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虹口港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70957
- 條形碼:9787208170957 ; 978-7-208-17095-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虹口港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虹口港》由虹口港與虬江、旗記鐵廠與江南制造局、同仁醫院與醫學院、精武會等主題組成。虹口港也是虹口名稱的由來,清末的時候,虹口港已形成船只往來運輸的繁榮局面,是江南文化的重要體現,對虹口港沿線的歷史進行研究整理,是一項重要的溯源工作。通過對虹口港沿線的歷史進行研究整理,讓更多讀者能夠了解虹口的歷史文化底蘊。
虹口港 內容簡介
“愛上北外灘·關于虹口的記憶”系列叢書由復旦大學教授李天綱任主編,由《虹口港》《乍浦路》《虹口源》三本圖書組成。《虹口港》由虹口港與虬江、旗記鐵廠與江南制造局、同仁醫院與醫學院、精武會等主題組成。虹口港也是虹口名稱的由來,清末的時候,虹口港已形成船只往來運輸的繁榮局面,是江南文化的重要體現,對虹口港沿線的歷史進行研究整理,是一項重要的溯源工作。通過對虹口港沿線的歷史進行研究整理,讓更多讀者能夠了解虹口的歷史文化底蘊。
虹口港 目錄
序北外灘的歷史由來和文化特征
李天綱1
“因水而興”:近代上海虹口地區城市化
張曉虹羅婧1
從滬瀆到虹口港:虹口境內歷史時期主要水道的變遷
傅林祥23
虹口港水系上的橋與景
金一超36
陳望道??虹口??大江書鋪
劉曉旭48
“天通庵”是個什么地方
王啟元55
頓宮寬與福民醫院
陳祖恩70
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百年
陸明80
檔案里的大歷史與普通人:一位白衣天使的成長
王啟元86
虹鎮老街
陸其國99
精武風云已成煙?
王啟元108
廣肇公學與粵東中學
陳祖恩122
Hongkew river
工部局宰牲場
陳祖恩133
近代上海的魯班廟
陳云霞138
弄堂深處是吾家
吳福輝153
春陽里舊檔解讀
王芳164
上海電氣公司經營始末
楊琰171
揭秘宋氏老宅百年風云
黃亞平184
朱家木橋“宋家圈”:追尋北外灘的人文線索
王啟元203
虹口越劇團史話
黎犁216
澄衷蒙學堂:遠逝的輝煌
胡志金224
1954 年虹口五金技工支援156 工程
陳熙251
虹口港 節選
從滬瀆到虹口港:虹口境內歷史時期主要水道的變遷 傅林祥 現今的虹口區,在上海中心城區中,是河流水道比較多的一個區。上海不同時期的兩條母親河——蘇州河、黃浦江在區境南部交匯,北部有東西向的走馬塘(又稱江灣市河),中部有南北向的俞涇浦、沙涇港,在溧陽路橋北交匯合后為虹口港,東南向與黃浦江相聯結。虹口地區雖然成陸時間相對上海西部地區晚一些,歷史上也曾是一派江南水鄉景象,與上海地區發展過程中的幾條重要河流滬瀆(吳淞江)、上海浦(黃浦)、下海浦、虹口港緊密相關。 現今虹口區的地方,成陸時間晚于岡身以西地區,大約是在距今 1700—3000 年前。1973 年 9 月,廣中路菜場在基建時,于地下深 1.5 米處黃土層發現了瓷碗和瓷罐各一件,經鑒定是南朝時的器物。說明南朝時這一帶已經成陸。到了唐朝初期,上海的海岸線已經到達下沙海岸帶,大致在今浦東新區北起月浦,南經北蔡、下沙一線,說明這一線以西的地區已經成陸。到了宋元時期,海岸線繼續東移,當時史籍中有明確記載的吳淞江、上海浦、下海浦、江灣浦(商量灣)等河流,均位于今虹口區境內。 先說吳淞江。這條河流*初稱松江,因為在吳郡境內,古人也稱它為吳松江,意思為吳地的松江,元朝以來多稱吳淞江(下面文中統稱為吳淞江)。上源西接太湖,下游東注入大海。從晉到唐朝,它的下游入海段稱之為滬瀆。近代開埠以后,外國人因吳淞江通往蘇州,稱今上海市中心一段為蘇州河。唐代的吳淞江就在今虹口區一帶入海,當時入海口非常寬廣,因而又被稱之為滬海(《太平寰宇記》、紹熙《云間志》)。唐宋時,吳淞江是界河,北面是昆山縣,南面是華亭縣。 吳淞江(滬瀆)雖然很寬闊,但是河道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早在東晉初年,就有漁人在滬瀆“沙汭”(有的文獻記載為“滬瀆沙上”)上看到帝青石缽。“沙汭”指河流邊上的沙灘,說明這些沙洲在退潮后會露出水面。隨著吳淞江河道中間沙洲的不斷發育,開始影響到汛期太湖水的下泄。到了稍后的南朝宋時期,在元嘉二十二年(445 年),史籍記載“松江、滬瀆壅噎不利,故處處涌溢,浸漬成災”(《宋書》)。這些沙洲大多位于今閔行區、青浦區一帶,與虹口地區還沒有關系。滬瀆河道中雖然有大量沙洲,同時也有很深的水道,海舶可以隨意進出。吳淞江在明代以前,一直是上海地區的母親河,上游通蘇州城,是太湖的主要泄水河道之一,也是海舶進出的主要航道。南岸在宋代有著名的青龍鎮,是太湖地區的主要港口。北宋郟喬在《水利書》中說:“吳淞江古道深廣,可敵千浦。”當是唐、五代時期的情形。浦是吳淞江南北兩岸流入吳淞江的重要支流,也是比較大的河流,“千浦”可能有夸張的成分,仍可見唐代吳淞江的寬闊。隨著上海大陸地區的不斷向東成陸,宋代吳淞江的入海口已經向東延伸到今復興島以北,分別向東、向北匯入長江口。到了宋末元初,吳淞江下游江面“狹處尚二里余”,河道中的沙洲逐漸連接成片,南北兩側的主要水道就演變為吳淞江、虬江。今潭子灣至外白渡橋段蘇州河和虬江遺跡間的距離,大部分都在千米左右,與“二里余”基本相符。元明清時,吳淞江北面先后是嘉定縣、寶山縣,南面是上海縣。
虹口港 作者簡介
李天綱,1957年生于上海,現任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教授、系主任,利徐學社主任,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上海宗教學會副會長。畢業于復旦大學歷史系,師從朱維錚教授,研究中國思想文化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國基督教史,獲博士學位。著有專著:《跨文化詮釋:經學與神學的相遇》、《增訂徐光啟年譜》、《中國禮儀之爭:歷史、文獻和意義》、《文化上海》、《人文上海》、《大清帝國城市印象》等。 王啟元,浙江鄞縣人,寄籍虹口,復旦大學古籍所博士、復旦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博士后。現為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副研究員,虹口區檔案館副館長(掛職)。主要研究領域:明清文學史、宗教史、上海地方史等。曾出版《保釐云間:上海歷史上的神祇、信仰與空間》(合著)一書。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