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勵志版 朱自清散文精選 時代文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8768695
- 條形碼:9787538768695 ; 978-7-5387-686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勵志版 朱自清散文精選 時代文藝 本書特色
朱自清散文是中國現代散文的典范。本書精選代表朱自清藝術水平的散文近50篇。按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寫社會生活,以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代表作品有《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的,以《背影》《兒女》《給亡婦》為代表;寫自然景物為主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3個閱讀要點 ◎通讀全書,了解作者在這些文章中談了哪些內容。 ◎深入領會文章中一些表達得比較含蓄的感情和沒有說出來的意思。 ◎作者在寫人、敘事、狀物方面極富表現力,在文中找出含意深長,耐人尋味,能表現作者情意的語句。 2個知識要點 ◎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中,父親的那個背影是全文描寫的焦點。為了寫好這個背影,文章除了對背影做了筆酣墨暢的細致描寫外,還以背影為中心,前后安排了許多巧妙的襯托與鋪墊。 ◎作者這樣描寫父親的背影:先做外貌描寫,寫衣帽,然后做動作描寫,用特寫鏡頭精細地描寫爬月臺的動作,還用自己的感情烘托這個背影。 1個成長要點 ◎朱自清的散文,用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敘述中寄寓真摯深沉的情愫。這類作品常常能表現作者正直、熱情、進步的心懷,如《白種人——上帝的驕子》等均為這一風格的代表作,其中影響大的是《背影》。這篇散文描繪了一幅父子車站送別的圖畫。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寫了父親爬上站臺的動作,于滑稽、笨拙的動作中傳達出父子間的真情。這讓我們明白了羅素所說的“父親們根本的缺點,就是要孩子們替他們爭氣”。
勵志版 朱自清散文精選 時代文藝 內容簡介
朱自清散文是中國現代散文的典范。本書精選很能代表朱自清藝術水平的散文幾十篇。按題材主要可分為三個系列:寫社會生活,以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代表作品有《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的,以《背影》《兒女》《給亡婦》為代表;寫自然景物為主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勵志版 朱自清散文精選 時代文藝 目錄
蹤跡
匆匆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航船中的文明
歌聲
溫州的蹤跡
背影
荷塘月色
飄零
阿河
一封信
白采
兒女
說夢
《梅花》后記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你我
看花
你我
揚州的夏日
說揚州
冬天
擇偶記
給亡婦
南京
潭柘寺戒壇寺
論無話可說
游記
萊茵河
羅馬
荷蘭
威尼斯
乞丐
圣誕節
語文影及其他
正義
沉默
論自己
論別人
論青年
論做作
論誠意
論吃飯
論氣節
集外
春
憎
白馬湖
春暉的一月
重慶行記
蒙自雜記
執政府大屠殺記
延伸閱讀
本書名言記憶
相關名言鏈接
作者名片
名家點評
讀后感例文
知識考點
參考答案
勵志版 朱自清散文精選 時代文藝 節選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 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 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來了。我們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陽已去,皎月方來的時候,便下了船。于是槳聲汩(g ǔ)——汩,我們開始領略那晃蕩著薔薇色的歷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萬甡園,頤和園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揚州瘦西湖的船也好。這幾處的船不是覺著笨,就是覺著簡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們的情 韻,如秦淮河的船一樣。秦淮河的船約略可分為兩種: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謂“七板子”。大船艙口闊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陳設著字畫和光潔的紅 木家具,桌上一律嵌著冰涼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鏤頗細,使人起柔膩之感。窗格里映著紅色藍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紋,也頗悅人目。“七板子”規模雖 不及大船,但那淡藍色的欄桿,空敞的艙,也足系人情思。而*出色處卻在它的艙前。艙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頂,兩邊用疏疏的欄桿支著。里面通 常放著兩張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談天,可以望遠,可以顧盼兩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這個,便在小船上更覺清雋罷了。艙前的頂下,一律懸著燈彩;燈的多少 ,明暗,彩蘇的精粗,艷晦,是不一的。但好歹總還你一個燈彩。這燈彩實在是*能鉤人的東西。夜幕垂垂地下來時,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從兩重玻璃里映出 那輻射著的黃黃的散光,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透過這煙靄,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的明漪(yī,水的波紋)。在這薄靄和微漪里,聽著那悠然的間歇 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只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兒如何載得起呀?我們這時模模糊糊的談著明末的秦淮河的艷跡,如《桃花扇》及《板橋雜記 》里所載的。我們真神往了。我們仿佛親見那時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們的船便成了歷史的重載了。我們終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麗過于他處 ,而又有奇異的吸引力的,實在是許多歷史的影像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們初上船的時候,天色還未斷黑,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使我們一面有水闊 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著紙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燈火明時,陰陰的變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夢一般;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我們坐在艙前 ,因了那隆起的頂棚,仿佛總是昂著首向前走著似的;于是飄飄然如御風而行的我們,看著那些自在的灣泊著的船,船里走馬燈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 迢的遠了,又像在霧里看花,盡朦朦朧朧的。這時我們已過了利涉橋,望見東關頭了。沿路聽見斷續的歌聲:有從沿河的妓樓飄來的,有從河上船里度來的。我 們明知那些歌聲,只是些因襲的言詞,從生澀的歌喉里機械的發出來的;但它們經了夏夜的微風的吹漾和水波的搖拂,裊娜(niǎo nuó)著到我們耳邊的時候, 已經不單是她們的歌聲,而混著微風和河水的密語了。于是我們不得不被牽惹著,震撼著,相與浮沉于這歌聲里了。從東關頭轉彎,不久就到大中橋。大中橋共 有三個橋拱,都很闊大,儼然是三座門兒;使我們覺得我們的船和船里的我們,在橋下過去時,真是太無顏色了。橋磚是深褐色,表明它的歷史的長久;但都完 好無缺,令人太息(嘆息)于古昔工程的堅美。橋上兩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間應該有街路?這些房子都破舊了,多年煙熏的跡,遮沒了當年的美麗。我想象秦 淮河的極盛時,在這樣宏闊的橋上,特地蓋了房子,必然是髹(xiū,把漆涂在器物上)漆得富富麗麗的;晚間必然是燈火通明的。現在卻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 是橋上造著房子,畢竟使我們多少可以想見往日的繁華;這也慰情聊勝無了。過了大中橋,便到了燈月交輝,笙歌徹夜的秦淮河;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橋外,頓然空闊,和橋內兩岸排著密密的人家的大異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襯著藍蔚的天,頗像荒江野渡光景;那邊呢,郁叢叢的,陰森森 的,又似乎藏著無邊的黑暗:令人幾乎不信那是繁華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暈著的燈光,縱橫著的畫舫,悠揚著的笛韻,夾著那吱吱的胡琴聲,終于使我們認 識綠如茵陳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著的多些,故覺夜來的獨遲些;從清清的水影里,我們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橋外,本來還有 一座復成橋,是船夫口中的我們的游蹤盡處,或也是秦淮河繁華的盡處了。我的腳曾踏過復成橋的脊,在十三四歲的時候。但是兩次游秦淮河,卻都不曾見著復 成橋的面;明知總在前途的,卻常覺得有些虛無縹緲似的。我想,不見倒也好。這時正是盛夏。我們下船后,借著新生的晚涼和河上的微風,暑氣已漸漸銷散; 到了此地,豁然開朗,身子頓然輕了——習習的清風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這便又感到了一縷新涼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沒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熱 蓬蓬的,水像沸著一般,秦淮河的水卻盡是這樣冷冷地綠著。任你人影的憧憧,歌聲的擾擾,總像隔著一層薄薄的綠紗面冪似的;它盡是這樣靜靜的,冷冷的綠 著。我們出了大中橋,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將船劃到一旁,停了槳由它宕著。他以為那里正是繁華的極點,再過去就是荒涼了;所以讓我們多多賞鑒一會兒。 他自己卻靜靜的蹲著。他是看慣這光景的了,大約只是一個無可無不可。這無可無不可,無論是升的沉的,總之,都比我們高了。 那時河里鬧熱極了;船大半泊著,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來往。停泊著的都在近市的那一邊,我們的船自然也夾在其中。因為這邊略略的擠,便覺得那邊十分的疏 了。在每一只船從那邊過去時,我們能畫出它的輕輕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們的心上;這顯著是空,且顯著是靜了。那時處處都是歌聲和凄厲的胡琴聲,圓潤的 喉嚨,確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澀的,尖脆的調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覺,也正可快我們的意。況且多少隔開些兒聽著,因為想象與渴慕的做美,總覺 更有滋味;而競發的喧囂,抑揚的不齊,遠近的雜沓,和樂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諧音,也使我們無所適從,如隨著大風而走。這實在因為我們的心枯 澀久了,變為脆弱;故偶然潤澤一下,便瘋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確也膩人。即如船里的人面,無論是和我們一堆兒泊著的,無論是從我們眼前過去的, 總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張圓了眼睛,揩凈了眥垢(俗稱眼屎。眥,zì,眼角),也是枉然。這真夠人想呢。在我們停泊的地方,燈光原是紛然 的;不過這些燈光都是黃而有暈的。黃已經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暈,便更不成了。燈愈多,暈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黃的交錯里,秦淮河仿佛籠上了一團光霧。光 芒與霧氣騰騰的暈著,什么都只剩了輪廓了;所以人面的詳細的曲線,便消失于我們的眼底了。但燈光究竟奪不了那邊的月色;燈光是渾的,月色是清的,在渾 沌的燈光里,滲入了一派清輝,卻真是奇跡!那晚月兒已瘦削了兩三分。她晚妝才罷,盈盈的上了柳梢頭。天是藍得可愛,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兒便更出落得精 神了。岸上原有三株兩株的垂楊樹,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搖曳著。它們那柔細的枝條浴著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纏著,挽著;又像是月兒披著的 發。而月兒偶然也從它們的交叉處偷偷窺看我們,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樣子。岸上另有幾株不知名的老樹,光光的立著;在月光里照起來。卻又儼然是精神矍鑠 (jué shuò,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樣子)的老人。遠處——快到天際線了,才有一兩片白云,亮得現出異彩,像美麗的貝殼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帶輪廓 ;是一條隨意畫的不規則的曲線。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風味大異了。但燈與月竟能并存著,交融著,使月成了纏綿的月,燈射著渺渺的靈輝;這正是天之所以 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們了。 ……
勵志版 朱自清散文精選 時代文藝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現代著名作家和學者。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代表作品有《背影》《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1920年5月,朱自清在北大畢業后,回到南方,在江蘇、浙江幾所中學任教。這期間,創作了長詩《毀滅》,散文《笑的歷史》《溫州的蹤跡》《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1925年,經俞平伯推薦,朱自清赴清華學校大學部任教授。來北京后,寫出了《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1931年,朱自清出國游學,回來后又寫了《歐游雜記》《倫敦雜記》二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