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人美學術文庫 青萍之末 嘉道年間嶺南的文人生活與藝術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2086125
- 條形碼:9787102086125 ; 978-7-102-0861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美學術文庫 青萍之末 嘉道年間嶺南的文人生活與藝術世界 本書特色
繪畫活動,究竟在古代中國文人的生活中承擔何種能,是中國美術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從地域上來看,研究者尤為重視當時經濟*為發達的江南地區,而對廣東地區所述頗少。因此,在傳統繪畫史研究取向的影響下,我們一提到19世紀初期的廣東繪畫伴隨著亞流、保守、邊緣的聲音。然而,到了20世紀初期,廣東繪畫卻“搖身一變”,成為了“與京、滬三足鼎立的重鎮”,廣東繪畫似乎在此出現了一個明顯的斷層。其實,在所謂的“并非衰落的百年”里,廣州應是一個重要角色。單從經濟上來看,便可看出這一點,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廣州成為全國對外通商的口岸,自此壟斷了中國的對外貿易市場,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次鴉片戰爭爆發后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 在長達八十多年的對外壟斷貿易中,廣州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南方**的經濟中心,書畫創作與收藏活動亦隨之興起,謝蘭生正是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當時廣州地區*活躍的書畫家,謝蘭生以繪畫交游于、商人之間,他的繪畫活動正好為我們提供一個重新審視19世紀初期廣州畫壇的契機, 謝蘭生的日記更是為我們提供了手珍貴而細致的材料,使得我們可以生動地再現次鴉片戰爭前夕廣州畫壇的真實場景。明代謝蘭生的《日記》對當時廣州城內衣食住行、娛樂節慶等諸多方面皆有細致的記載,對行相應的探討,除了有助于我們去重新檢討史料,還能開拓許多新鮮有趣的視野。換言之,謝蘭生的《日記》有助于我們從多視角觀察清代中期廣州社會變遷所引起的社會生活的深層變革,嘗試改變傳統繪畫史研究中強調重要人物與作品、重視宏觀把控而輕視微觀描述的現象,同時也可以修正我們對廣東繪畫是江南地區畫風的附庸的板刻印象。這對重新審視清代中期的廣東繪畫,分析廣州如何成為大航海時代中一個個性鮮明的區域性都市文化中心,有著極為重要的學術意義。
人美學術文庫 青萍之末 嘉道年間嶺南的文人生活與藝術世界 內容簡介
《人美學術文庫 青萍之末 嘉道年間嶺南的文人生活與藝術世界》是海豐李若晴治廣東藝術史的第三部著述。2014年他點校廣東書畫名流謝蘭生的《常惺惺齋日記(外四種)》(以下簡稱《日記》),以扎實的文獻考據,塑造了事主的時代形象,占據了嶺南繪畫研究的學術制高點。2020年,在《越臺春望:區域競爭中的廣東美術(16-20世紀)》中,他以十個專題呈現五百年地方文化專史中繪畫圖像的演變,為界說首次鴉片戰爭前夕由謝蘭生主盟的廣州藝壇,提供了一個歷時的坐標。在此基礎上,這本新著又以十二個章節建構了一個共時的坐標,聚焦謝蘭生*后三十年(1802-1831)的文人生活和藝術世界,運用《廣州大典》等地方史文獻和中外特有的視覺圖像,不僅凸顯廣州在世界海港城市中的中心位置,拉開中國近代史的序幕,而且憑借世界消費文化中作為商品的金石書畫,來反思藝術史敘述中的“廣州模式”。 這本新書的副標題所示時間段是首次鴉片戰爭前夕,李若晴意在回應法國年鑒學派大家謝和耐(Jacques Gernet)的名著《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從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揭橥世界歷史重大轉折的到來。13世紀南宋杭州繁華的都市生活,背后是即將代之而起的橫跨歐亞的蒙古草原帝國,并為大航海時代出現的前奏。19世紀前期廣州之所以成為大航海時代的中心,可由其海事史的發展尋得端倪。如蔡鴻生所指出的,大清帝國從市舶(傳統朝貢體制)向洋舶(現代條約體制)的轉換始于廣州。處于這一世界史斷代剖面的嶺南藝術發展,便是李若晴書中再現的“大風起于青萍之末”的時代意象。該書為讀者提供了真實可信的視覺信息,具有無可替代的學術價值。其將生未生之態勢,相互撞擊、層層激蕩,給人以極為深刻的啟示。
人美學術文庫 青萍之末 嘉道年間嶺南的文人生活與藝術世界 目錄
**節 研究目的與范圍
第二節 廣州府的地理概貌
**章 山長謝蘭生
**節 踴躍于科名而恬淡于仕宦
第二節 羊城書院
第三節 堪輿與科舉
第四節 山長的收入
第二章 城市生活的樂趣
**節 府城內外
第二節 交通和景點
第三節 季節性出游
第四節 花船宴會與戲曲表演
第五節 紅塵中的僧侶
第三章 士紳與地方事務
**節 人情酬酢與公共事務
第二節 學術史上的黃金時代
第四章 士商之間
**節 官商之間的潤滑劑
第二節 亦商亦儒的洋行商人
第三節 成功轉型的鹽商
第四節 棄儒從商的底層文人
第五節 盧觀恒入鄉賢祠案
第五章 捕屬人家與流寓畫家
**節 捕屬人家:流寓廣州的幕府群體及其后代
第二節 流寓廣州的江南畫家
第六章 書畫:文雅的“禮物
**節 儀式性場合中的贈禮畫
第二節 非儀式性情境中的贈禮畫
第三節 求畫與送畫的內在邏輯
第七章 嘉道年間廣州地區的鑒藏風尚
**節 粵中鑒藏家群體
第二節 粵中鑒藏家的書畫鑒賞風尚
第三節 往來常惺惺齋的畫賈
第四節 謝蘭生的書畫鑒定方法
第五節 謝蘭生的藏品
第八章 為何是廣東,為何是石濤:19世紀廣東地區石濤作品鑒藏考略
**節 *早的傳播者:石濤的粵籍友人
第二節 乾隆年間收藏石濤作品的廣東文人
第三節 謝蘭生:石濤作品收藏的宣揚者
第四節 19世紀廣東地區的石濤作品鑒藏
第五節 不同的聲音:梁廷枏的不屑
第六節 為何是廣東,為何是石濤?
第九章 浮山崛起:嘉道年間羅浮山的重新發現與實景山水畫創作
**節 重羅輕浮:宋代至清初的羅浮游記、山志與繪畫
第二節 道教教團與浮山開發
第三節 繪畫中的浮山諸景
第四節 浮勝于羅:廣東士人區分雅俗的焦慮
第十章 羅浮山旅行與紀游詩畫:以謝蘭生《游羅浮日記》為中心
人美學術文庫 青萍之末 嘉道年間嶺南的文人生活與藝術世界 作者簡介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學報》常務副主編、廣東省美協理論藝委會主任、中國美協理論藝委會委員。著有《玉堂遺音:明初翰苑繪畫的修辭策略》(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2年),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