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論語研讀(修訂本)(大學講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518588
- 條形碼:9787547518588 ; 978-7-5475-185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語研讀(修訂本)(大學講義)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本書為2018年出版之《論語研讀》一書的修訂本。是作者在2007年給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的博士生開設《論語研究》課的基礎上寫成的。 《論語》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尤其大的一部書,也是歷來研究得*多的一部書。對《論語》的研究,可以從各個角度進行,但對《論語》的研究,*根本的,離不開對《論語》文本的解讀。歷代對《論語》的注釋,也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從語言文字方面來討論對《論語》文句的理解,是本書的重點。
論語研讀(修訂本)(大學講義) 內容簡介
本書為2018年出版之《論語研讀》一書的修訂本。作者在研讀潘重規《論語今注》后,加入了相關內容,此外也對全書內容做了增補和修訂。 本書是作者在2007年給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的博士生開設《論語研究》課的基礎上寫成的。 《論語》是中國歷目前影響優選的一部書,也是歷來研究得很多的一部書。對《論語》的研究,可以從各個角度進行,但對《論語》的研究,很根本的,離不開對《論語》文本的解讀。歷代對《論語》的注釋,也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從語言文字方面來討論對《論語》文句的理解,是本書的重點。本書分為七個單元。單元的重點是討論為什么叫《論語》,《論語》的“論”字為什么讀lún,以及《論語》的編撰和流傳的過程。第二單元討論與《論語》的閱讀和理解有關的五個方面的問題。第三單元從《論語》中有關的章節來討論孔子當時的一些大事以及孔子的態度。第四單元到第七單元,是孔子“仁”的思想、政治思想、修身和教育思想、哲學和文藝思想。這樣的安排,可以使對《論語》文句的討論不顯得分散和繁瑣,而且通過對文句的討論,讀者可以對孔子的思想有一個總體印象。
論語研讀(修訂本)(大學講義) 目錄
前 言 ……………………………………………………………………… 1
引用書目表 ………………………………………………………………… 1
**章 《論語》的書名、版本和注釋 ………………………………… 1
第二章 《論語》的閱讀與理解 ………………………………………… 15
第三章 孔子及其時代…………………………………………………… 61
第四章 孔子“仁”的思想 …………………………………………… 79
第五章 孔子的政治思想………………………………………………… 107
第六章 孔子的修身和教育思想 ……………………………………… 133
第七章 孔子的哲學和文藝思想 ……………………………………… 157
參考文獻 ………………………………………………………………… 194
全書《論語》條目索引 ………………………………………………… 197
論語研讀(修訂本)(大學講義) 節選
**單元說過,《論語》在成書過程中,有古論、齊論、魯論。后來在流傳的過程中,又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不同版本的文字不同,有的句子解釋就不同。例如: 2??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論語集解】馬曰:“饌,飲食之也。” 【論語譯注】子夏問孝道。孔子道:“兒子在父母面前經常有愉悅的容色,是件難事。有事情,年輕人效勞;有酒有肴,年長的人吃喝,難道這竟可認為是孝么?” 【經典釋文】先生饌 上(盧文弨《考證》改作士)眷反。馬云:飲食也。鄭作“馂”,音俊,食余曰馂。 《說文解字》:“籑,具食也。饌,籑或從巽。”段玉裁注:“《論語》:‘先生饌。’馬云:‘飲食也。’鄭作‘馂’,食余曰馂。按:馬注者,古論。鄭注者,校周之本以齊古,讀正凡五十事。其讀正者,皆云‘魯讀為某,今從古。’此不云‘今從古’,則是從魯論作‘馂’者。何晏作‘饌’,從孔安國、馬融之古論也。 作“馂”和作“饌”意思不一樣。《論語譯注》:“魯論作‘馂’。馂,食余也。那么這句便當如此讀:‘有酒,食先生馂’,而如此翻譯:‘有酒,幼輩吃其剩余。’” 14??27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皇本、高麗本、正平本、敦斯3011號寫本“而”作“之”。 【論語義疏】君子之人顧言慎行,若空出言而不能行遍,是言過其行也。君子恥之,小人則否。 【邢昺注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君子言行相顧,若言過其行,謂有言而行不副,君子所恥也。 【論語集注】恥者不敢盡之意,過者欲有余之辭。 【論語校勘記】《潛夫論??交際篇》:“孔子疾夫言之過其行者。”亦作“之”字。《答問》(愚按:指錢大昕《潛研堂集》中的《答問》)云:“邢叔明疏曰:‘君子言行相顧,若言過其行,謂有言而行不副,君子所恥也。’則邢本亦當與皇同。今注疏本乃后人依朱文公本校改,非邢氏之舊矣。” 如果作“而”,那么“恥其言”和“過其行”是兩件事,中間用“而”連接,“恥”的賓語是“其言”,“過”的賓語是“其行”。照《論語集注》解釋,“過其行”是使其行有余,這還勉強能講通,但說“恥其言”是“不敢盡其言”則說不過去,因為“恥”無法解釋為“不敢盡之意”。如果照有的版本作“之”那就很容易講通:“恥”的賓語是“其言之過其行”。 20??1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漢石經無“信則民任焉”五字,定州簡本亦無。 【論語譯注】:“此五字衍文。” 今本《論語》在20.1下面還有一章: 20.2子張問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而在“17陽貨”篇中有如下三章: 17.5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17.6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7.7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顯然,17.6章末尾幾句和20.1章的“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大體一致。翟灝《四書考異》認為,17.5和17.7都是叛臣召孔子,而中間的17.6把這兩章隔斷了。17.6應和20.2在一起,這兩章一章說“子張問仁于孔子”,一章說“子張問于孔子曰”,《論語》全書中,“惟此二章以子答弟子之言加用‘孔’字”,應是“子張問仁”章錯入《陽貨》篇中,本應在“20堯曰”篇中。而而今本20.1的“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則為“脫亂不盡之文”。我認為翟灝說有理。如此,則“寬則得眾”后面應有“信則人任焉” 一句,而定州簡和漢石經無此一句,則是脫文。后來的版本補“信則民任焉”一句,倒是恢復了原來面貌,只是把“人”字改為“民”字了。 可見,對《論語》文句的脫或衍尚需慎重考辨。
論語研讀(修訂本)(大學講義) 作者簡介
蔣紹愚,1940年1月出生于上海,籍貫浙江富陽。195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62年畢業后留校任教,教齡達50余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文系副主任,中文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分別于1992年、2006年被評為GUOJIA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和GUOJIA級“教學名師”。主要著作有《古漢語詞匯綱要》《唐詩語言研究》《近代漢語研究概要》《漢語歷史詞匯學概要》《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統稿)。此外,還先后主編《近代漢語語法資料匯編》(劉堅、蔣紹愚主編)、《近代漢語語法史研究綜述》(蔣紹愚、曹廣順主編)等。發表百多篇論文,部分論文匯集為兩本論文集:《漢語詞匯語法史論文集》《漢語詞匯語法史論文續集》。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