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常識:二十四節氣與節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52610
- 條形碼:9787505752610 ; 978-7-5057-5261-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化常識:二十四節氣與節日 本書特色
【內容豐富,科普全面,具有知識性】 本書內容詳實,從春夏秋冬的二十四節氣變化,到傳統節日的文化變遷,全面介紹民俗文化的歷史與今天,所述內容無不經過精心考證,行文嚴謹。 【圖文并茂,語言風趣,具有趣味性】 本書作者為歷史學博士,在自媒體平臺發布過大量科普文章,文風流暢,語言有趣。本書融歷史、民俗、文化、故事、詩詞于一體,行文通俗易懂,可讀性強,能夠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體驗中豐富自己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中國文化常識:二十四節氣與節日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常識:二十四節氣與節日》全面介紹了中國節氣與節日的相關知識。對每一個節氣和重要的傳統節日,結合史料記載與民間傳說,詳細梳理了它們的歷史背景、民俗習慣、文化淵源等。全書內容全面詳實,文風通俗易懂,配以雅致插圖與古詩詞,是一本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文化讀物。
中國文化常識:二十四節氣與節日 目錄
立春:立春只是春季的開始嗎?可不是那么簡單的!
雨水:雨水未必下雨,而客家人卻有種習俗,看似奇怪實則溫馨
驚蟄:萬物復蘇、昆蟲出洞,關于驚蟄你了解多少?
春分:豎雞蛋能帶來好運?春分還有哪些特殊的習俗?
清明:除了作為節日,作為節氣的清明你了解嗎?
谷雨:谷雨也是情人節?這些奇妙民俗你或許沒聽過
春季的傳統節日
兩千年前的春節什么樣?春節的傳說,另有深意
元宵節僅僅是春節結束的標志嗎?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起源與習俗?
“二月二”與“龍抬頭”到底是怎么回事?
花朝節曾與中秋節齊名,為何如今卻少有人知?
清明本是節氣,后來怎么成了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夏季的節氣
立夏:立夏為何要祭冰神?你知道多少立夏習俗?
小滿:小滿之后,為何沒有大滿呢?
芒種: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夏至:到了夏至只是吃涼面嗎?各地還有哪些有趣習俗?
小暑:來自古代人的避暑攻略,比吹空調好多了
大暑:平分天四序,*苦是炎蒸
夏季的傳統節日
來自古印度的佛祖,如何過上了“中國風”的生日?
你以為端午節只是吃粽子嗎?花式端午節俗了解一下
五月十三祭關公:關二爺是如何成神的?
六月六與傳統節日復興,商業化的傳統還是傳統嗎?
……
秋季的節氣
秋季的傳統節日
冬季的節氣
冬季的傳統節日
參考文獻
中國文化常識:二十四節氣與節日 節選
《中國文化常識:二十四節氣與節日》: 回到漢代過春節 關于春節的起源,*早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的早期。先民們在觀察自然的過程中,逐步地產生了原始的時間觀念。先民們發現周圍的自然物候的變化是有一定的周期性的,什么時間出現什么現象有一定的規律,于是就產生了早期的歲時的概念。一歲的結束到新一歲的開始,這個轉換的時間節點,無疑有著特殊的意義,需要有特別的儀式來進行表達,這應該就是所謂的“過年”的濫觴了! 『髞黼S著先民們的社會組織結構越來越復雜,有了國家以及相應的政治制度,所謂歲首這個問題,逐漸地就不再只是一個自然現象的問題,而是加入了大量的政治意味。從夏商周三代開始,每次改朝換代都要改元易服、重置歲首:夏歷是以農歷一月為歲首,之后每個朝代都提前一個月,殷商是十二月,周是十一月,到秦便成了十月。這些朝代在各自的歲首時節,當然也是有相應的紀念儀式的,但時間其實并不固定。劉邦建立西漢以后,并沒有及時地去改元,一直到漢武帝時期令落下閎等人修訂了《太初歷》,才決定重新把歲首定在農歷一月一日,并且一直持續到今天。所以嚴格來說,今天作為傳統節日的春節,是從漢代開始的。 在漢代,春節有正旦、正日、元日等不同的稱呼。漢代的官方非常重視春節,有許多的大型活動,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儺戲與驅邪 春節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在這個新舊交替的關鍵時刻,從官方到民間都有一些驅邪的活動,希望把壞運氣留在舊歲,在新的一年里能有好運氣到來。漢代的官方會在春節前的臘日,舉辦大型儺戲,以求驅除疫病。儺戲的場面非常盛大,據《后漢書·禮儀志》記載,當時的儺戲要用120名穿皂服的少年,手持大鼗(即撥浪鼓);有戴面具、披熊皮的方相(即由人扮演的驅疫辟邪的神),也有人扮作各類異獸,*后由騎兵驅趕代表疫病的造像并將它們扔到洛水里燒掉?傊畧雒娣浅B≈亍! ∵@種大儺戲是古代一種重要的祈福祭祀典禮,從商周時期一直延續到后世。至今在我國民間的一些地方還有留存,逢年過節還會有表演,已經是一個重要的非遺保護項目了。 大朝會 春節是新年的開始,在古人的觀念里,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刻當然是要好好地慶祝的,所以類似“賀新年”性質的節日集會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尤其是漢武帝實行太初歷以后,春節正式和冬至分割開來,成了一個獨立的節日之后,慶;顒泳透勇≈亓恕! h代春節當天,漢庭要舉行大型的朝會活動,稱為“正旦大會”,文武百官都要在朝會上向天子賀禮。正旦大會的地點,在東漢時是洛陽城的德陽殿,大概的流程是這樣的:首先,公卿百官和外國使節依次上殿為皇帝拜賀,而后地方郡國的上計吏上殿拜賀,并呈上過去一年地方上的收支文書?梢娺@正旦大會也不完全是典禮,還有一點政事的味道在里面。然后,作為對文武百官賀禮的答謝,皇帝在朝拜之后往往會賜予酒宴。據文獻記載,宴會“作九賓徹樂。舍利從西方來,戲于庭極,乃畢入殿前”“畢,化成黃龍,長八丈,出水游戲于庭”。“九賓徹樂”是當時的一種宮廷音樂,至于黃龍出水之類的畫面,大致是形容當時的一些百戲雜技的表演,總之還是相當隆重的。儀式結束后,“謁者引公卿群臣以次拜,微行出,罷”! ≌麄正旦大會的禮儀規程還是非常嚴格的,向皇帝祝賀要按照官職高低有相應的順序要求,甚至對官吏的儀容儀表都有嚴格要求。東漢后期著名的外戚梁冀就曾因為大朝會的時候儀容不整而被言官彈劾! ∶耖g的春節慶典 春節是漢代從官方到民間都非常重視的*重要的節日。如果說官方的春節慶典還有著一些政治宣示的目的,那么民間的春節慶;顒訜o疑更加的單純和直接:紀念過去一年的辛苦勞動,以及期待來年的美好生活! 〖篱T神是我國自遠古時期就有的風俗習慣,而到了漢代,門神們更是有了自己的名字和比較固定的形象,其中神荼和郁壘是比較常見的兩位! ∩褫焙陀魤镜膫髡f起源自上古時期,《山海經》上記載他們生長在一個大桃樹上,看守著鬼門,用葦索抓捕害人的鬼怪,然后喂給老虎吃。這種傳說演變到后來,人們用桃木做門,在上面貼上神荼和郁壘的畫像,認為這樣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 h代的時候,每到春節前一夜,人們就會祭祀門神,以求辟除災厄。通常的做法是在門上貼老虎畫像,在門兩側擺上畫有神荼和郁壘形象的桃木牌,再在門梁上懸掛一條葦索,供門神抓鬼使用,時人稱這種儀式為“懸葦”! ≌f到過年放爆竹,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這是為了嚇走一種名為“年”的怪獸。實際上如果深究起來,關于這個“年獸”的形象,其實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以漢代來說,人們在春節這天一起床就要在院子里燃放爆竹,是為了嚇走一種叫作“山臊”的鬼怪。在漢代的傳說里,這種鬼怪住在西方的深山里,有三十幾厘米高,人們被它碰到就會傳染疫病。這種鬼怪有一個弱點,就是很害怕爆竹的聲音,所以人們在春節的時候燃放爆竹,就是為了嚇走這種鬼怪,其實也是一種對來年不生病的祈愿! 〔贿^,說到燃放爆竹,可能多數現代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種好看的煙花吧?然而,這種填充火藥的煙花爆竹,在漢代應該是沒有的。雖然火藥是四大發明之一,春秋時期也有過一些疑似火藥的記載,但現在大家一般承認的火藥是八、九世紀左右發明的,漢代自然還沒有!
中國文化常識:二十四節氣與節日 作者簡介
李一鳴,山東大學歷史學博士,高校教師。從事中國古代經濟史、民俗、制度史等領域的研究,擅長結合影視、文化等熱點問題創作科普文章。曾在《求索》《民俗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鳛楣娞枴昂迫晃氖贰眲撌既,與多名歷史學博士、青年學者共同打造的這個文史科普自媒體品牌,全網累計閱讀量近3億,粉絲超30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