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只要有一壺茶,到哪兒都是快樂的——世界飲茶風情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522906
- 條形碼:9787553522906 ; 978-7-5535-229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只要有一壺茶,到哪兒都是快樂的——世界飲茶風情錄 本書特色
在中國,茶為國飲。茶與咖啡和可可一起成為世界三大飲料,在全球范圍內的飲用人口甚至超過后兩者。中國的飲茶文化和習慣通過海陸兩路向世界傳播,各國在接受中國茶葉洗禮的同時,結合本國文化,形成了豐富多樣的飲茶風情,有以東北亞為代表的清飲法、西歐為代表的調飲法、中東為代表的甜飲法、東南亞為代表的多飲法南美為代表的代飲法,具體到每個飲茶國家和地區,又都有別具一格的特點,讀來饒有趣味。
只要有一壺茶,到哪兒都是快樂的——世界飲茶風情錄 內容簡介
茶為中華國飲,自從茶被中國人發現、利用、培植以后,中國茶葉由絲綢之路傳至世界各國,當今世界至少已有65個國家種茶,更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億人熱衷于飲茶。本書介紹了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五大洲五十余個國家的飲茶習俗。茶為人們帶去身心健康,并對推動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各國民族風情不一,文化背景各異,地理環境有別,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飲茶風俗,都是饒有地域特色的飲茶風情。
只要有一壺茶,到哪兒都是快樂的——世界飲茶風情錄 目錄
概述
茶:源于中國,傳播世界
五大飲茶區域,三種品飲方式
中國:只要有一茶壺,到哪兒都是快樂的
中國歷代飲茶方式的演變
隋唐前的混煮羹飲法
隋唐時的煮茶法
宋元時的點茶法
明清時的泡茶法
現當代的多元化飲茶法
茶,無處不在
婚喪嫁娶皆有茶
敬神祭祖不離茶
茶話會
施茶惠民
賜茶寄情
坐茶館
比試茶
客來敬茶與端茶送客
曲指謝恩
以茶代酒
茶分三等
淺茶滿酒
老茶壺泡,嫩茶杯泡
擺碗示意
茶三酒四
鳳凰三點頭
恰到好處
捂碗謝茶
亞洲:茶葉消費大洲,多彩飲茶風情
東北亞
日本:始于模仿,忠于創新
韓國:形式多樣的茶禮
蒙古:茶文化與乳文化完美結合
東南亞
新加坡:多元茶文化
緬甸:濃厚“混搭風”
泰國:吃腌茶,飲冰茶
越南:*愛蓮花茶
馬來西亞:街頭拉茶“嘛嘛檔”
東南亞其他國家
南亞
巴基斯坦:紅茶加奶,調味烹煮
印度:風味獨特的“馬薩拉茶”
斯里蘭卡:“錫蘭紅茶”風情萬種
南亞其他國家
中亞
哈薩克斯坦:無茶則病
烏茲別克斯坦:每家都有茶室
塔吉克斯坦:無點不成茶
西亞
土耳其:“泡在茶湯里的國家”
伊朗:含糖啜茗
格魯吉亞:清茶一杯無添加
伊拉克:“阿斯塔”杯中的紅茶湯
阿富汗:夏日飲綠茶,冬日喝紅茶
歐洲:飲茶的早期實踐者與傳播者
東歐
俄羅斯:茶炊煮茶,茶碟喝茶
波蘭:我想請你喝杯茶
西歐
英國:下午茶文化造就“紳士風度”
荷蘭:引茶入歐的先驅
法國:茶香彌漫的浪漫國度
愛爾蘭:“一壺金茶”不可缺
德國:沖淋沏茶別有情趣
南歐
意大利:飲茶文化風頭正勁
葡萄牙:海路販運中國茶的先行者
西班牙:茶與酒并存相融
北歐
非洲:對茶情有獨鐘
東部非洲
肯尼亞:塑料袋外賣奶茶
烏干達:喝茶從娃娃開始
埃塞俄比亞:手捧一壺茶,嘴嚼“恰特草”
吉布提:成捆出售的“埃塞俄比亞茶”
盧旺達:產茶用于創匯
索馬里:茶為“第二食糧”
西部非洲
馬里:“寧可暫無糧,不可日無茶”
毛里塔尼亞:敬客“三道茶”
幾內亞:*好的時令飲料
塞內加爾:飲茶的“幸福時光”
南部非洲
馬拉維:獨尚紅茶
贊比亞:見面“三杯茶”
南非:“南非三寶”如意茶
北部非洲
埃及:紅茶加糖,二杯始享
摩洛哥:薄荷綠茶有點甜
阿爾及利亞:解暑良品,禮貌化身
美洲:飲茶之風吹遍新大陸
北美洲
美國:無拘無束冰飲茶
加拿大:“楓樹糖茶”受推崇
墨西哥:“**國花”制成茶
南美洲
巴西:愛茶勝過咖啡
阿根廷:馬黛茶躋身“國寶四絕”
南美洲其他國家
大洋洲:由歐洲傳入飲茶文化
澳大利亞:茶為首選飲料
新西蘭:茶室用餐,餐后飲茶
斐濟:“國飲”卡瓦茶
只要有一壺茶,到哪兒都是快樂的——世界飲茶風情錄 節選
土耳其:“泡在茶湯里的國家” 土耳其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也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早在數百年前,茶就沿著絲綢之路遠播到了土耳其。土耳其人稱茶為“Cay”,與中文中的“茶”字發音類同,這就是*好的證明。 土耳其人酷愛飲茶,有“不可一日無茶”之習,通常成年人每天喝茶在10杯以上。許多成年人早晨起床后,甚至還未曾刷牙用餐,**件事,就是要先喝杯茶。如果你身處土耳其,隨處都可以聽到當地人口中不時發出的“茶”字聲,茶已成為土耳其人的口頭禪。有鑒于此,土耳其被稱為“泡在茶湯里的國家”。根據調查機構歐睿(Euromonitor)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世界上每年人均茶葉消費量*高的國家為土耳其,每年人均消費量高達3157克。至今,土耳其人均茶葉消費量,依然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如果身處土耳其城鄉,總會見到許多土耳其人在等公交車時,手里也會端杯茶,甚至坐在路邊歇腳時也要來杯茶。所以,在土耳其,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茶館總是星羅棋布,竟然在眾多小吃店里也兼賣茶。特別有趣的是:當你走進城市街頭,就會見到或聽到只要吹幾聲口哨,附近茶館里的服務員,就會隨即手托一個精致的茶盤,放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立馬送到你眼前。所以,你走在城市街頭巷尾,隨處都可以見到有串街走巷的茶館服務員,挨門挨戶為飲者送上熱茶。倘若你在車船碼頭,大道半途,也總有專門的賣茶人,口中不斷地吆喝:“剛煮好的熱茶!”意在引起想喝茶的過往行人注意。倘在機關、商場、工礦等單位里,也都有專人負責煮茶、賣茶和送茶。在學校教師、企事業單位的辦公室里,還專門在辦公桌旁安裝有一個電鈴,人們若要喝茶,只要一按電鈴,就會有專門送茶人端著茶盤和杯子,將熱茶送上。即便是學生、員工,在課間、工間也可去專門開設的飲茶室里喝茶。 土耳其人喝茶用的杯,大多是鼓形的小玻璃杯,以及小匙、小碟。煮茶時,多數使用的是一大一小的兩把銅茶壺:先用大茶壺放置在木炭火爐子上煮水;再將小茶壺放在大茶壺之上,茶水的用量較大,通常按1克茶30~50毫升水的比例沖泡。待大茶壺中的水煮沸后,就將沸水沖入放有茶的小茶壺中,經3分鐘左右后,將小茶壺中的濃茶汁按各人口味,一一傾入各個小玻璃杯中。而后,再將大茶壺中的沸水沖入盛有濃茶汁的小茶杯中,至七八分滿后,加上幾塊方糖,再用小匙攪拌均勻,使茶、水、糖混合后即可飲用。 土耳其人煮茶,特別講究調制功夫。認為色澤紅艷、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湯色透明的紅茶才是真正的好茶。因此,土耳其人煮茶時,總要夸夸自己煮茶的功夫。在一些高檔茶館里,還配有專門的煮茶高手,教客人學煮茶。在這里,既能學到具有土耳其風格的煮紅茶技術,又能嘗到具有土耳其風味的紅茶滋味,還能體驗到具有土耳其風情的飲茶情趣。但土耳其的茶館往往不打“茶”的招牌。你只要見到有咖啡廳(室、屋),這里全都有傳統的土耳其茶和土耳其咖啡提供。在這里, 你可以點上一杯土耳其茶,體驗一下土耳其人的生活風情,*多見的就是邊飲茶、邊吸水煙、邊下棋的茶客。這種紅茶喝起來,總會有熱呼呼、甜滋滋、酸溜溜的感覺,可謂別具一格。 土耳其人喜歡飲很燙的茶,認為如此喝茶會產生強烈的刺激感,又會產生一種奇妙的快樂感,這有別于他國。
只要有一壺茶,到哪兒都是快樂的——世界飲茶風情錄 作者簡介
姚國坤,浙江余姚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東亞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茶行業終身成就獎”“國際茶文化杰出貢獻茶人”“中華杰出茶人終身成就獎”獲得者;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赴馬里共和國擔任農業發展部茶葉技術顧問;赴巴基斯坦考察和組建國家茶葉實驗中心;多次赴美國、日本、韓國、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和茶文化講授。2003年,參與組建全國第一個應用茶文化專業(樹人大學內)并任系主任;2005年,籌建全國第一所茶文化學院(浙江農林大學內)并任副院長。1991年出版全國第一本以茶文化冠名的專著《中國茶文化》,2004年主編全國第一套茶文化專業試用教材,發表學術論文240余篇,出版茶及茶文化著作80余部。先后4次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并取得6項科技成果。 劉蒙裕,浙江舟山人。畢業于浙江農林大學文化產業管理(茶文化)專業,國家二級茶藝技師、評茶師。現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培訓與普及部部長助理,從事茶文化培訓普及與資料檔案整理工作。 董俐妤,浙江舟山人。畢業于浙江農林大學文化產業管理(茶文化)專業,現就職于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任學術與宣傳部副部長,致力于茶文化交流、宣傳及培訓等工作。國家一級茶藝技師、評茶師、CVCC全國核心能力認證高級禮儀指導師。 劉蒙裕,浙江舟山人。畢業于浙江農林大學文化產業管理(茶文化)專業,國家二級茶藝技師、評茶師。現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培訓與普及部部長助理,從事茶文化培訓普及與資料檔案整理工作。 董俐妤,浙江舟山人。畢業于浙江農林大學文化產業管理(茶文化)專業,現就職于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任學術與宣傳部副部長,致力于茶文化交流、宣傳及培訓等工作。國家一級茶藝技師、評茶師、CVCC全國核心能力認證高級禮儀指導師。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