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阿德勒論靈魂與情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492531
- 條形碼:9787504492531 ; 978-7-5044-925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阿德勒論靈魂與情感 本書特色
阿爾弗萊德·阿德勒編著的《阿德勒論靈魂與情感(精)》以“自卑感”與“創(chuàng)造性自我”為中心,并強調“社會意識”。主要概念是創(chuàng)造性自我、生活風格、假想的目的論、追求優(yōu)越、自卑感、補償和社會興趣。他繼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念,但其基本觀點與之大相徑庭。個體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是出社會力量歷決定的。人天生就是一種社會存在物,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進行交往,相互依賴,相互合作:而弗洛伊德則強調人的生物學本能,人的成長過程人道是本能的自然展開,其行為是先天決定的。這本《阿德勒論靈魂與情感》的中文版,相信會使讀者從阿德勒的思想體系中體會到個體心理學的獨特魅力,從而幫助我們省察自己的生活風格,尋求適合自我的超越,為您正確面對挫折和解決各種矛盾起到引導、啟示作用。
阿德勒論靈魂與情感 內容簡介
本書精華絕世,字字珠璣,常識與經典融合,堪稱傳世思想魂寶。思想大師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是對人類文化的奉獻與恩典。心靈奧秘的求索,靈魂深處的探究,是融入一生的智慧經典。這部書籍,不僅涵蓋了人類具智慧的語言,同時也是人們立身處世的準則:雖然這些經典智慧,在人類各種語言中均有不同譯本,被各國人們所推崇,其主要原因是使不計其數的人受益終生。
阿德勒論靈魂與情感 目錄
(一)生活的意義
(二)心靈與肉體
(三)自卑感與優(yōu)越感
(四)人的記憶
二、戰(zhàn)勝自卑
(一)塑造個性
(二)早期的回憶
(三)愛情、婚姻
(四)神話與現實
三、超越自卑從孩子抓起
(一)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二)孩子在學校的教育
(三)青春期教育
(四)犯罪與預防
(五)職業(yè)責任
四、對人生的挑戰(zhàn)
(一)人性的本質
(二)人的心理現象
(三)性格的行為模式
(四)行動與情感
(五)挑戰(zhàn)人生
五、生命的科學
(一)生命的發(fā)展
(二)個體的目標
(三)人格的統(tǒng)一性
(四)象征的整體性
阿德勒論靈魂與情感 節(jié)選
奉獻的實在意義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分別得出多種錯誤生活意義和多種正確生活意義的共同尺度。所有失敗者(如神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罪犯、酗酒者、問題少年、自殺者、墮落者、娼妓)之所以失敗,皆是因為他們缺乏從屬感和社會興趣。他們決不相信可以用合作的方式來處理職業(yè)、友誼和性等問題。他們賦予生活的意義,是一種屬于個人的意義。他們以為,沒有哪個人能從完成其目標中獲得利益,他們的興趣也只停留于自己身上。他們爭取的目標是一種虛假的個人優(yōu)越。謀殺者在手中握有一瓶毒藥時,可能會體會到一種權力之感,但是對別人而言,擁有一瓶毒藥卻并不能抬高他的身價。事實上,屬于私人的意義是完全沒有作用的。意義只有在與他人的交往時,才會有存在的價值。我們的目標和動作也是一樣。每個人都努力地想使自己變得重要,但是如果他不能領會人類的重要性是依照對別人生活所作的貢獻而定的話,那么他必定會踏上錯誤之途。 我曾聽過一則關于一個小宗教團體的領袖的軼事。 有一天這位領袖召集了她的教友,然后告訴他們:世界末日在下星期三就要來臨了。教友們在她的蠱惑下,大為震驚,紛紛變賣了自己的財產,放棄了俗世的雜念,緊張地等待著災難的到來。結果,星期三毫無異象地過去了。星期四,教友們聚在一起向她興師問罪:“瞧瞧我們的處境,是多么的困難!我們放棄了所有的保障,并把消息告訴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他們譏笑我們的時候,我們還充滿信心地說:我們的消息是從擁有絕對權威的人那里聽來的。現在星期三已經過去了,世界怎么仍然完整無恙呢?”可是這位女“預言家”說:“我的星期三并不是你們的星期三呀!”她就這樣用屬于她私人的意義來逃避別人的攻擊,屬于私人的意義,實在是經不起考驗的。 所有真正生活意義的標志是:它們是別人能夠分享的且被別人認定為有效的東西。能夠具備用方法解決生活問題的人,必然也能為別人解決類似的問題。因此這種生活的意義必然表現在:“生活意義——對團體貢獻力量。”在此,我們談的不是職業(yè)動機。我們不管職業(yè),而只注重成就,能夠成功地應付人類生活的人,他所做的每件事情似乎都被其同類的喜好所指引,而當他遇到困難時,他會用不與別人利益發(fā)生沖突的方法來加以克服。 另外,還有一點足以證實:奉獻乃生活的真正意義。正視現實,我們便發(fā)現祖先留下的東西——他們對人類生活的貢獻——公路、建筑物、開發(fā)過的土地以及在處理人類問題技術方面的種種生活經驗。而那些不合作分子,那些賦予生活另一種意義的人又會怎么樣呢?他仍只會問:“我該怎樣逃避生活?”他們身后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整個生命也疲憊不堪。我們的地球似乎曾說過:“我們不需要你,你根本不配活下去。你的目標,你的奮斗,你所探討的價值觀念一直都沒有未來可言。滾開吧,一無可取的人!快快消逝吧!”對于不是以合作為生活意義的人,我們所下的斷語是:“你是沒有用的,沒有人需要你,走開!”在現代文化中,仍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一旦我們發(fā)現其弊端,就應該改變它。 許多人都知道生活的意義是對人類、地球發(fā)生興趣,并努力地培養(yǎng)愛情和社會興趣。在各種宗教當中,我們能看到這種濟世救人的心情。世界上所有偉大的運動,都是人們想要增加社會利益的結果,宗教便是朝此方向努力的*大力量之一。然而宗教的本來面目卻經常遭遇曲解,在其現有的表現之上,我們很難再看出它們能做更多的事,除非它能更直接地致力于這項工作。 個體心理學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技術,使人們對其同類的興趣大為增加,所以它或許比政治或宗教等其他運動更能接近“為人類謀取福利”這一目標。 因為這種賦予生活的意義,其性質如同我們事業(yè)的守護神或隨形魔王,所以我們如何形成這些意義,了解彼此間的不同點以及如何糾正錯誤,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些屬于心理學的研究范疇。心理學有別于生理學或生物學之處,就是它能利用“意義”以及它們對人類行為和人類未來的影響等,來增進人類的幸福。 一旦我們發(fā)現并了解到生活的意義,我們即已擁有了把握整個人格的鑰匙。有人說:人類的特征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上,只有對那些未曾把握住解開此種困境之鑰匙的人需待改變,這種說法才是正確的。 合作精神 我們說過,假使無法找出*初的錯誤,那么討論或治療也都沒有效果。而改進的唯一方法,便在于訓練他們更進一步的合作及更有勇氣地面對生活。合作也是我們擁有的防止神經病傾向發(fā)展的一種重要保障。因此,兒童應該被以合作精神鼓勵及訓練,在日常工作及正常游戲中,他們也應該被允許在同齡兒童之間,自己找出自己的行為方式。任何妨礙合作的現象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只學會對自己有興趣的被寵壞的孩子,很可能會把對別人缺乏興趣的態(tài)度帶到學校。他對功課有興趣,只是因為他認為這樣做能換來老師的寵愛;而當他接近成年時,缺乏社會感覺對他的不利會變得愈來愈明顯。當他的毛病再次發(fā)生時,他已經不再為責任感和獨立性而訓練自己,而他本身的特性也已經不足以來應付任何生活的考驗了。 ……
阿德勒論靈魂與情感 作者簡介
阿爾弗萊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弗洛伊德的學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有《神經病的形成》、《自卑感》等,他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后來西方心理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