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華燈初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806003
- 條形碼:9787570806003 ; 978-7-5708-060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華燈初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6-12歲隨著中法小伙伴的一路探索,他們對六朝古都南京、始于唐興盛于明清的秦淮燈會,以及燈會所見證的歷史文化都有了更多的了解。而對中國女孩雨寧來說,這是一次真正的尋根和發現之旅:尋找成長過程中的那些根性記憶,發現那些不曾了解的中華傳統文化之美。那些流轉千年的故事、詩詞、漢字,那些久經歲月的宮室、橋梁、器皿,讓雨寧為之感動和驕傲,讓露西和維克多為之贊嘆。從祖先、前輩的故事中,雨寧仿佛看清了自己來時的路。
華燈初上 內容簡介
華裔女孩黎雨寧在法國 出生、長大,對于中國文 化很好向往,但無奈了解 有限。一個偶然的機會, 她與好友露西、維克多在 維克多祖父的古宅中尋找 到一盞造型古樸別致的宮 燈。經判斷,這盞燈制作 于幾百年前,正來自雨寧 的老家——中國南京。一 盞來自中國的宮燈,為何 出現在萬里之外的法國? 燈上的漢字和古畫又分別 有什么特別的含義?這盞 燈跟當下的中國又有何關 聯?為解開這些謎團,三 個孩子來到中國,開始了 一次如解密般刺激的旅行 。
華燈初上 目錄
1.“簡直是中文!”
2.生日會
3.爺爺的城堡
4.冬假
5.爆竹聲中一歲除
6.時間膠囊
7.如晝坊
8.似是故人來
9.荷花盛開
10.圖書館里的舊紙張
11.莫娜太太吃了一驚
12.元夜
尾聲
華燈初上 節選
“外邊下雨呢,帶把傘吧?”媽媽開窗看了一眼,對正在換鞋、馬上要出門的雨寧說,盡管她幾乎可以肯定會收到否定的答復。 果然,雨寧換完鞋,直起腰,把外套帽子往腦袋上一扣,推著滑板車就沖出去了,門都沒關,只留下一句脆生生的“pas la peine”(法語:用不著)。 媽媽轉身關窗,看到小滑板車唰唰穿過公寓樓前的大鐵門,滑到濕漉漉的石頭街巷上去,往右一拐,很快就消失了。 幸好巴黎的雨一般都不會太大。 雨寧往學校的方向滑。她瘦瘦的,長胳膊長腿兒,一雙黑亮的眼睛,帽子下邊一頭黑亮的頭發,快速滑行的姿勢著實瀟灑,像一只撒歡奔跑的梅花鹿。 “珂洛伊——”突然,背后傳來一聲大喊。 珂洛伊是雨寧的法語名字。像她這樣在法國出生、長大的中國孩子,一般都有兩個名字。 雨寧停下,回頭張望,原來是同班同學,同時也是住隔壁樓的鄰居露西。她同樣不打傘,同樣踏著滑板車,風一般追趕過來。那不是普通的風,而是五顏六色的風,因為露西一頭濃密的火焰紅長發,臉上調皮的小雀斑也是暗紅色的,還偏偏長了雙綠眼睛,又喜歡穿鮮亮的衣服。學校組織林間徒步,總有一團小飛蟲嗡嗡地繞著她飛。 露西趕上來,緊急剎車,迫不及待地從兜里掏出一張裝飾得和她本人一樣五顏六色的卡片遞過來,說:“歡迎來參加我的生日會!” 雨寧接過這張手繪請柬,一看時間,眉毛就皺起來了:“唉,周六下午我有中文課……” “中文,嘻嘻!”露西咧嘴笑起來,像是聽到了什么特別有趣的事,笑完才說,“我早有考慮。你看,生日會是三點到六點,你的課四點結束,對吧?你晚點到就行。我把重頭戲,吹蠟燭、吃蛋糕什么的,都放在后面。” 雨寧這才開心地揣起請柬。兩個女孩子繼續向學校滑去。 記得剛開學,新的學校,新的班級,兩個人還沒那么熟的時候,露西坐雨寧前排,雨寧就覺得……這位同學的話好多,動作也好多哦,整堂課就看到那頭紅頭發在眼前晃來晃去。老師問什么她都回答,也不管對不對,還經常發表評論。 史地課上,老師分發了一段關于古羅馬社會制度的書的節選讓大家默念,然后回答問題。并不太長的一段文字,卻有好些個佶屈聱牙的單詞,問題都看不太懂,教室里一片寂靜。 直到紅頭發露西的哀嘆打破了那寂靜:“天哪,這簡直是中文!” 班里立刻爆發出如釋重負的笑聲,大家不好意思說的話被露西說出來了。 你看,在法語里,一切的深奧難解都可以被稱作“中文”:一本磚頭厚的哲學著作,“這是中文寫的吧”;一段說得又急又快還有口音的話語,“他是在說中文嗎”;甚至一幅無比抽象的畫,一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幾何題,都會讓法國人感嘆 “簡直是中文”! 法國人對中文的敬畏程度,可見一斑。 老師向下按壓手掌示意大家安靜下來,滿臉“下馬威”施展成功的得意,仿佛在說:“中學這才剛剛開始,你們要學的還多著呢!”然后踱著步子,開始為大家詳細講解。 所以后來露西對雨寧說:“你連中文都會,太厲害了……中文啊!” 一聽這話,雨寧一肚子的苦水差點化成眼淚奔涌而出。 學中文這件事,一開始,是由媽媽負責的。 記得幾年前的一天,吃早飯時,媽媽邊吃煎蛋邊看手機,突然跳起來喊了一聲“哎呀”,然后把手機舉到爸爸面前。 爸爸也說:“哎喲!” 雨寧忙問:“怎么了怎么了?” 媽媽嘆氣說:“我特別喜愛的一位作家去世了。” “去世”這個詞,雨寧懂的。從前回中國老家的時候,總會見到太奶奶。太奶奶的腿上總蓋著毯子,總是坐在陽光里笑瞇瞇的,背后的窗臺上擱著好幾盆花兒。太奶奶老記不住雨寧的名字,總是問她“幾歲了”,總想起身找零食給她吃。雨寧記得太奶奶的胳膊摸起來像棉花糖一樣,軟軟的,但涼涼的。 后來有一天,媽媽接到外公的電話,接完,眼睛紅紅地告訴雨寧:“太奶奶去世了。” 以后再回老家,雨寧就見不到太奶奶了。 現在,雨寧聽媽媽說“作家”,就問:“他寫了什么?” 媽媽這就長篇大論地介紹開了:沙漠里有個會射雕但是笨笨的英雄,他非常聰明的女朋友住在開滿桃花的島上;有手拿飛輪的和尚,有年事已高但看上去比雨寧還小的女魔頭,有非常英俊但是被人砍斷一只胳膊的孤兒,有身陷谷底在蜜蜂翅膀上刺字的小姐姐…… 這邊媽媽滔滔不絕,那邊雨寧像看小電影似的,眼前出現無數畫面,有蒙臉的騎士、被詛咒的王子、被囚禁的公主,有法師、煉金術士、各類妖精,有白眉毛的鷹、綠翅膀的蝙蝠、穿紫衣服的噴火龍…… 雨寧不由得咯咯笑起來。 爸爸驚詫地問:“這有什么可笑的?” 媽媽沉浸在自己的講述中,沒有注意雨寧的反應。 終于,她停下來(否則上班上學來不及了),說了一句雨寧不懂的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端起面前的牛奶,仰頭一飲而盡。 然后她看看雨寧,又嘆一口氣:“多希望你能讀懂他的書啊!” 第二天媽媽就發了條朋友圈:“時不我待!我決定親自教雨寧中文,每天半小時,雷打不動,立此為證!”后邊跟著三個頭扎紅帶子、捏著小拳頭的小人兒圖標。 包括外公外婆在內的許多人都點了贊。 結果,媽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大概一共教了……七節課吧。除了“黎雨寧”三個字怎么寫之外,還把拼音給教會了。說實話,拼音對雨寧來說一點兒都不難,因為它們和法語字母長得一模一樣,只不過有些讀音不同罷了,比如r,拼音里念“日”,法語則念喉嚨里有痰吐不出來的小舌音“喝”。此外拼音有四聲,據說是*讓外國人痛不欲生的,可雨寧并不是外國人啊,讀起“媽麻馬罵”毫無壓力。 拼音學到*后幾個,媽媽已經開始發懶了,一到上課時間就支支吾吾、躲躲閃閃:“唉,今天做了一天的數據,累得兩眼昏花,得休息休息,下周一再學吧。” 從下周一拖到周三,又從周三拖到周五,再從周五拖到再下周一,如同*爛尾的工程,媽媽的中文課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取消了,如同她無數的健身計劃。 不知道那條“立此為證”有沒有從朋友圈刪掉。 教中文的重擔隨后轉移到爸爸肩上。爸爸這個人其實挺聰明的,是研究人工智能的,但他有一種特殊的本領,能把有趣的事講得枯燥,把簡單的事講得復雜,像計算機的程序一樣復雜。他一給雨寧上課,雨寧就上下眼皮直打架,到*后連他自己都撐不住了,不停地打呵欠。 于是雨寧就被送到中文學校去了,每周六三小時中文課。 巴黎有許多中文學校,媽媽精挑細選,選了一個教學效果特別好的,據說學生通過漢語考試的比例全巴黎*高。 雨寧很快發現,“教學效果特別好”是因為作業特別多,主要是抄寫。一本田字格本仿佛剛打開就到*后一頁了,每個生字都要抄,還不是普通的抄,要肢解開抄,比如“球”,**格寫短橫,第二格寫短橫、短橫,第三格寫短橫、短橫、豎……以此類推,直到整個“球”字出現。 光字不行,還有句子和課本。“書在桌子上面,皮球在床下面”這樣傻乎乎的句子,《我的家庭》這樣樸實無華的課文,也全部要抄。 **年結束時,抄過的漢字好像都記牢了,漢語考試**級也通過了,但到第二年……真悲慘,雖然又學了許多新字,但**年的舊字,因為不用,許多又忘記了。
華燈初上 作者簡介
鄒凡凡,巴黎索邦大學博士,旅法作家,學者,少兒美學與通識教育專家,巴黎博物館聯盟藝術工作坊指導老師。其創作的以歐洲為背景的青春懸疑小說系列“秘密三部曲”被哈佛、劍橋、清華、麻省理工、巴黎綜合理工等國內外著名高校學子誠摯推薦。人文科普系列“寫給孩子的名人傳”獲冰心獎、江蘇省優秀科普作品獎,入選“愛閱童書100”榜單。另著有文博主題少年冒險小說“奇域筆記”系列、青春小說《435女生宿舍》、留學筆記《二十歲的巴黎》、譯作《左撇子改變世界》《小王子》《切·格瓦拉——卡斯特羅的回憶》。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