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20555
- 條形碼:9787100120555 ; 978-7-100-12055-5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精裝) 本書特色
縱觀全書,它的一個重要的特點或優(yōu)點就在于,作者力求將黑格爾哲學與現(xiàn)代哲學思潮聯(lián)系起來評價,以發(fā)現(xiàn)黑格爾思想中的某些當代的意義和新的啟發(fā),這是本書之所以能展示新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書確已將國內黑格爾哲學研究在這方面的某些先行風范發(fā)揚光大而為一種新的氣象,因而令人感到本書已真正成了國際黑格爾哲學研究中對話的一方。
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精裝) 內容簡介
作者立足于一個全新的視角,對黑格爾辯證法進行了歷史淵源的追溯和邏輯結構的分析,指出它由兩個不可分割的本質要素構成,即作為內在動力的自否定的努斯精神和作為反思形式的邏各斯精神。通過與中國哲學的比較,深入分析了黑格爾哲學中這兩大精神的運作方式及相互關系,闡明了由此形成的黑格爾哲學本體論、認識論和邏輯學三者統(tǒng)一的體系特征,展示了黑格爾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的內在聯(lián)系和差異,是對黑格爾辯證法的一個具有開拓性的研究成果。
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精裝) 目錄
再版前言
序
導言
**章 黑格爾辯證法的兩個起源
**節(jié) 語言學的起源
一、語言的追尋
二、哲學語言的建立
三、語言之成為真理
第二節(jié) 生存論的起源
一、生存的突圍
二、生存與環(huán)境
三、生存目的論——善
第三節(jié) 從中、西古代辯證法的比較看黑格爾辯證法起源的特征
一、生存論上的差異
二、語言學上的差異
1. “道”
2. “名”與“言”
3. “理”
第二章 黑格爾哲學的辯證開端
**節(jié) 析《邏輯學》的開端
一、怎樣確定邏輯學的開端?
二、邏輯學怎樣開端?
三、作為開端的終結
第二節(jié) 析《精神現(xiàn)象學》的開端
一、《精神現(xiàn)象學》開端的歷史辯護
二、《精神現(xiàn)象學》怎樣開端?
三、為什么說《精神現(xiàn)象學》是黑格爾哲學的真正誕生地和秘密?
第三節(jié) 《精神現(xiàn)象學》與《邏輯學》的方法之比較
一、間接性與直接性
二、“懷疑之路”與“真理之路
三、語言學的杠桿與生存論的杠桿
第三章 黑格爾辯證法的靈魂——否定
**節(jié) 否定與肯定
一、黑格爾“否定”概念的文化背景
二、否定之否定
三、否定與目的性
第二節(jié) 否定與主體性
一、否定作為自我意識
二、否定作為自由
三、否定作為理性及其異化
第三節(jié) “否定”在黑格爾辯證法中的地位
一、否定作為飛躍
二、否定作為矛盾
三、否定作為概念發(fā)展的圓圈
第四章 黑格爾辯證法的形式——反思
**節(jié) “反思”概念的內涵
一、黑格爾“反思”概念的文化背景
二、反思的一般含義
三、黑格爾“反思”的特殊含義:“對反思的點
第二節(jié) 反思與理性
一、反思作為知性
二、反思作為否定的理性
三、反思作為肯定的理性
第三節(jié) 反思的邏輯功能
一、反思與顛倒
二、反思與必然性
三、反思與綜合
第五章 黑格爾辯證法作為邏輯學、認識論、本體論的統(tǒng)一
**節(jié) 黑格爾的辯證邏輯
一、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
二、辯證邏輯與體驗
三、辯證邏輯與認識論的一致
第二節(jié) 黑格爾的辯證認識論
一、辯證理性的含義
二、認識的辯證發(fā)展
1.生命
2.真
3.善
三、辯證認識論與本體論的一致:論黑格爾思維和存在同一的學說
1.存在是思維
2.思維可以認識存在
3.思維產生存在
第三節(jié) 黑格爾的辯證本體論
一、實體作為本體的根據(jù)
二、主體作為本體的生成
三、辯證本體論與邏輯學一致
1.自由和必然
2.現(xiàn)實的與合理的
3.歷史的與邏輯的
結論
參考文獻目錄
后記
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精裝) 節(jié)選
《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 這種說法絕不單純是描述了愛和恨(爭)的一種情況,而恰好是表達了他對愛和恨(爭)的根本性的理解。對整個自然界基于愛與恨之上的合規(guī)律性的解釋,無非是對人的生命活動(情感意志)內在體驗的一種外部驗證而已。亞里士多德指責恩培多克勒的愛和恨只能將事物的原因歸結為“偶然性”(辛普里丘也這樣認為)。的確,恩培多克勒的愛與恨雖然用來解釋事物有規(guī)律的變化,它本身卻不是一種必然規(guī)律,而是一種偶然的情感或自由的意志。“愛”和“恨”在他那里首先具有這兩個字的字面上的意義,即作為人的心靈活動的意義,否則他就沒有必要提出這一對新概念,只要沿用阿那克西曼德已提出的“分離”和阿那克西米尼的“凝聚”和“稀散”就很夠了(這兩個概念同樣表達了吸引和排斥的意思)。因此恩培多克勒作為一個著名的醫(yī)生,他“更重要的貢獻”不是在宇宙學方面,而是“在生命科學領域”。 至于阿那克薩哥拉的“努斯”,則是恩培多克勒這一傾向的進一步加強。努斯的提出是古希臘哲學家力圖將精神從自然物質中區(qū)分出來的**個大膽嘗試。這嘗試當然還是不徹底的,因為努斯仍有大小、有形狀。但這種東西是不與其他事物相混合的,它是與物質完全分開并對立起來的精神范疇:“別的事物都具有著每一件事物的一部分,但是心靈(Nous)則是無限的、自主的,不與任何事物相混淆,而是單獨的、獨立的、自為的”。 ……
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精裝) 作者簡介
鄧曉芒(1948- ),中國著名哲學家、美學家和批評家。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德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德國哲學》主編。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德國哲學,亦研究美學、文化心理學、中西文化比較等,創(chuàng)立“新實踐美學”和“新批判主義”,積極展開學術批評和文化批判,介入當代中國思想進程和精神建構,在學術界和思想界有很大的影響力。代表性著作《思辨的張力》、《文學與文化三論》、《新批判主義》、《實踐唯物論新解》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