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企業的性質——起源、演變與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68734
- 條形碼:9787100068734 ; 978-7-100-06873-4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企業的性質——起源、演變與發展 本書特色
《企業的性質/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是一本論文集,收錄了羅納德·科斯于1937年首次公開發表的經典論文《企業的性質》,以及科斯在1987年為紀念“企業的性質”發表50周年而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所做的三篇演講,還有科斯在獲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時所做的演講。這些內容涉及到“企業的性質”的起源、意義和影響。從這幾篇文章中,我們能看到科斯學術思想的形成、演變及其發展。這對于真正理解科斯及其學術思想至關重要。《企業的性質/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收錄的其他文章,也是1987年紀念“企業的性質”發表五十周年研討會上的論文,包括奧利弗·威廉姆森的“經濟組織的邏輯”、奧利弗·哈特的“不完全合約與企業理論”等,這些作者都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對現代企業理論和新制度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這些論文中,有的是理論方面的,有的是經驗研究方面的。單從這些論文題目中,就不難看出現代企業理論的演變、影響及發展。從《企業的性質/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各篇文章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現在和將來關于經濟組織的研究的狀況。
企業的性質——起源、演變與發展 內容簡介
該書匯集了十余位新制度經濟學及管理學領域的名家關于企業性質的論文。其中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的經典論文《企業的性質》。這些論文既有理論研究,又有實證研究。其中論述企業的性質、交易成本、不接近合同、企業的法律基礎、資產確認與結構等論文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企業的性質——起源、演變與發展 目錄
1 導論 /奧利弗?E.威廉姆森
2 企業的性質(1937) /羅納德?H.科斯
3 企業的性質:起源 /羅納德?H.科斯
4 企業的性質:意義 /羅納德?H.科斯
5 企業的性質:影響 /羅納德?H.科斯
6 交易成本與內部勞動力市場 舍溫?羅森
7 經濟組織的邏輯 /奧利弗?E.威廉姆森
8 資產專用性與縱向關系結構:經驗證據 /保羅?L.喬斯克
9 不完全合約與企業理論 /奧利弗?D.哈特
10 企業理論再考察 /哈羅德?德姆塞茨
11 論科斯、能力與企業 /西德尼?G.溫特
12 企業的法律基礎 /斯考特?E.馬斯特恩
13 作為組織所有權的縱向一體化:費雪車身公司與通用汽車公司關系的再考察 /本杰明?克萊因
14 199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演講:生產的制度結構 /羅納德?H.科斯
索引
譯后記
企業的性質——起源、演變與發展 節選
《企業的性質/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我帶到美國的問題的答案后來變得十分簡單,只需要認識到進行市場交易存在成本,并需將這些成本納入到分析中,這也是經濟學家以前未做之事。如果在企業內部組織交易比借助市場進行同類交易可能花費較少的成本,那么企業就會在經濟體系中扮演一個角色。企業規模的邊界應設定在其運行范圍擴展到在企業內部組織交易的成本超過通過市場或在其他企業中進行同樣交易的成本的那一點上。這一陳述一直被稱為“同義反復”,人們用此語來批評那些顯然是正確(而無須再提出)的命題。 我當然需要詳細闡述在1932年授課中的觀點,而且我在授課后不久寫給福勒的信中就表明我想要這樣做。我于1934年初夏完成了“企業的性質”的草稿,當時我還在鄧迪經濟學與商業學校。遺憾的是我現在沒有該草稿的副本,不過實際上在該文于1937年在《經濟學》雜志上發表之前幾乎沒再改動。我想起我增加了一個載于《美國經濟評論》上霍勒斯·懷特所寫的論文的腳注,他認為壟斷競爭會確定企業規模的邊界。我還增加了一個鄧迪經濟學與商業學校的同事埃文·德賓(Evan Durbin)所寫論文的腳注。無疑我做了某些其他的改動,但它們本質上肯定微乎其微。1937年發表的論文實質上和1934年的草稿相同。 在將鄧迪經濟學與商業學校的講稿改寫為論文時,我詳盡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并附以許多說明,但基本的研究方法沒變。不過我寫了一節研究由多布和奈特提出的關于企業的存在性的另一種解釋。我在鄧迪經濟學與商業學校講課之前,肯定沒有讀過所引用的多布《俄國經濟發展》一書,肯定也未曾讀過奈特的《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我在1933年5月寫給福勒的信中表明,我剛剛讀完奈特的論著[與威克斯蒂德(Wicksteed)、巴巴奇(Babbage)以及馬歇爾的一些著作一起讀的]。我在1932年提出我對企業的存在性的解釋時,還沒有考察這些解釋,而在考察以后,我十分清楚地知道無須改變自己的想法。我認為,可以確信,奈特對我企業思想的發展沒有影響,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有人持相反的看法。真正促進我研究該問題的是從普蘭特那里學來的研究方法,而這種方法無疑又是傳自普蘭特之師埃德溫·坎南(Edwin Cannan)。當然有人可能會說,奈特的思想在倫敦經濟學院盡人皆知,所以我即使不閱讀他的著作也會受到其影響。的確,在倫敦經濟學院,人人都會提到《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不管是否讀過。但對羅賓斯來說(他是奈特的觀點在倫敦經濟學院的主要詮釋者),至關重要的是風險與不確定性和奈特書中第二部分的分析綱要與觀點之間的區別。我非常懷疑倫敦經濟學院的經濟學家們究竟是否討論過激發我興趣的奈特關于經濟組織方面的觀點。當然,后來我還是仔細閱讀了奈特的著作,而且毋庸置疑,我后來的論著受其很大的影響,盡管難以說清究竟在哪些方面受到影響。但是1932年我形成“企業的性質”中的思想時,當時的分析體系卻是源于普蘭特。 也許有人要問,為什么從1932年提出這些概念到1937年發表論文經過了這么長時間,原因各種各樣。首先,我一直不愿倉促付印,無疑其中部分原因是懶惰和發現寫作如此之難,同時也想等自我感覺良好之后才發表。福勒在1932年3月寫的一封信中,表示希望我寫一篇或者一系列有關一體化的論文,我回信說:“你說我應盡快把關于一體 ……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