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史前海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393316
- 條形碼:9787514393316 ; 978-7-5143-933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史前海怪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7-11歲★ 美國國家地理巨幕3D電影《與海怪同行》官方衍生讀物。 ★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飛翔傾情翻譯并審讀,內容嚴謹詳實! ★ 收錄多幅從未發表過的檔案照片,讓讀者近距離地“圍觀”古生物學家的野外發掘工作和科學發現。讓小讀者們從臺前走到幕后,身臨其境地了解電影的創作過程。 ★ 書中收錄30幅震撼精美的3D圖片,贈送紅藍3D眼鏡,讓小讀者身臨其境感受難忘的史前水下之旅,一睹史前海怪的精彩世界。
史前海怪 內容簡介
" 在千百萬年前的遠古時代,洶涌的波濤之下,各種各樣的史前海怪統治著我們這個星球的海洋,這些巨獸面目猙獰,令人生畏。那時候恐龍是陸地上的霸主,而它們則是水下的。 本書是美國國家地理巨幕3D電影《與海怪同行》的官方衍生讀物。書中對遠古神秘海洋進行了精彩再現,將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海怪們帶入人們的視野。電影的編劇兼首席科學顧問,也是本書的作者——邁克·厄維哈特將讀者們帶回到8200萬年前的北美地區,去領略當時生活在海洋中的史前海生爬行動物的生活場景。認識當時地球海洋中的霸主:如脖子重量超過1噸的蛇頸龍,體長12米長的海王龍等。書中還向讀者們介紹了一些先鋒古生物學家,如O. C.馬什,E. D.庫普和斯坦伯格家族,正是他們發掘出了這些史前海怪的化石。本書中還有一些以前從未發表過的檔案照片,讓讀者近距離地“圍觀”這些古生物學家艱苦而卓絕的野外發掘工作和他們轟動一時的科學發現。讓讀者們從臺前走到幕后,身臨其境地了解電影的創作過程。 書中還收錄了一些震撼又精美的取材于電影的3D圖片,戴上本書贈送的紅藍3D眼鏡觀看,可將這些水下怪獸“復活”。相信閱讀本書保證會給讀者們帶來一段難忘的史前水下奇妙之旅,一睹史前海怪的精彩世界。 "
史前海怪 目錄
目錄
前言 6
**章 何為海怪9
第二章 化石獵人47
第三章 危險的水下世界85
第四章 它們去了哪里129
第五章 3D電影制作157
圖像版權 186
致謝 188
史前海怪 節選
內容試讀: 長期以來,恐龍一直壟斷著公眾的想象力。說起號稱“恐龍時代”的中生代,肉食者霸王龍“蘇”和身披奇特甲板的劍龍很快就浮現出人們的腦海。但是,恐龍時代的海洋卻被另外一類迷人的生物所統治,只可惜它們常常被人忽視。它們就是身形大得驚人的海生爬行動物,它們在海里制霸,威風無比,就如恐龍在陸地上稱王,無人能敵。在 1842 年理查德·歐文創造“恐龍(Dinosauria)”一詞的數十年前,海生爬行動物的化石就已在瑞士和英格蘭被發現了,只是很多年來它們并沒有引起公眾多大的注意。在今天的古脊椎動物學教科書里,關于恐龍的內容一般都有好幾章,但是關于海生爬行動物的內容卻沒幾頁。關于滄龍,這類有史以來演化*為成功的海生爬行動物,課本里也不過區區幾段,甚至常常干脆忽略不提。這里,我需要將這種認識上的缺漏做一下修正。 自打我記事起,我就對化石和遠古生命抱有濃厚的興趣。但是直到我大學期間修習古生物學課程時才知道堪薩斯斯莫基山的白堊層,這里是產出全世界*好的晚白堊世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的寶庫。盡管我人生**次找到的化石標本只是一個小小魚頭的幾片散骨和一顆鯊魚牙,但這足以讓我著迷不已!幾年之后,我采集到了**件滄龍骨架的化石,從此便迷上了這類巨大而成功的,然而卻不為人所熟悉的海洋掠食者。我發現,了解它們越多,自己就越對它們的世界感到好奇,便越有向人介紹它們的沖動。有些滄龍比霸王龍“蘇”還要大,而且數量也一定更多,在水下世界滄龍自然也就更具危險性。 電影《與海怪同行》(Sea Monsters)開拍的前幾年,我有幸作為專業顧問參與其中。這個激動人心的就計劃,其目的是為了制作一部精彩的影片,聚焦、復原并向公眾介紹中生代時期海洋里巨大的海洋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態。值得一提的是,與 2005 年冬天《國家地理》推出的封面故事《與海怪同行》(其內容涵蓋了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時期)不同,本部電影則鎖定大約 82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通過電腦動畫復原,影片以長喙龍(Dolichorhynchops)的生活和經歷為主線,并展現它所遭遇的令人驚嘆的(或是致命的)動物。影片里還有古生物學家野外發掘現場的實景再現。通過這些細節,告訴觀眾們關于這些史前海怪們生活過的那個世界,我們都知道些什么有趣的事。身為電影顧問,我花了很多時間同巨幕電影制作團隊溝通如何制作這部獨特的電影。盡管以前我也曾參與過科學資料的記錄,但是參與電影的制作卻還是**次。然而這確實是一次難得的學習經歷。我們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努力,力求電影內容既準確又有趣。既然我很熟悉這些生物,也很清楚它們長什么樣子,但是要向圈外人介紹它們,就要求我必須找到更好的解釋和交流方式。這對我來說,既是教,更是學。結果,這讓我對這些史前海怪們有了更好的理解。雖然擔任這部電影科學顧問的經歷充滿困難,但這卻讓我感到滿足——因為當這些奇妙的動物們“復活”時,我們得到了*有價值的回報。 這本電影衍生讀物可以對這部 3D 電影暢快的節奏和炫酷的畫面做一個很好的補充。在本書里,關于這些史前海怪——它們的生活、它們的世界、*早發現它們的古生物學家們等方面,你會知道得更多。那些電腦合成的令人驚嘆的畫面貫穿全書,在每章的末尾都有一個 3D 圖像展示,那里有很多直接取材于電影的 3D 圖片,書中配有一副特殊的 3D 眼鏡,你可以戴上它觀看圖片;并且每章針對當前的科學主題配有附錄內容,以供讀者做延伸閱讀;同時還有多頁照片影集,其中很多都是以前從未發表過的標本或化石收集人的歷史照片;書中各處還有很多拓展知識可以從《與海怪同行》的官網鏈接(http://nationalgeographic.com/seamonsters)中查到,在官網中你可以與影片中的動物們進行有趣的互動。另外,海怪形象、發掘實景,加上時間尺度和古地圖強化了本書和電影的信息量,給讀者帶來了關于這些海怪們更多的科學信息。本書是關于這些奇特而美妙的史前海怪們*佳的文字資料。它可能會讓你對于潛伏于水下世界的神秘生物,涌出更多的想象。我希望你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會享受到像我參與制作這部電影時一樣的愉悅。
史前海怪 作者簡介
【美】邁克·厄維哈特 擔任美國國家地理巨幕3D電影《與海怪同行》的首席顧問。自1998年來,任美國堪薩斯州斯坦伯格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館員。2005年,在離任堪薩斯科學會會長后,擔任該學會會報主編一職,并于考利鎮社區大學教授生物學。他創建了“堪薩斯之海”古生物學網站(www.oceansofkansas.com)。著作有《堪薩斯之海》。 譯者簡介 吳飛翔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曾有三疊紀龍魚類系列研究成果,近年來專注于青藏高原古魚類研究,本書亦為青藏高原野外考察期間翻譯完成。曾策劃“青藏高原古生物科考展”并榮獲第二屆北京科學傳播大賽第二名。作為主筆之一撰寫科普圖書《證據——90載化石傳奇》。精于手繪古生物科學畫,曾為《科學通報》《中國科學》《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知識就是力量》等學術和科普期刊繪制插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