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讓孩子愛上思考的40堂課:妙趣橫生的哲思奇遇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95367
- 條形碼:9787300295367 ; 978-7-300-2953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讓孩子愛上思考的40堂課:妙趣橫生的哲思奇遇記 內容簡介
本書向中學生介紹哲學的思考方式,作者認為:無論是哲學家還是孩子都是敏感的,會有關于世界的無窮盡的問題;同時哲學的思考在于反思,盡可能地澄清概念;哲學家要尋找合乎邏輯的原因,還要重新評估,對自己提出的理由進行批判性思維。本書不是抽象地介紹這些概念,而是通過40堂課——閱讀簡單地文本,提出問題,討論,探究等。很好適合中學生訓練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讓孩子愛上思考的40堂課:妙趣橫生的哲思奇遇記 目錄
幽靈――對幽靈、時間和詩歌的思考
1
第 2 課
有一個想法――對想法的思考
4
關鍵引導方法:激發 / 匿名:戴上蓋吉斯之戒
6
關鍵引導方法:快速返回主問
7
第 3 課
猜牌游戲――對知道的思考
8
第 4 課
代金券――對財富和商品分配的思考
12
第 5 課
截然相反――對對立面的思考
15
第 6 課
矛盾大怪物
18
第 7 課
水杯――對精神力量的思考
21
第 8 課
這是首詩嗎?――對詩歌的思考
26
第 9 課
喵喵叫的狗――對身份同一性的思考
30
第 10 課
如果島上巖石滑坡了――對現實、知覺和定義的思考
34
關鍵引導方法:條件假設
36
關鍵引導方法:繩圈和圓環
37
第 11 課
可能是貓――對不確定的思考
38
第 12 課
萬物之書――對一切事物的思考
43
第 13 課
句子――對含義、結構和關系的思考
47
關鍵引導方法:理解網
52
關鍵引導方法:條件假設、快速返回主問和打開封閉式問題
53
第 14 課
什么都不做――對做和虛無的思考
54
第 15 課
西比系列故事:思考測試――對思考的思考
58
第 16 課
神奇魔術變沒了――對存在的思考
62
第 17 課
計劃――啟動對商業道德的思考
65
第 18 課
做哲學――做而思之
68
關鍵引導方法:給我看看! / 可為之事
70
關鍵引導方法:是 / 應該是的提問,或者事實如何 / 應該如何
71
第 19 課
誰是對的?――對不同意見的思考
72
第 20 課
尺子――對知道和盜竊的思考
77
第 21 課
會說話的骷髏頭――對如何評估他人言說的思考
80
第 22 課
日記――對意志力的思考
84
關鍵引導方法:用作緊張探測器的概念圖
88
關鍵引導方法:以體驗為刺激
89
第 23 課
假設盒子――對科學的思考
90
第 24 課
因夢致富的商人――對思考故事的思考
94
第 25 課
永無止境的信――對含義和解讀的思考
98
第 26 課
不可思議的縮小機――對微觀世界的思考
101
第 27 課
立刻成功開關――對天賦、技能和美德的思考
106
關鍵引導方法:概念比較 / 概念分析
110
關鍵引導方法:假設事實 / 兩分假設
111
第 28 課
時光機器――對時間和時間旅行的思考
112
第 29 課
當世界碰撞時――對兩難困境的思考
116
第 30 課
現實眼鏡――對感知的思考
119
第 31 課
視角眼鏡――對角度和視角的思考
122
第 32 課
說真話和說謊話――對真相與謊言的思考
125
第 33 課
心靈致動師――對原因、力和魔術的思考
130
第 34 課
矮胖墩――對話語及其含義的思考
134
第 35 課
變身矮胖墩――對詞語及其含義的思考
139
第 36 課
鏡子里的人――對他人的思考
142
第 37 課
藝術偵探――對美丑標準的思考
145
第 38 課
第歐根尼和亞歷山大――對美好生活的思考
149
關鍵引導方法:即時戲劇化
153
關鍵引導方法:絕對 / 也許
153
第 39 課
錢、錢、錢――對貨幣價值的思考
154
第 40 課
能讓東西不存在的盒子――思考假如世界沒有……
156
關鍵引導方法:反事實:假如世界沒有……
157
附錄 1:關于促進想法多樣化的思考160
附錄 2:丟失的鑰匙――對解釋教育的思考164
附錄 3:智識美德167
附錄 4:談談書籍――思考與書籍的對話169
附錄 5:思考如何在課程中設計并利用探究活動171
附錄 6:當一天哲學家174
參考文獻176
譯后記179
讓孩子愛上思考的40堂課:妙趣橫生的哲思奇遇記 節選
首先,本書易于使用。拿起它,輕輕翻開,找到一節您感興趣的課程,就可以用了。 不過,既細心又耐心的讀者能通過本書獲益更多。在每節課程的設計當中,除了有相當大 部分的內容介紹哲學本身之外,我還在書中交叉引用了我的所有其他作品;因此,它起到 了如同“心臟”一般的作用,通過聯結將血液輸送給其他每一部作品,彼此渾然一體。《曾經有一個如果》(Once Upon an If)是一本用故事和講故事來使人思考的書。在那 本書中,我區分了“用……思考”和“對……思考”。我以前的書一直關注用故事或者說 通過故事來進行思考;利用故事將讀者引入哲學問題或哲學困境。而在本書中,我開發出 了“對故事進行思考”的一些方法,或者說探究如何與兒童一起解決文本解釋方面的棘手 問題。除了全新的課程內容之外,如何對故事進行思考是本書帶來的原創理念。在進行解釋(interpretation)時,您會遇到一個哲學里的牛詞叫“闡釋學”(hermeneutics)。 起初,我打算完全避免這個令人生畏、聽起來可怕的詞;這種讓人們脫離哲學的詞。后來 我開始研究它。這個詞起源于古希臘的神赫爾墨斯(Hermes),他是眾神的信使和使者, 經常從奧林匹斯山向人類傳送消息。赫爾墨斯被描述為“狡猾而詭計多端”a;雖然宙斯認 可他的聰慧、口才和說服力,但仍警告他不要說謊。赫爾墨斯承諾永不說謊。“但是,”他 說,“我不能承諾永遠說出全部真相。”b 據說他甚至幫助命運三女神發明了字母,所以他 的名字如今跟“解釋”有關還是有道理的――說出*少的內容。因此,赫爾墨斯也加入了 阿里阿德涅(Ariadne)(《“如果”機器》c 和《哲學商店》d)、德莫多克斯(Demodocus) [《假如奧德賽》(The If Odyssey)]和山魯佐德(Sheherazade)(《曾經有一個如果》)的行 列,成為本書的標志性人物。繼大 衛? 伯奇 的《中學生哲學思維訓 練》(Provocations: Philosophy for Secondary Schools)一書之后,我偶爾也會使用“闡釋學問題”一詞,來表示這個問題要求孩子們說 出他們認為某個段落是什么意思;在能夠批判性參與問題之前,這是必不可少的**步, 而后才是“任務問題”通常起到的作用。 PaRDeS 法則(參見附錄 2)是帶領孩子們解讀文本的新型通用方法,可以跟《曾經有a March, J (1998). Cassell’s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Mythology. London: Cassell & Company, p. 200. ――作者注 b Graves, R (1955). The Greek Myths, Volume 1. London: Penguin, p. 65. ――作者注c 原書名為 The If Machine: Philosophical Enquiry in the Classroom,涉及該書的課程參照其中文譯本:彼得?沃 利?幫助孩子發展思維?塔瑪?利瓦伊,繪;李愛軍,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譯者注(如 無特殊說明,腳注均為譯者注)d 原書名為 The Philosophy Shop : Ideas, Activities and Questions to Get People, Young and Old, Thinking Philosophically, 涉及該書的小標題部分參照其中文譯本,參見:彼得?沃利?哲學商店:培養哲學思維的 138 道思考題?王亦兵, 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7。a 一個如果》里面的“概念盒子”(文本解讀的另一種方法)一起用。但是也有一些其他的 課程單獨采用了不同的解讀方式,例如“永無止境的信”(解讀散文)、“幽靈”(解讀詩歌)、 “水杯”的《哈姆雷特》(Hamlet)部分(解讀莎士比亞)和“矮胖墩”[ 用劉易斯?卡羅 爾(Lewis Carroll)的方式思考含義本身的含義 ]。通過本書,我還想展示哲學在教學中能夠發揮的重要作用:幫助教師在教學之前、期 間以及 / 或者之后,診斷和評估班上的概念理解程度(更多詳細信息,請參見附錄 5)。考 慮到我們在文獻中讀到的所有關于“理解教育”而非“應試教育”的警告,哲學能夠滿足 一切在自我提升中的優秀教師的所有要求。將良好的引導與良好的教學相結合,應該是一 種自然互補的耦合,由學生通過探究引出,并指示教師需要教授的內容;然后將正確的知 識、正確的信息以及正確的事實傳授給那個學生,或者當這個班都需要知道這些知識的時 候,也傳授給全班。又或者,當他們問起的時候。彼得?沃利 哲學基金會 2015 年 9 月
讓孩子愛上思考的40堂課:妙趣橫生的哲思奇遇記 作者簡介
彼得·沃利(Peter Worley),倫敦國王學院哲學博士。對哲學非常癡迷,喜歡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哲學。他是倫敦6所公立小學的常駐哲學顧問,也是一項哲學基金的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該基金致力于研究小學和中學階段的哲學教學。他有超過20年的青少年哲學教學經驗,經常在學校發表關于哲學的演講和報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