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大師國學經典書系:中國近代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024277
- 條形碼:9787557024277 ; 978-7-5570-2427-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師國學經典書系:中國近代史 本書特色
中國近代史研究之牛耳! ——歷史學家 顧頡剛 半個世紀以來,又有幾本近代史著作超過了它?當今專為獲獎的“皇皇巨著”,統統加起來,也不及這本書的分量。 ——歷史學家 何炳棣 中國近代史,自鴉片戰爭算起,時間只有一百多年,但卻千頭萬緒,紛繁復雜。蔣廷黻卻能條分縷析,將近百年的時事寫得深入淺出,充滿真知灼見,成為一個時代的學術精品,堪稱奇跡……《中國近代史》像小說一樣好讀耐看,也讓人在獲得閱讀快感的同時,把握百年歷史的脈絡,歷史變遷的內在聯系和對歷史問題的理性詮釋,境界大不同。 ——豆瓣網友 深山夜讀
大師國學經典書系:中國近代史 內容簡介
本書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被稱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主要闡述了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強努力及其失敗的原因。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從洋務運動到百日維新,從曾國藩到康有為,從李鴻章到孫中山,本書將近百年的演變和人物娓娓道來,沒有枯燥的考據,沒有史料的堆砌,卻盡顯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社會發展趨勢。本書看待歷史事件的視角、分析歷史事件的方法,保證讓我們耳目一新,顛覆我們的認知。
大師國學經典書系:中國近代史 目錄
目 錄
序 / 1
總 論 / 001
**章 剿夷與撫夷 / 005
一 英國請中國訂立邦交 / 006
二 英國人做鴉片買賣 / 010
三 東西對打 / 013
四 民族喪失二十年的光陰 / 017
五 不平等條約開始 / 020
六 剿夷派又抬頭 / 022
七 剿夷派崩潰 / 025
第二章 洪秀全與曾國藩 / 031
一 舊社會走循環套 / 032
二 洪秀全企圖建新朝 / 035
三 曾國藩刷新舊社會 / 039
四 洪秀全失敗 / 042
第三章 自強及其失敗 / 047
一 內外合作以求自強 / 048
二 步步向前進 / 052
三 前進遇著阻礙 / 054
四 士大夫輕舉妄動 / 059
五 中日初次決戰 / 067
第四章 瓜分及民族之復興 / 077
一 李鴻章引狼入室 / 078
二 康有為輔助光緒變法 / 081
三 頑固勢力總動員 / 085
四 孫總理提民族復興方案 / 089
五 民族掃除復興的障礙 / 094
六 軍閥割據十五年 / 099
七 貫徹總理的遺教 / 102
附錄一 中國與近代世界的大變局 / 105
一 中西方關系發生變化 / 107
二 歐洲人的蠶食 / 109
三 葡萄牙設法通商 / 112
四 國外殖民勢力更替 / 117
五 康熙帝的外交 / 122
六 外交策略不進反退 / 124
七 馬戛爾尼來華 / 128
八 英國輸入鴉片 / 134
九 鴉片戰爭前后 / 138
十 “撫夷”的難題 / 141
十一 “剿夷”外交的代價 / 144
十二 俄羅斯侵吞國土 / 147
十三 自強運動的興起與失敗 / 148
十四 尾 言 / 149
附錄二 琦善與鴉片戰爭 / 151
一 引 言 / 152
二 琦善與鴉片戰爭的軍事關系 / 155
三 琦善與鴉片戰爭的外交關系 / 166
附錄三 南京的機會與日本的“和平” / 175
一 小 序 / 176
二 “九一八”的責任問題 / 178
三 國聯調查團所指的路 / 183
四 南京的機會 / 190
五 熱河失守以后 / 195
六 長期抵抗中如何運用國聯及國際 / 200
七 這一次的華府會議 / 206
八 我們目前對于中央*要的希望 / 211
九 “九一八”——兩年以后 / 214
十 國際現勢的分析 / 218
十一 論“日本和平” / 224
十二 經過“滿洲國” / 229
十三 民族復興的一個條件 / 236
十四 中國近代化的問題 / 239
大師國學經典書系:中國近代史 節選
總 論
中華民族到了十九世紀就到了一個特殊時期。在此以前,華族
雖與外族久已有了關系,但那些外族都是文化較低的民族?v使他
們入主中原,也只不過利用華族一時的內亂而把政權暫時奪過去。
到了十九世紀,這個局勢就大不同了,因為在這個時候到東亞來的
英、美、法諸國絕非匈奴、鮮卑、蒙古、倭寇、清人可比。原來人
類的發展可分兩個世界,一個是東方的亞洲,一個是西方的歐美。
兩個世界雖然在十九世紀以前曾有過關系,但是那種關系是時有時
無的,而且是可有可無的。在東方這個世界里,中國是領袖,是老
大哥,我們以大哥自居,他國連日本在內,也承認我們的優越地位。
到了十九世紀,來和我們找麻煩的不是我們東方世界里的小弟們,
是那個素不相識而且文化根本互異的西方世界。
嘉慶、道光年間的中國人當然不認識那個西方世界,直到現在,
我們還不敢說我們完全了解西洋的文明。不過有幾點我們是可以斷
定的。**,中華民族的本質可以與世界上*優秀的民族相比,中
國人的聰明不在任何別的民族之下。第二,中國的物產雖不及俄、
美兩國豐厚,然總在一般國家水平線之上。第三,秦始皇的廢封建
為郡縣及漢、唐兩朝的偉大帝國,足證我民族是有政治天分的。是
故論人論地,中國本可大有作為。
然而到了十九世紀,我民族何以遇著空前的難關呢?**,是
因為我們的科學不及人。人與人的競爭,民族與民族的競爭,*足
以決勝負的,莫過于知識的高低?茖W的知識與非科學的知識比賽,
好像汽車與人力車的比賽。在嘉慶、道光年間,西洋的科學基礎已
經打好了,而我們的祖先還在那里做八股文,講陰陽五行。第二,
西洋已于十八世紀中葉起始用機器生財打仗,而我們的工業、農業、
運輸、軍事,仍保存唐、宋以來的模樣。第三,西洋在中古的政治
局面很像中國的春秋時代,文藝復興以后的局面很像我們的戰國時
代。在列強爭雄的生活中,西洋人養成了熱烈的愛國心、深刻的民
族觀念,我們則死守著家族觀念和家鄉觀念。所以在十九世紀初年,
西洋的國家雖小,然團結有如鐵石之固;我們的國家雖大,然如一
盤散沙,毫無力量?偠灾搅耸攀兰o,西方的世界已經具
備了所謂近代文化,而東方的世界則仍滯留于中古,我們是落伍了!
近百年的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
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的家族
和家鄉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嗎?能的話,我們民族的前
途就是光明的;不能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因為在世
界上,一切國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強,不能者必遭慘敗,毫
無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日本就是一個例子,日本原
有土地不過相當中國的一省,原有的文化幾乎全是隋、唐以來自中
國學去的。近四十年以來,日本居然能在國際上做一個頭等的國家,
就是因為日本接受近代文化很快。
我們還可以把俄國做個例子。俄國在十五世紀、十六世紀、
十七世紀也是個落伍的國家,所以那時在西洋的大舞臺上,幾乎沒
有俄國的地位。可是在十七世紀末年,正當我們的康熙年間,俄國
幸而出了一個大彼得,他以專制皇帝的至尊,變名改姓,微服到西
歐去學造船,學煉鋼。后來他又請了許多西歐的技術家到俄國去,
幫助他搞維新。那時許多的俄國人反對他,尤其是首都莫斯科的國
粹黨。他不顧一切,奮斗到底,甚至遷都到一個偏僻的、但是濱海
的涅瓦河旁,因為他想靠海就容易與近代文化發源地的西歐往來。
俄國的近代化基礎是大彼得立的,他是俄羅斯民族大英雄之一,所
以就連斯大林也很推崇他。
土耳其的命運也足以表示近代文化左右國家富強力量之大。在
十九世紀初年,土耳其帝國的土地跨歐、亞、非三洲,土耳其人也
是英勇善戰的。但在十九世紀百年之內,別國的科學、機械和民族
主義有一日千里的長進,土耳其則只知保守。因此土耳其遂受了歐
洲列強的宰割。到了一八七八年以后,土耳其也有少數青年覺悟了
非維新不可,但是他們遇著極大的阻力。**,土耳其的國王,如
中國的清朝一樣,并無改革的誠意。第二,因為官場的腐敗,創造
新事業的經費都被官僚侵吞了,浪費了。國家沒有受到新事業的益
處,人民增加了許多的苛捐雜稅,似乎國家愈改革就愈弱愈窮。關
于這一點,土耳其的近代史也很像中國的近代史。第三,社會的守
舊勢力太大,以致有一個人提倡維新,就有十個人反對。總而言之,
土耳其在十九世紀末年的維新是三心二意的,不徹底的,無整個計
劃的,其結果是在上次世界大戰中的慘敗,國家幾致于滅亡。土耳
其人經過那次大國難以后一致團結起來,擁護民族領袖凱末爾,于
是始得復興。凱末爾一心一意為國家服務,不知有他。他認識了時
代的潮流,知道要救國非徹底接受近代的文化不可。他不但提倡科
學、工業,甚至改革了土耳其的文字,因為土耳其的舊文字太難,
兒童費在文字上的時間和腦力太多,能費在實學上的必致減少,F
在土耳其立國的基礎算打穩了。
日本、俄國、土耳其的近代史大致是前面說的那個樣子。這三
國接受了近代的科學、機械及民族主義,于是復興了,富強了。現
在我們要研究我們的近代史。
我們要注意帝國主義如何壓迫我們。我們要仔細研究每一個時
期內的抵抗方案。我們尤其要分析每一個方案成敗的程度和原因。
我們如果能找出中國近代史的教訓,我們對于抗戰建國就更能有所貢獻了。
大師國學經典書系:中國近代史 作者簡介
蔣廷黻(1895—1965),著名歷史學家。1923年擔任南開大學第一任歷史系主任,與梁啟超成為南開大學史學的奠基者。1925年擔任清華大學任歷史系主任。后棄學從政,先后任國民黨行政院政務處長、常駐聯合國代表、駐美國大使等職,被譽為國民黨官員中“最知外交的人”。1965年病逝于紐約。蔣廷黻先生研究歷史反對“治史書而非史學”的傳統方法,采用“重綜合、重分析、重整體把握”的新史學方法,并將其引入當時尚屬荒漠的近代史領域,從而取得了極大的成就,被稱作“拓荒者”“開山的人”“近代史尚無第二人”。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