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鄉村建設思想百年史(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4495
- 條形碼:9787100194495 ; 978-7-100-19449-5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鄉村建設思想百年史(上下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歷史研究者作者翻閱大量史料,用翔實有力的證據為讀者展現了一幅中國一百多年里鄉村建設與發展的波瀾壯闊的畫卷。該書的史料價值非常重大,雖為敘寫歷史,但該書的現實意義更加深厚,對當今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新農村建設有非常重要的借鑒價值。該書的出版,將大大有利于我們以史鑒今,對中國未來的農村工作提供歷史方面的學理解釋。除此之外,該書的*大意義在于,運用大量的史料,充分論證這樣一個歷史性結論——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真正實現數代愛國志士復興鄉村的理想。
中國鄉村建設思想百年史(上下冊) 內容簡介
該書系統梳理了20世紀以來的鄉村建設思想和實踐的歷史,重點分析孫中山、梁漱溟、晏陽初、、等多位歷史人物對“鄉村建設”這個歷史命題的認識、表述和實踐,進而敘寫現當代中國共產黨為建設中國鄉村做出的努力,尤其是十八大后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在超越性發展中所具有的新時代特色。中國共產黨通過鄉村振興戰略,從根本上解決了困擾已久的“三農”問題,實現了全面小康的目標。無論是基于思想脈絡還是基于實踐探索,其中“新農村建設”的思想訴求或話語模式綿延既久,已跨越了時代,貫穿百年歷史進程。
中國鄉村建設思想百年史(上下冊) 目錄
前言
**章 鄉村建設思想形成之背景
一、時代背景一:鄉村破壞之征象
二、時代背景二:破壞鄉村的力量與原因
三、從“農村立國”到“村治”主張
四、沈定一與東鄉自治0
第二章 鄉村建設思想之孕育與形成
一、孫中山建設思想之影響
二、鄉村建設思想的源起
三、鄉村建設與鄉村自治
四、鄉村建設與農村復興思潮
五、基本釋義:鄉村建設及其思想
第三章 走向高漲的鄉村建設思想一、民國知識分子與鄉村建設
二、農村合作派的鄉村建設思想
三、鄉村建設派的鄉村建設思想
四、中國經濟派的鄉村建設思想
五、中國農村派的鄉村建設思想
第四章 鄉村建設思想的傳播與擴展
一、鄉村建設思想的傳播概況
二、大眾媒體對鄉村問題的關注
三、鄉村報道焦點之一:鄉村現狀及鄉村衰落的原因
四、鄉村報道焦點之二:解決鄉村問題的呼吁與探討
五、鄉村報道焦點之三:鄉村建設的著力點
六、鄉村報道焦點之四:對鄉村建設運動的反思與展望
第五章 多種鄉村建設理論與模式的比較
一、米迪剛與“翟城村模式”
二、晏陽初與“定縣模式”
三、梁漱溟與“鄒平模式”
四、盧作孚與“北碚模式”
五、彭禹廷與“宛西模式”
六、沈鴻烈與“青島模式”
七、其他代表人物的鄉建思想與實踐模式
八、各種鄉村建設模式的綜合比較
第六章 國民政府的鄉村建設理論與政策
一、理論家的思想主張—以陶希圣為例
二、蔣介石的鄉村建設主張
三、國民政府的鄉村治理與建設的政策、措施
四、閻錫山的“村政”及鄉村十年建設
五、其他地方的鄉村建設實踐
第七章 中國共產黨鄉村建設的思想與主張
一、早期共產黨人的鄉村建設思想
二、毛澤東革命理論中的鄉村建設思想
三、從蘇維埃到延安時期的鄉村建設
四、中國共產黨鄉村建設的歷史經驗
第八章 歷史轉折與鄉村建設思想的時代訴求
一、引論—延安論辯的思想意義
二、社會建設:鄉村建設思想的主導方向
三、固本之舉:建設路徑選擇的再思考
四、歷史轉折:鄉村建設思想的時代價值
五、留待未來:一個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
第九章 新中國建設的路向選擇與鄉村建設
一、歷史轉折:工作重心的轉移
二、主導取向:鄉村重心的時代性轉移
三、三大建設:新中國建設的基本內容
四、建設方針:重點建設城市的政策取向
五、集體化:鄉村重建與農業改造
六、新探索:工業化道路與鄉村建設問題
第十章 對新中國農村建設問題的調研與思考
一、 鄧子恢關于新中國農村建設的認識
二、周恩來與新中國農業建設主張
三、劉少奇與新中國農業建設的認識
四、中國共產黨領導層關于農村建設思想的側重點
五、毛澤東與《全國農業發展綱要》
第十一章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思想的孕育
一、道路探索中的思想碰撞與互動
二、新農村建設思想的孕育
三、劉少奇與新農村建設思想的提出
四、新農村建設思想的制度根基
五、“四化”建設的題中之意
第十二章 時代主題的擺動與“優農”思想的形成
一、中共八大與“建設”的時代主題
二、擺動中的時代主題:建設抑或革命
三、鄉村危象的持續發生及其反思
四、“實現農輕重”:“優農”思想的提出
五、“抓革命,促生產”:“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鄉村建設
第十三章 “一心一意搞建設”—新時期的農村改革與制度重建
一、農村率先改革與“四化”建設再起航
二、生產責任制與鄉村建設的體制性變革
三、直選與自治:鄉村民主建設的思想與實踐
四、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新時期”的鄉村社會建設
五、發展中的新問題:新時期的“三農”之困
第十四章 新農村建設思想與實踐的國家戰略
一、“三農”問題再聚焦:新農村建設的新背景
二、從農村城市化到建設新農村:新農村建設新路徑
三、五位一體:新農村建設思想再闡釋
四、城鄉一體化:新農村建設的戰略目標
五、和諧社會基礎:新農村建設的落腳點
第十五章 中國鄉村建設思想發展的時代性跨越
一、新農村建設思想歷史探源
二、新農村建設思想的制度建構
三、新農村建設思想內涵的時代性跨越
四、歷史演變進程的比較與審思
五、主導方向與基本訴求
六、“新常態”下新農村建設思想的新高度
七、振興鄉村—譜寫新時代中國鄉村建設新篇章
結 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 記
中國鄉村建設思想百年史(上下冊) 作者簡介
王先明,南開大學杰出教授,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曾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專家。兼任國家教材委歷史學專家委員,中國義和團研究會會長,中國史學會理事。為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社會史、文化史。在國家權威歷史學雜志《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世界歷史》上發表論文百余篇;出版學術著作多部,代表作有《鄉路漫漫:20世紀之中國鄉村(1901—1949)》《變動時代的鄉紳一一鄉紳與鄉村社會結構變遷(1901—1945)》《走向社會的歷史學一一社會史理論問題研究》等。主持并完成國家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多項。獲人事部、國家教委頒發的“全國優秀教師獎章”, 獲教育部“第三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多次獲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