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少子社會: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009044
- 條形碼:9787572009044 ; 978-7-5720-090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少子社會: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 本書特色
少子化通常是指新生兒數量持續減少。然而,少子化不只是人口問題,*是深刻的社會問題。 20世紀末,日本社會意識到少子化問題的存在,當時的主流觀點是,育齡女性進入職場以及無法平衡工作與育兒是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因為80年代女性就業率和未婚率都在上升。然而作者山田昌弘對這個觀點產生了懷疑,并就少子化問題展開了多年研究。在《少子社會》一書中,作者認為,越來越多的女性在職場打拼,是少子化的結果,而非原因;日本社會的少子化問題有著復雜的社會因素,尤其是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劇變。 在日本社會,生育的前提是結婚。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結婚或者晚結婚。但與人們印象不同的是,調查表明年輕人不結婚并非沒有結婚的意愿,相反,*大多數的年輕人是希望自己能結婚的。但是,社會的劇變導致年輕人組建家庭的愿望與現實之間出現了差距。比如,男人養家是日本社會根深蒂固的意識,女性擇偶往往對男性有經濟期望,但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革使得青年男性收入變差,從而青年男女之間結構性地無法匹配;當今青年的父母得益于經濟快速增長時期,經濟狀況普遍比較好,導致了年輕人*愿意寄生在父母身邊,而不愿意結婚生育降低生活水平;日本人普遍重視教育支出,大多數人要富養孩子,但收入低的現實讓很多年輕人選擇寧愿不生孩子;等等。 少子化是當今世界一個常見的現象,許多**不同程度地被少子化問題所困擾。日本作為一個少子化問題特別突出的**,與中國一衣帶水,文化上有許多相近之處,又在過去幾十年里與我們一樣經歷了社會經濟的大變革,因此在**中國人口生育率也在下降的時候,日本的少子化問題尤其值得我們關注與研究。
少子社會: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 內容簡介
★ 為什么日本新生兒在30年內減少了一半?★ 日本少子化問題非常不錯之作,日本各大媒體多次引用!★ 日本有名社會學家、中央大學教授山田昌弘暢銷經典,日文版印行18次!當今世界,隨著許多國家的新生兒數量逐年越少,少子化問題備受關注。日本是一個少子化問題特別突出的國家。自1975年以后,日本社會的生育率持續下降,直到跌破靠前警戒線,至今都徘徊于很低的水平。過低的生育率,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使日本深受困擾。日本的少子化問題是如何開始的,又是如何加劇的?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結婚生子這么難?日本有名社會學家山田昌弘研究了戰后日本社會的變遷,在《少子社會》一書中深刻剖析了生育率下降背后的日本社會,重點展現了經濟發展和文化變遷如何影響了日本年輕人的婚戀觀和生育率。
少子社會: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 目錄
少子社會: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 作者簡介
山田昌弘,日本著名社會學家。現為中央大學文學部教授,歷任內閣府男女共同參畫會議專門委員、東京都社會福祉審議會委員等公職。擅長從社會學的角度剖析親子、夫妻和戀人等社會關系。他著眼于1990年代末急劇變化的日本社會,將大部分日本年輕人失去希望的社會狀況命名為“希望格差社會”,成為“格差社會論”的先行者;也是“婚活”(一切以結婚為目的的活動)這一流行語的創造者。主要著作有《少子社會》《希望格差社會》《新平等社會》《婚活時代》《家庭難民》等。 丁青,畢業于名古屋大學社會學專業,曾從事編輯出版工作,現就讀日本近代文學專業。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