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書--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三十九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00310
- 條形碼:9787573200310 ; 978-7-5732-003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三十九輯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文史愛好者本書由南京大學元史研究室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主辦,是以元史、民族宗教史與邊疆史地研究為主要內容的一本學術論著,在國內外學界具有相當影響。
新書--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三十九輯 內容簡介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是南京大學歷史系元史研究室/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專刊,交由我社出版。該刊在學術界有一定影響力,為同領域少見之研究性集刊,至今已出版三十八輯,本書包括22篇論文,是以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在南京大學舉行的“文獻記載與考古發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新探索學術研討會”論文為基礎編輯的。論文圍繞海上絲路綜合性研究、絲路東西貿易交通、東亞地區的跨海域交流、東南亞地區的海域研究、宋遼金元時期海域交通、明清時期海路交通貿易、近當代海上絲路研究以及海上絲路中的考古發現展開了討論。20世紀之初“海上絲綢之路”概念的提出,是學界對于古代中國對外交往問題認識進一步深入的結果,因而對“海上絲路”的整體性研究有助于從宏觀層面厘清中國在海上絲綢之路中所處的位置與作用,從而進一步探析中國在古代對外交往過程中的發展規律、特點及貢獻,可以為“海上絲路”研究提供“總視角”指導作用。
新書--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三十九輯 目錄
中國古代圖籍中的亞洲海域
“元寇紀念碑建設運動”與日本“元寇”民族記憶的形成和異化
古代東亞海域日本史料中的“和式漢文書”考
萬歷朝鮮之役中的對日和談問題與明廷黨爭
洪武初年的明日外交與政策調整
——以明初三次遣使赴日為中心
9世紀中葉的渡日唐人與晚唐蘇州的海外貿易
——以《高野雜筆集》所收義空相關書狀為中心
元僧楚石梵琦研究的新材料與新視野
——以日藏文獻為中心
宋代海上絲綢之路新格局與開封猶太人定居
——開封猶太人來源問題補論
檳城南華醫院與香港東華醫院的交流——中醫考核
16至17世紀越南和日本古文書中的東亞世界秩序
元朝出使安南使臣補考
近代中國沿海燈船的變遷:以牛莊燈船為中心
碣石到南京的方士航路
從《指南廣義》看古人的航海生活
——以中琉航路為考察中心
16世紀明朝內亞地理知識札記
遼朝公主出嫁大食史實獻疑及蠡測
趙孟頫與錢塘崔氏的交游
——從《杭州福神觀記》說起
南通古建筑里的古羅馬式立柱
南京淳泥國王墓制、墓碑的新發現與新認識
劉迎勝教授與絲綢之路研究
俄羅斯及蘇聯研究者對中國與東南亞古代及中世紀交流的研究做出的
貢獻
蒙元時期哈剌魯人研究綜述
民族人口與經濟史研究的視域、路徑與拓新
——《清代西北回族人口與回族經濟》述評
《飲膳正要》非漢語名物考釋
《元史》點校拾遺五則
新書--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三十九輯 作者簡介
劉迎勝,男,1947年生。1981年獲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1985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曾任南京大學教授(1988起)、博士生導師(1992年),中國元史研究會會長(2003年起),中國蒙古史學會副理事長(1998年起),南京大學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元史研究室主任(1990年起),韓國研究所所長(2005年起)。劉迎勝繼承了我國乾嘉以來西北輿地之學與歐美東方學的傳統,通多種語言,是活躍于當代蒙元史、內陸亞洲史、中國伊斯蘭文化史、中外關系史等研究領域前沿、有影響力的國際知名學者。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