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抗戰時期的外國友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60635
- 條形碼:9787214260635 ; 978-7-214-26063-5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抗戰時期的外國友人 本書特色
抗戰勝利,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為了人類的解放事業,他們走到了一起。
抗戰時期的外國友人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研究抗戰時期來華幫助或直接間接參與中國抗日戰爭的外國友人。除了緒論和結語外,本書主體部分分為5章,分別介紹新聞記者,軍事顧問或不錯軍官,醫護人員,從教育、經濟、難民救助等各個方面幫助中國抗戰的人士,參與反戰活動的被俘日軍官兵,各種幫助中國抗戰的外國人的典型代表。本書是廣大讀者了解抗戰時期國共兩黨結成統一戰線,聯合抗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良好讀物。作者采用大量的資料和生動的描述,為讀者再現了那段光輝的歷史。
抗戰時期的外國友人 目錄
目錄
導論.........
**章宣傳中國的抗戰.........
**節抗戰時期的新聞宣傳.........
一、 日本的宣傳與西方大國的態度.........
二、 “借口說話”.........
第二節斯諾.........
一、 中國革命的“報春燕”.........
二、 斯諾的報道客觀而獨立嗎?.........
第三節史沫特萊.........
一、 多產作家兼社會活動家.........
二、 耿直而不盡“客觀”的報道.........
第四節貝特蘭.........
一、 獲得羅德斯獎學金的英國學者.........
二、 “與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
三、 參加“保衛中國同盟”工作.........
第五節愛潑斯坦.........
一、 在中國長大的猶太人.........
二、 戰地記者.........
三、 一位沒有國籍的新聞人員.........
第六節謝偉思.........
一、 出生在成都的美國外交官.........
二、 以“美國軍事觀察小組”身份進駐延安.........
三、 給華府的政策建議.........
第二章軍事援助.........
**節中國的抗戰準備與外援.........
一、 抗戰準備.........
二、 軍事合作與援助.........
第二節蘇聯援華志愿航空隊.........
一、 駕機飛援中國.........
二、 戰斗在中國上空.........
第三節史迪威.........
一、 奉命出任中國戰區參謀長的“中國通”.........
二、 打通中印公路.........
第四節陳納德.........
一、 投身中國空軍建設.........
二、 組建“飛虎隊”.........
三、 與史迪威的“陸空戰略之爭”.........
第三章醫療救護.........
**節抗戰時期的國際醫療救護.........
一、 戰時中國的醫療救護.........
二、 抗戰中的國際援華醫療隊.........
三、 外籍醫生與戰區的醫療衛生工作.........
第二節馬海德.........
一、 為醫學研究來到中國.........
二、 受宋慶齡之薦赴陜北.........
三、 扎根中國的洋顧問.........
第三節白求恩.........
一、 參加反法西斯戰爭.........
二、 致力改善抗日根據地的醫療衛生事業.........
三、 戰斗在晉察冀.........
第四節柯棣華與印度援華醫療隊.........
一、 參加印度援華醫療隊.........
二、 奔赴華北戰場.........
三、 又一名中共黨員.........
第五節猶太裔醫生.........
一、 背井離鄉來到中國.........
二、 戰斗在抗日前線.........
第四章人道救助與經濟技術支持.........
**節外國僑民與淪陷后的南京.........
一、 留在南京的外國僑民.........
二、 救助難民.........
三、 揭露日軍暴行.........
第二節艾黎與“工合”.........
一、 “工合”運動的靈魂人物.........
二、 從辦合作社到辦學.........
第三節燕京大學的外籍教師.........
一、 司徒雷登與“孤島時期”的燕京大學.........
二、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洋教授.........
第五章反戰的日俘.........
**節日記、書信中的戰爭.........
第二節延安日本工農學校.........
第三節與中國同志并肩作戰.........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抗戰時期的外國友人 節選
導論 在艱苦卓絕的全面抗戰中,中國軍民誓死抗擊侵略者的精神與行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同情與支持,來自五大洲的國際友人以不同的方式聲援并幫助抗戰中的中國與中國軍民,更有不少國際友人將援助中國視為自身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職責與使命。從抗戰史研究的角度說,對這些積極支持、參與中國抗戰的國際友人展開系統的研究非常必要,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意義。 “友人”的范圍比較寬泛,可以是彼此有交情的人或有親近和睦關系的人,亦可以是提供幫助的人或經常在一起玩的人。就國內目前出版的有關書籍看,學者對抗戰時期的外國友人基本認同為“為著同一個目標——抗擊日本法西斯,與中國人民并肩戰斗”,《歷史不能忘記》叢書編委會編:《國際友人與抗日戰爭》,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前言。他們有不同的國籍,有各自的政治立場,但毫不例外地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隨著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的不斷深入,許多外國友人在中國抗日戰爭中所作出的貢獻逐漸為世人所知,學術界對抗戰時期外國友人的研究已取得較為豐富的成果。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兩套叢書為研究奠定了史料基礎。一是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外國人看中國抗戰》叢書,共10冊約200萬字。這套叢書,大部分是過去出版過的中譯本,它們是抗戰時期來華的外國記者、作家及其他方面人士所寫的報道或講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事跡的著作,分別是:[英]貝特蘭:《中國的新生》;[英]貝特蘭:《華北前線》;愛潑斯坦:《中國未完成的革命》;[美]卡爾遜:《中國的雙星》;[英]斯坦因:《紅色中國的挑戰》;[美]福爾曼:《北行漫記》;[英]克蘭爾、班威廉:《新西行漫記》;[美]賈安娜、白修德:《中國的驚雷》;[英]阿特麗:《揚子前線》;[美]費正清:《中國之行》。這些著作記載了他們在中國的經歷,同時也記錄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以及中國人民在尋求民族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中所經過的歷程。二是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聯合各有關方編輯出版的《國際友人叢書》,共4輯合41種。這套叢書以國際友人的傳記為主,作者包括中外作家、學者及這些國際友人的親朋好友,多為頌揚外國友人對中國抗戰之貢獻的紀念性作品。該叢書也收錄了國際友人的一些代表性著作。 以上兩套叢書既提供了了解這些外國友人的生平及其參與中國抗戰的基本素材,也提供了了解抗戰時期中國各派勢力尤其是國共關系以及社會各個方面情況,雖然是片段的、零碎的但卻是比較翔實可靠的資料。近年,張憲文主編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為傳教士救助難民研究提供了客觀翔實的史料。外國友人的個人檔案藏于國外不同機構。 對抗戰時期外國友人的群體研究,書籍主要有:王曉華、孫宅巍主編的《抗戰中的國際友人》匯集了國內一批著名的歷史專家、學者的著述,以紀實筆法,生動講述了一群為中國人民抗戰事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國際友人的事跡。王曉華、孫宅巍主編:《抗戰中的國際友人》,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15年版。黎軍、王辛主編的《抗日戰爭中的國際友人》分新聞采訪與宣傳人員、軍事人員、醫護人員及其他方面人員等幾個板塊,選擇了33個人物做了逐一介紹。黎軍、王辛編:《抗日戰爭中的國際友人》,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張注洪主編的《國際友人與抗日戰爭》分從事新聞采訪、開展醫療活動、從事各項建設、置身實際戰斗等幾個板塊,逐一介紹了對中國抗戰作出杰出貢獻的國際友人。張注洪主編:《國際友人與抗日戰爭》,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解超著《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友人研究》梳理了中國共產黨90年中各個歷史時期對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國際友人,論述了他們的主要生平和杰出貢獻。解超:《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友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沈慶林主編的《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國際援助》著重論述了各有關國家對中國抗戰的援助,分為國際組織和國際友人,從軍事、經濟、輿論等方面記述了他們對中國抗戰的援助。沈慶林主編:《中國抗戰時期的國際援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任文主編的《國際友人在延安》從親歷者、學者口述的角度,記錄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到延安及陜甘寧邊區訪問的10多個國家的國際友人的活動與貢獻。任文主編:《國際友人在延安》,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雖是群體研究,但基本為單個人物傳記的匯集,缺乏比較分析與宏觀論述。 外國友人對中國抗戰的援助涉及軍事、新聞、醫療、經濟、文化教育、人道主義救助等各個領域,對抗戰時期外國友人的某一群體或在某個領域的活動或外國友人個人的研究,成果豐碩,不勝枚舉。比較而言,新聞宣傳、軍事援助、醫療救護、“工合”運動等領域的外國友人的個人作品較多,學者或友人、家人對他們一生的記錄與研究也較多。中文資料(含翻譯資料)中個人作品相對豐富的主要為新聞宣傳領域中的人物如斯諾、史沫特萊、愛潑斯坦等,以及軍事領域的史迪威、陳納德等,他們也是在中國知曉度比較高的人物,醫療界的白求恩更是家喻戶曉的外國友人。外國友人個體研究的成果以描述性的傳記類居多,也不乏分析性研究,有些人物的研究在國內外尚存在分歧,如斯諾、史迪威等。 《抗戰時期的外國友人》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主要利用已刊與未刊檔案和資料,報刊資料,個人日記、口述史料與回憶錄及中文論著(含譯著),在抗日戰爭的時代背景下,分析戰時中國面臨的形勢與困難,梳理國共兩黨及各社會團體為爭取國際援助所采取的措施,以外國友人著力較多,對中國抗戰作用較為顯著的宣傳、軍事、醫療、救助難民等領域,選擇若干外國友人作為研究對象,既著眼于外國友人對中國抗戰的援助,亦著眼于中國抗戰對外國友人的影響,考察中國的抗戰為何能得到國際社會廣泛的支持與援助;不僅論述外國友人如何幫助中國,探究他們的共性與差異性,也探討中國人民的抗戰、國共兩黨的內外政策如何深化了外國友人對中國與中國人民的感情,強化了他們援助中國的行動。 研究主要采用文獻分析法。人物的選擇在基于史料的前提下大致有如下考量:來自不同國家、通過不同渠道抵華,代表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秉持不同意識形態,力求通過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對抗戰中的外國友人進行較為全面而系統的論述。既以對中國抗戰的貢獻為重心,在選擇外國友人時,自應考慮到對整體中國的影響。若以黨派分,應平衡對國民黨與共產黨的立場;若以地域分,應平衡對正面戰場、敵后戰場及淪陷區的影響,然就目前國內出版的文獻看,一則中國共產黨在抗戰宣傳方面更為用心、用力,增強了對外國友人的吸引力;二則報道敵后戰場、赴抗日根據地幫助中國人民的外國友人的**手資料更為翔實、傳記更多,其事跡也有相當的代表性。因此,書中的宣傳、醫療部分偏重于外國友人對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的貢獻。與中國合作的外國情報人員也是與中國人民并肩抗日并作出貢獻的友人,囿于**手資料的匱乏而未列入書稿中。 同時,將個體研究與群體研究相結合。一方面,探討具體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在中國的活動、貢獻與影響,既對各人的性格、活動及個人作品進行微觀分析,剖析他們在華活動及文字作品中透出的職業素養與精神,探究他們的思想,分析他們援助中國的動機、動力,同時將他們的活動置于中國近代史、中國的抗日戰爭、國際反法西斯運動的總體框架下,進行宏觀分析;另一方面,把目光聚焦到人物群體,如援華醫療隊、志愿航空隊、從事新聞工作的記者群體等。通過個體與群體相結合的研究,注重同一領域內各人之比較,從他們的個人作品分析其來到中國或北上陜甘寧邊區或駐留在淪陷區的原因,通過他們的言行或作品分析其活動的影響力,由此探析外國友人為什么要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參與中國的抗戰,作為支持和參與中國抗戰的外國友人群體,有何共性與差異性,由點到面,由特殊到一般,通過分析外國友人的在華活動軌跡,將外國友人與中國抗戰的研究引入更深廣的領域。
抗戰時期的外國友人 作者簡介
楊菁,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浙江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中華民國史,兼任浙江省歷史學會理事、浙江省臺灣研究會理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