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通用文書寫作技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905231
- 條形碼:9787519905231 ; 978-7-5199-052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通用文書寫作技法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所述問題是“寫作技法”,在內容安排上力求直奔主題,對每一個文種的定義、特點、寫作要求等在必須和夠用前提下不作展開,直接進入對技法的說明,這是與一般應用寫作類著作不同之處,此其一。其二,本書所述寫作技法包括一般寫作技法和特殊寫作技法,既可引導讀者入門,亦可使讀者登堂入室。一般寫作技法是每個文種的基本寫作技法,可供初學者掌握文種寫作基本方法之使 用;特殊寫作技法是本人在教學和研究過程中對各個文種 寫作規律的獨特發現,是本書的精華所在,可供在掌握了基本寫作技法后,對文種寫作有進一步提高需求者之使用。其三,寫作技法是寫作學的核心問題,在目前應用寫作學研究一片沉寂中,本書針對寫作技法的理論闡述多少對應用寫作學形成會有助推作用,亦可供學界同人作為研究墊腳石。
通用文書寫作技法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 緒論 ; 總論 ; 法定文書技法 ; 非法定文書技法等幾部分, 主要內容包括: 通用文書與寫作技法、研究價值與研究方法、發文意圖的靈魂引領、主體作用的合理發揮、行文展開的文氣堅守、語言模式的恰當選擇、通知寫作技法、通報寫作技法、報告寫作技法等。
通用文書寫作技法研究 目錄
**節 通用文書與寫作技法
第二節 研究價值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總論
**節 發文意圖的靈魂引領
第二節 主體作用的合理發揮
第三節 行文展開的文氣堅守
第四節 語言模式的恰當選擇
第三章 法定文書寫作技法(一)
**節 通知寫作技法
第二節 通報寫作技法
第三節 報告寫作技法
第四節 請示寫作技法
第四章 法定文書寫作技法(二)
**節 函寫作技法
第二節 意見寫作技法
第三節 紀要寫作技法
第五章 非法定文書寫作技法
**節 計劃寫作技法
第二節 總結寫作技法
第三節 調查報告寫作技法
第四節 簡報文稿寫作技法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后記
通用文書寫作技法研究 節選
(一)語言簡明 語言簡明是對實用語體的基本要求,簡明是簡潔明了或簡清明確,明了或明確就是語義要準確明晰;簡潔是對表達方式的要求,要用*少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簡潔以明確為前提,不明確的語言談不上簡潔,簡潔是在明晰基礎上對語言更高層次的要求。下面是通用文書做到語言簡明的有效方法。 1.從表達過程入手 語言表達問題是如何將內部語言向外部語言轉化、從基本語義向功能語義轉化的問題,從表面上看這是語言的問題,內里卻是思維的問題,是思維向語言轉化的問題。從語言表達本體來看,它是一個選擇和控制的過程,選擇語句,控制語句;選擇合適的語句意義,控制合適的語句順序,*終實現語句意義與思維意義的*大限度的一致,實現外部語言與內部語言*大限度的吻合。 從寫作主體來看,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對于在頭腦中生成的基本語義用什么語句去表達,是要進行選擇和控制的,選擇和控制的標準就是我們頭腦中對語句的“應然”的認識,就是我們對心目中*佳表達應有的樣子的認識。行文中寫作主體要對語句選擇與控制,而選擇和控制的目標是實現*大的表現力或*強的表達效果。表現力的大小、表達效果的強弱主要由兩方面決定,一是語感方面,二是美感方面,這兩個方面都屬于寫作主體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語感就是語言感覺。馬正平認為:“語感就是語言的清通明晰感”,“一般來說,語感就是具有這種一說就清、一說就順、一說就通、一說就懂的功能。正是憑借著這種功能,人們的言語交際才有可能進行得順當、迅捷。”①美感是升級版的語言感覺,是在運用語感解決了基本語句表達問題之后,在語言表達曉暢通順的基礎上,能夠使語言產生審美意義的一種語言感覺。美感問題與我們要討論語言的準確表達關系不大,因為它并不關乎準確與否的問題。 簡明要既明白又簡潔。從上可知,表達明白的首要意義是傳達的意義準確,要確定。從行文的過程來看,要達到準確,首先要求寫作者對客觀事物反映要準確,其次要求寫作者對基本語義的轉換要準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準確,在頭腦中形成的基本語義就相對準確,這個基本語義或內部語言越清晰,就越有可能找到清晰的外部語言將其傳達出來,內部語言的清晰是外部語言清晰的先決條件。因此,當我們開始寫作時,頭腦中對想寫什么,例如要說明什么、陳述什么、抒發什么、論證什么一定要盡量明確,形成大致的輪廓,確定大致的范圍和框架。簡潔的問題就是找到合適的外部語言的問題,前面說過,這主要是靠一個人的語感。寫作者語感強烈,就可以很容易地形成通順、清楚的表達語句,否則將會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就要求寫作者平時要加強自己的語感培養,成為一個語言感受力強的人。 2.善于利用模糊語言 模糊語言是人類語言的組成部分,模糊語言的運用能力是一個人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對模糊語言的研究始于1970年,我國對模糊語言的研究稍晚。語義層面的模糊語言其定義是: “語言中的詞語含有一種不特定的語義所指”①。“不確定”是模糊語言的主要特點,這種“不確定”表現為,模糊性詞語表達的概念常常沒有明確的邊緣,從客觀上來說概念的外延是不清晰。雖然如此,模糊語言也有自己的優勢,其*大的優勢就是彈性表達,因為不像精確語言那樣語義確定,所以它的語義在一定范圍內是可以縮放的,這樣便是增加了語言表達上的彈性。而在一些語言表達的情境中,這種留有余地、可以回旋的表達方式還是很有必要的。無論在書面表達還是口頭表達中,很多時候是需要有一定靈活性的表達,這樣做的初衷有時可能是當前的表達客觀上就無法精確,還有一種可能是主觀上有意回避精確表達以免造成后續問題。例如我們有時會利用形式邏輯中的“負概念”進行表達,金屬正概念,當要表達除金屬之外的其他物質時,因為到底包括哪些物質無法明確,這時可以用“非金屬”這一負概念去表達,這就是一種模糊表達。具體說來,使用這些表示負概念的詞語來表達常常出于兩個原因,要么是包括的范圍太大不勝枚舉,要么是不必一一枚舉,采用負概念反而是一個穩妥的表達方法。而從表達效果上來看,這樣的模糊表達方式不僅解決了難以表達的難題,而且還使表達反而顯得更加客觀和準確。再如,《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請示應當一文一事。不得在報告等非請示性公文中夾帶請示事項”①一句中,“非請示性公文”也是“請示性公文”的負概念,這同樣也是一種模糊性表達方式,但雖然模糊,并不等于不準確,恰恰相反,這種有一定彈性的表達反而增加了語言的準確性。
通用文書寫作技法研究 作者簡介
王瑞玲,女,1964年生,北京人,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副教授,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育碩士,長期從事文書學、秘書寫作、應用文寫作及大學語文教學與研究。主持完成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北京西南地區散存民間傳說整理研究》等人文社會研究項目4項,在北大核心期刊發表《批轉、轉發、印發性通知規范化標題擬寫方法新探》《再談批轉、轉發、印發性通知標題中的“關于”一兼與王茂躍同志商榷》《對“非請示性公文”質疑的質疑》等,在《應用寫作》《秘書》《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等發表《擇要之法與語句選擇》《行政公文行文方向與行文格式對應關系新探》等論文近20篇,編寫出版各類教材8部。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