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DK食物的故事美味食材的溯源之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70829
- 條形碼:9787568070829 ; 978-7-5680-708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DK食物的故事美味食材的溯源之旅 本書特色
美食是一場原地的旅行,追隨先輩們的飲食足跡,探究美食背后的歷史與故事,思考人與自然、人與食物的關系,成為愛美食、懂美食、有內涵的生活家! 1、百科全書式的美食文化通俗讀物 你知道有種魚曾經引發戰爭嗎?你知道哪種食用油被稱為“液態黃金”嗎?你聽說過大蒜能驅散吸血鬼嗎?蒔蘿籽在公元8世紀時被查理曼大帝用來幫助消化并減緩胃脹,會頭暈的朋友不妨試試嚼一嚼牛至葉片……這些食物帶給我們的驚喜在書中不勝枚舉。本書用美妙的圖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帶領讀者一起探索與我們日常生活*為密切相關的食材背后的故事,包括它們的起源、傳統和用途背后的迷人故事,等等。想了解哪種食材的精彩過往,翻開目錄找到它就可以啦! 2、由美食引發的餐桌上的思考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食物是一大議題,其對社會環境與商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食品生產已經發展成為龐大的全球性產業,對大多數人來說,只需要去一趟超市就能獲取生存所需的熱量和營養。可是,我們的先輩們是如何獲取食物并生存下來的呢?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食材,竟然歷經了千難萬險才成為人類餐桌上的美食。為人類提供豐富食材的動植物們,理應被人類正確地對待,可事實卻并非如此。翻開本書,讓我們一起回顧美味食材的歷史,更深切理解人類歷史,思考人與自然、人與食物的關系。 3、DK專家團隊撰寫的飲食文化手冊 本書由DK專家團隊執筆,以多學科的視角,從歷史、政治、文化、科學和醫學等角度盡全力剖析食物,發掘和擴展與美食相關的文化與歷史。內容豐富,體量宏大,無論是認真研讀,還是只是隨便翻翻,都能從中獲得令您滿意的飲食文化與歷史。同時它還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即使草草翻閱,也能從書中精美的圖解里學到知識。 4、世界各地美食菜譜集結地 在介紹食材的歷史和背景知識的同時穿插著介紹了全球許多國家知名的菜式。同樣的食材在不同國家因烹飪方式的不同而呈現為不同的菜品,書中隱藏了不少特色菜品,等待細心的您去發現哦!
DK食物的故事美味食材的溯源之旅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圖文并茂的食物百科全書,帶領讀者一起探索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材背后的故事。從蔬果到肉類,從蔬菜水果到肉類、從魚和貝類到谷物豆類、從乳制品蛋類到糖和糖漿、從油和調味品到香草和香料。全書從歷史、政治、文化、科學和醫學等多方面講述這十大常見食材的起源,以及與它們相關的文化與背景知識! 書中不僅引用了大量的插圖、當代藝術作品和廣告圖片,以及引人入勝的照片,還涵蓋了大量有趣又有用的信息,餐飲界專業人士可作為補充性質的專業書籍閱讀,普通大眾也可作為茶余飯后增加談資和增長知識的實用性圖書閱讀。
DK食物的故事美味食材的溯源之旅 目錄
前言 6
引言 9
堅果和種子
介紹 16
杏仁 19
核桃/榛子 20
鮑魚果/碧根果 22
花生 24
可可 26
探險食品 31
腰果/栗子 32
松子/開心果 34
葵花籽/南瓜籽 36
咖啡 38
芝麻 41
蔬菜
介紹 44
蕓薹屬蔬菜 46
生菜 50
菠菜 53
蘿卜 54
海藻 56
食品市場 59
大蒜 60
洋蔥 62
馬鈴薯 64
戰時食品 69
木薯 70
蘑菇 72
茄子/甜椒 76
西紅柿 79
牛油果/黃瓜 82
快餐 85
豌豆和可食的豆莢 86
南瓜屬 89
水果
介紹 94
蘋果和梨 96
桃 98
杧果/杏 100
櫻桃/李子 102
罐藏食物 105
椰棗 107
樹莓 109
草莓 110
茶藨子 113
藍莓 114
戶外用餐 117
蔓越莓 118
香蕉 120
無花果 123
葡萄 124
檸檬與酸橙 126
柑橘 128
祭祀食物 131
葡萄柚與柚子/石榴 132
甜瓜/番木瓜 134
椰子/菠蘿 136
肉類
介紹 140
牛肉 142
喂養肉畜 145
羊羔和山羊 146
豬肉和野豬 148
培根以及其他腌肉 150
香腸和內臟 152
雞肉 154
火雞 156
鴨 158
宴請賓客 161
鹿肉/兔和野兔 162
鵪鶉、鷓鴣和雉雞 164
魚和貝類
介紹 168
鮭魚 171
鯰魚/鯉魚 174
羅非魚 176
鯖魚/鰻魚 178
鱒魚 180
多利魚 182
沙丁魚/鳳尾魚 184
鯡魚 186
燒烤 189
鱈魚 190
黑線鱈/無須鱈 194
尖吻鱸 196
鯔魚 198
鰈魚和鰨魚 200
魚/鯛魚 202
金槍魚 204
捕魚的危險 207
章魚、魷魚和烏賊 208
蝦、對蝦和龍蝦 210
螃蟹 212
蛤蜊、貽貝和牡蠣 214
谷物、豆類
介紹 218
大米 221
大麥 224
燕麥/黑麥 226
小麥 228
意大利面 230
街頭小吃 233
面條 234
古斯米 237
小米/蕎麥 238
面包 240
玉米 244
食物和宗教 247
扁豆 248
菜豆和腰豆 251
紅豆和綠豆 253
大豆 254
青豆/蠶豆 256
鷹嘴豆 258
乳制品和蛋類
介紹 262
奶類 264
酸奶和開菲爾酸奶 266
奶油與黃油 268
慶祝特殊時刻 271
奶酪 272
蛋類 276
糖和糖漿
介紹 280
蜂蜜 282
楓糖漿 284
食糖 286
油和調味品
介紹 292
橄欖油 294
葵花籽油/玉米油 298
路上食品 301
醋 303
鹽 304
醬油/魚醬 308
香草和香料
介紹 312
歐芹/薄荷 314
鼠尾草/迷迭香 316
龍蒿草/羅勒 318
百里香/牛至 320
月桂葉/咖喱葉 322
香菜/蒔蘿 324
胡椒 326
芥末/葛縷子 328
可配送的午餐 331
豆蔻/香茅 332
孜然/八角茴香 334
辣椒 336
茶 338
丁香/多香果 340
肉桂/肉豆蔻和肉豆蔻衣 342
生姜 344
藏紅花/姜黃 346
香草莢 348
索引 350
致謝 359
DK食物的故事美味食材的溯源之旅 節選
食肉影響大腦 食肉量的增加是人類又一個重要的飲食變化,肉類為人類大腦的進化提供了更充足的養分。因此,原始人的創造力不斷被提升,他們創造出邊緣鋒利的工具,方便協作捕獵,而捕獲了大型獵物,再也不用撿其他捕食者吃剩的獵物。經過很長時間的發展,大約260萬年前人們開始使用基本的刮刀工具屠宰肉類,而刺矛則在距今約50萬年前才開始出現。 烹飪改變世界 人類學會用火后,馬上就開始研究烹飪,并發展出了對烹飪實驗、美食評論以及*終衍生出的宴會藝術的熱愛。*重要的是,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經過烹飪后能夠分解成更易消化的形式,有些食物烹飪后還會產生新的營養價值。烹飪還能殺死一些細菌和毒素,避免食物中毒。比如,馬鈴薯中的淀粉只有煮熟后才會被人體腸道充分吸收。研究認為,所有這些因素都推動了人類的進化。吃熟食讓人進化出更小的下頜骨、更窄的腸道,而熱量攝入的增加則推動人類大腦的擴大。人類與食物供應的關系不斷變化,從而推動了社會和技術進步。 擴大食品貿易 香料種類繁多,且隱含了羅馬帝國在不同時期建立的貿易路線的信息。例如,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征服埃及后,市場涌入了大量的外來香料,包括印度的胡椒、蒔蘿,以及北非的香草。早期食物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伴隨著古羅馬瘋狂擴張的夢想。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在13世紀開始探險,此時絲綢之路已有數百年歷史,可能有了烹飪方式的傳播。有些人認為,阿拉伯人用硬粒小麥制作干面條的工藝可能是中國和意大利制面工藝的起源,這種工藝向東傳播到了中國、日本和韓國,向西則傳播到了地中海地區。 當馬鈴薯、西紅柿、可可和煙草被引入歐洲、非洲和亞洲時,舊世界和新世界之間也發生了類似的交流,在地球的另一邊,橄欖、大米、小麥和牛被引入中美洲和南美洲。踏上這次旅程的不只是食物本身,比如,拉丁美洲烹飪方式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那里幾乎沒人會使用煎炸的烹飪方式,之后就變得司空見慣了。 肉類是如何改變我們大腦的 人類學家相信,原始人類精通狩獵后,進一步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這主要是因為肉類所含的復雜蛋白質比果蔬里所含的簡單蛋白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除此之外,食肉還可以幫助人類減緩以植物作為飲食基底所引起的卡路里快速流失的情況。因此,如果早期人類的飲食中有三分之一是由動物蛋白質組成的,那么這種飲食能夠為他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卡路里,支撐他們完成日常活動。狩獵也需要人類進行合作,這促進了語言與交流的發展。 用不了幾千年,人類始祖就完成了他們下一步偉大的進化——飼養牲畜,他們要么是在固定場所飼養單只被捉獲的動物,要么就像游牧民族一樣,控制并放養一群動物。不論這是怎么發生的,可靠的肉類供給早已成為人類歷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了。根據歷史學家和科學家找到的線索發現,牲畜的馴化發生在10 500年前左右的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即我們現在的伊朗、土耳其、敘利亞和伊拉克這片區域。綿羊是**種被人類為了食肉而馴化的動物之一,它們是由野羊繁育而來的。在同一時間,相同的區域,由野生山羊繁育而成的山羊,由西歐野牛繁育而成的牛,也被人類馴化了。6400年前,牛的交易就出現在歐洲大陸上了,1000年后,同樣的交易也開始發生在中國、蒙古和韓國。與此同時,牦牛也在中國西藏被馴化了。 在地球的另一側,即在牛被人類馴化的500年后,現代家雞的祖先在東南亞出現了,它們是由一種叢林禽類繁育而成的。后來居上的豬是在現在的土耳其和中國于大約9000至10000年前左右馴化而成的,豬肉自此成為中國*流行的肉類。大多數的牲畜不僅可以為人類提供肉食,還可以生產奶類和蛋類。但是其中的一個例外就是豬,因為豬取奶十分困難;另一種就是火雞,它產的蛋遠少于雞。從18世紀開始,農夫開始集中喂養專門為人類提供肉類的牲畜,而不再只注重它們所能提供的其他農產品了。英國的農學家羅伯特·貝克維爾(Robert Bakewell)就是肉牛和肉羊人工育種的開創者。18世紀中期,在他萊斯特郡的家庭農場里,他繁育出了一種萊斯特長角牛,這種牛的牛奶產量較少,但是卻是很好的肉牛,他還繁育出一種萊斯特綿羊,能夠產出大量多汁可口的羊肉。貝克維爾的貢獻給現代肉食產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戰后的大量培育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肉類的量產開始了迸發式的發展,主要是因為人們急需解決戰后食物短缺的問題。但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牛腦海綿狀病變(俗稱瘋牛病)在英國牛群中爆發,生產者和消費者開始重新反思肉食工業內一些不衛生及不安全的行為。這激發了傳統有機農業生產方式的復興,以及人們對野生肉類比如鹿肉、野禽和兔子肉的興趣。
DK食物的故事美味食材的溯源之旅 作者簡介
DK出版社:久負盛名的英國DK圖書出版公司,由創始人Peter Kindersley和Christopher Dorling于1974年創立。他們的愿景就是創作既有視覺沖擊力又包含信息豐富的圖書,使讀者能夠理解每一個主題。DK圖書被認為是從出生到年老不斷學習的生活指南。DK的書強調圖文并茂,讓讀者更易于閱讀和理解,同時也旨在創作能夠在市場中長期銷售的書,DK很多70年代創作的書已經賣出了超過一百萬冊,而且還在不斷改版和重印。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