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音樂本真性的創造與建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6101547
- 條形碼:9787216101547 ; 978-7-216-1015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音樂本真性的創造與建構 內容簡介
本書從本真性概念出發,采取對同一社群多點田野調查,通過身體力行多感官參與、體驗土家族婚喪儀式音樂實踐,關照“藝術界”間的互動關系,梳理土家族婚喪儀式音樂的歷史傳承與發展變遷形態、意義與功能,預期在文化菱形理論框架下,通過文化生產視角,考察作為傳統藝術的儀式音樂本真性在社會變遷中的創造與建構過程。
音樂本真性的創造與建構 目錄
緒論
一、研究緣起:現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二、已有研究:歌喪哭嫁研究
三、研究譜系:本真性研究的發展
四、理論視角:文化生產視角下的文化菱形
五、研究方法:體驗式的田野深描
**章 田野:留守族群與山谷中的婚喪音樂
**節 多點田野:各美其美的社區
一、風光的野三關
二、遺落的椿木營
第二節 社群:離家闖蕩或留守觀望
一、充滿張力的社區
二、走進社群
三、鄂西土家族婚喪儀式音樂文化
第二章 歌喪哭嫁:原生語境下的本真形態
**節 自給自治下的踏歌起舞
一、區域自給經濟
二、自治政治
三、文化傳統:踏歌起舞
第二節 改土歸流后的文化適應
一、政治集權與經濟開放
二、文化適應產生的禮制漸全
第三節 過渡儀式中民族生死觀的傳承
一、過渡儀式的場域
二、民族生死觀的傳承
第三章 “禮”的音樂:社會轉型期的儀式傳統
**節 民族意識下儀式音樂的復蘇
一、自治的萌芽
二、經濟的恢復與調整
三、婚喪儀式音樂復蘇
第二節 國家權力下的越軌:儀式音樂曲折發展
一、國家權力對儀式音樂的壓制
二、越軌下頑強的儀式音樂生命力
第三節 鄂西婚喪儀式音樂體系的雛形
一、表現形式
二、表現內容
第四節 形成期婚喪儀式“禮”之屬性
一、基于互惠的“禮”
二、“混夜”表象下“禮”的屬性
第四章 民族象征:現代儀式音樂本真的建構
**節 區域自治下的經濟轉型
一、民族區域自治的探索
二、改革開放下的經濟轉型
第二節 儀式音樂符號化
一、共享符號:這界人的音樂
二、社會網絡建構的民族文化符號:現代婚喪儀式音樂
三、文本傳承:現代音樂儀式程序雛形
第三節 民族符號的象征:集體儀式互動
一、儀式音樂符號的象征
二、能指:基于情感的音樂符號
三、所指:族群鏈接的集體情感
四、基于音樂符號形成的互動儀式鏈
第五章 非遺音樂:迷失后的本真的回歸
**節 儀式音樂的離場
一、人口流動帶來的疏離
二、文化的沖擊導致精英的缺席
第二節 儀式音樂轉型期本真的迷失
一、西部開發帶來精英回流
二、文化搭臺,經濟唱戲
三、退到觀眾席的傳承人
四、經濟利益下的“秧家伙”“洋家伙”
五、“烏合之眾”的撒爾嗬界
第三節 非遺政策帶來的文化紅利
一、申遺的先抑后揚之路
二、文化紅利下的馬太效應
第四節 “非遺時代”土家族婚喪儀式音樂本真重構
一、屬性與功能:民間儀式和舞臺表演上的禮利相生
二、結構與形態:開放與“可復制”下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第五節 局外人的實踐:無法復制的創造力
一、外人:委婉的拒絕
二、學習:技能的模仿
三、差異:文化的創造力
第六節 現代婚喪儀式音樂本真的合法化
一、傳承回歸:傳承人帶來的真家伙
二、代際傳承:后喻文化時代的反哺
三、現代社會傳統婚喪儀式音樂本真的合法化
第六章 現代鄂西土家族婚喪儀式音樂的本真
**節 本真的價值與功能:向死而生與實用主義并存
一、向死而生的信仰
二、實用主義功能
第二節 本真的場域:互動的記憶場
一、鄂西土家族婚喪儀式音樂文化的記憶場
二、鄂西土家族婚喪儀式音樂文化的互動
第三節 本真的形態:獨特、自然
一、鄂西土家族婚喪儀式音樂文化的獨特
二、鄂西土家族婚喪儀式音樂的自然
第四節 本真的光韻:從原生態走向本真藝術
一、鄂西土家族婚喪儀式音樂的新舊真偽
二、鄂西土家族婚喪儀式音樂的光韻
尾聲 回望本真
一、本真的圓環
二、本真創造與建構的文化錐形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