的肇因,從而必須從中國固有思想中革除道家形而上學的國籍。倘若要讓道家形而上學保持政治正確上的清白,我們就得說,道家形而上學本身沒有政治不正確之罪,罪在韓非利用、歪曲道家形而上學——畢竟,《解老》《喻老》是我國文史上*早解釋《道德經》的文本。 其實,即便沒有現代式的封建專制論制造者的惡名,韓非也是中國思想史上有爭議的人物。儒法之爭不僅是中國固有思想中的老問題,而且是大問題。司馬遷有言,“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蔌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顯然,司馬遷把韓非法術論的“慘覈少恩”歸咎于《道德經》。蘇東坡讀罷此言禁不住深有同感地說,“事固有不相謀而相感者”。因為,蘇東坡也覺得,“后世之學者,知申、韓之罪,而不知老聃、莊周之使然”。①不過,蘇東坡仍然認為,韓非的法術論僅是片面發揮老莊所得,“慘覈少恩”不當全歸罪老莊:老莊非“仁義之道”,為的是追求實現哲人式的生活,“泛泛乎若萍游于江湖而適相值也。夫是以父不足愛,而君不足忌。……商鞅、韓非求為其說而不得,得其所以輕天下而齊萬物之術,是以敢為殘忍而無疑”(同上)。 在十力那里,我們看到這個老問題在新的或者說現代的視域中重新顯身——由于他既深諳儒道釋形而上學,又通曉現代民主理論,他對韓非的解讀不僅遠遠高出一般論者,而且深入到韓非封建專制論的本體論層面。十力用自己的自由民主論來釋讀韓非的《揚權》雖然顯得意氣用事,但我們應該理解他的苦心:他想從形而上學本體論層面挽救韓非法術論的極權性質。既然“韓非主獨裁、主極權,其持論亦推本于道”(《評論》,頁325),道家形而上學的確與韓非的極權論脫不開干系。 但十力又認識到,民主圣人為了成就民主大業也得搞極權和獨裁,“極權之治,人主不可無術;無術則不能督率臣下使之各舉其職”(《評論》,頁325)——唯有“學術思想不可束于一途”,因為,“極權之治,固須集中力量”,“學術思想”則應該“任其自由發展,互相觀摩”,以便不致“民群思想凝滯而活動力亦隨之消失”。當然,十力補充說,前提是持不同政見者不必“有越軌破壞之舉”(《評論》,頁326)。①韓非的極權論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僅在于其本體論層面。因此,十力必須切斷韓非的極權論與道家形而上學的關聯,用儒家形而上學取而代之。正因為如此,十力在建言書《論六經》中說,韓非與商鞅都是“怪杰”,要是他們的才干能用于民主大業,成就不可限量。
共和與經綸 作者簡介
劉小楓,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上世紀創立大型譯叢“歷代基督教思想學術文庫”,本世紀創立“經典與解釋”輯刊(已出刊57輯)及大型譯叢“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和“中國傳統:經典與解釋”(已出6百余種),賡續晚清以來中國學人認識西方學術傳統的未竟大業。著述二十余種,代表作有《沉重的肉身》《拯救與逍遙》《施特勞斯的路標》《以美為鑒——注意美國立國原則的是非未定之爭》《凱若斯:古希臘語文讀本》《共和與經綸》等,為開拓古典學研究貢獻卓著。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