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天下清水:閩南人的信仰和生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6708154
- 條形碼:9787556708154 ; 978-7-5567-081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下清水:閩南人的信仰和生活 本書特色
以清水為名,閩南人心目中崇仰無比的這尊黑面的神,其實是一個清澈的人,他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出世入世,自度度人,集真善美于一身——這是清水祖師本來的形相,也是留給我們zuida的文化遺產。 鮮活的一手資料,勾勒清水祖師的歷史線條 Ø 本書作者沿著清水祖師信仰的傳播路徑,用自己的雙腳踏遍了這一傳播路徑的各個角落,以鮮活的田野調查,取得了諸多**手資料,然后再佐以文獻資料的證明,完整呈現出閩南人的信仰和生活圖景及其由閩南一隅如何向外傳播至全閩、臺島乃至東南亞的故事。 田野與文獻兩類素材論證清水祖師信仰的“天下性” Ø 《天下清水》運用了地方性的和超地方兩類素材,用田野調查之鮮活補文獻引證之呆板,既勾勒出清水祖師悟道、行仁、成佛,及香火散播的歷史線條,又論證了清水祖師信仰的“天下性”。 進一步認識閩南文化撲朔迷離的文明復合性 Ø 安溪乃至閩南的鄉親們可以借助這本書,找到自己在其“神明地圖”中的方位,而其異地同胞也可以通過它來“尋根問祖”。對區域文化感興趣的學者,則能透過這本書來進一步認識閩南文化撲朔迷離的文明復合性。 插圖精美,直觀展現清水祖師信俗活動場景 Ø 本書收入數十幅精美圖片,直觀展現了安溪清水巖祖師殿及閩南、臺灣和東南亞等各地分爐風采,此外收入法國攝影家閻雷、中國畫家李昆武、攝影家李玉祥等人的攝影和畫作,描繪了清水巖及祖師信俗活動的各種場景和影響。
天下清水:閩南人的信仰和生活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關于閩南民間信仰的生活傳記,全書分為“溪山開宗”“閩南禪風”“臺島慈云”“南洋法雨”四大版塊,描述了清水祖師信仰由安溪開端,向閩南及閩省內外、臺灣和東南亞等地傳播的過程。旨在借助這種民間信仰的紋理和面相,觀察閩南人的經濟、社會文化及精神生活,理解中國鄉土社會的組織形式,為清水祖師信仰在中華文化的歷史時空中定位,進而闡釋這一民間信仰恒久的文化人類學意義。
天下清水:閩南人的信仰和生活 目錄
序 / 王銘銘
自 序
**篇 溪山開宗
第1 章 創立清水巖寺
第2 章 從洋中亭到宗教院
第3 章 巖下社會和蓬萊分香
第4 章 東甲山“飛爐”和“三巖”共奉
第二篇 閩南蕙風
第1 章 小姑鄉的佛緣
第2 章 詩溪傳奇
第3 章 梅山十六都“父母佛”
第4 章 英溪古室傳芳
第5 章 求子結奇緣
第6 章 圍頭灣內留圣跡
第7 章 古佛靈如在
第8 章 鷺島馨香舒海天
第9 章 漳州三巖
第10 章 清水慈惠武安場
第11 章 有巖就有“祖師公”
第三篇 臺島慈云
第1 章 安溪人是臺灣的“開山祖師”
第2 章 過黑水溝的烏面祖師
第3 章 滿街都是“安溪仙”
第4 章 臺北三大清水祖師廟
第5 章 茶郊媽祖的目光
第6 章 萬慶巖·集應廟
第7 章 兩岸同名村
第8 章 清水祖師來看我
第9 章 臺中“人民調解員”
第10 章 清水祖師“回娘家”
第11 章 高雄“私佛”變“公佛”
第12 章 東岸“開覺路”
第13 章 燕南山上的圣賢
第四篇 南洋法雨
第1 章 安溪人開發新加坡
第2 章 祖師敲打安溪人的良心
第3 章 秋水長源映溪山
第4 章 大馬“安溪軍團”
第5 章 檳城蛇廟和云頂清水巖
第6 章 伊江漫傳故園聲
第7 章 滇緬路上的安溪人
第8 章 泰國華人**廟
第9 章 爪哇島“伊甸園”
第10 章 海上馬車夫
附 錄
附錄1:清水祖師本傳
附錄2:清水寶塔記
附錄3:清水寺興造記
致謝
出版后記
天下清水:閩南人的信仰和生活 節選
第1 章 創立清水巖寺 在中國歷史上,元豐六年(1083),是一個相對平淡的年份。這一年,“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曾鞏去世,另一位大家蘇東坡在十月十二日寫下千古名篇《記承天寺夜游》,宋神宗趙頊主持“元豐改制”陷入僵局。這一年,興化軍(今莆田)建成福建*大的水利工程木蘭陂,使莆南平原16 萬畝農田旱澇保收,并有舟楫之利,而泉州府清溪縣,卻因一次尋常的僧人“祈雨”,而法雨繽紛,氣根落地,從此寫就一段曠世傳奇。 元豐六年,地處閩南內陸山區的清溪大旱,赤地百里。鄉民苦旱禾焦之際,聽說永春鄰縣麻章庵有位麻章上人,法名普足,其道行高超,能感天動地,于是商議由里社劉公銳等鄉賢出面,前往麻章庵,迎請普足蒞鄉祈雨救旱。感于真情,眷顧鄉民,普足不顧勞辛,頂著烈日,翻山越嶺來到清溪。翌日在張巖設壇,不久天風大作,大雨滂沱而至。久旱逢甘霖,邑人莫不歡呼雀躍,奔走相告。 崇善里劉公銳眾等,仰慕普足道行精嚴,便有在張巖山筑室請留之意。普足見此地林深窈密,巖崖高立,石泉清冽,是修持佳處,含笑首肯。劉公銳于是捐出其在張巖的山林土地,并與鄉民一起,披荊斬棘,移石開道,成就精舍數間,以供普足留居。 普足駐錫后,喜此處青山帶霧,林木籠煙,巖甚奇秀,清泉冷冽,因改張巖為清水巖,從此在巖中潛心修行,精研大、小乘妙諦。大抵這就是清水寺開巖之始。 孤夜清燈,心中長明。參透佛理之余,普足時刻不忘明禪師授以法衣時的囑托,明禪師所示“爾營以種種方便”,是教誨其要依心而行,以身作則,大行善事,多做好事,弘揚大乘佛教“度世濟人”的慈悲精神,如此,才能滿足眾生之欲求。于是,脫去袈裟,步出寺廟,走下山林,以事傳法,修橋筑路,治病施藥,在閩南續寫一段圣火相傳的壯麗流程。 ……………………
天下清水:閩南人的信仰和生活 作者簡介
謝文哲,福建安溪人。2010年以來,先后出版《茶之原鄉:鐵觀音風土考察》(2013)、《香火:閩南文化札記》(2018)等專著;編撰《安溪鐵觀音:一棵偉大植物的傳奇》(2010)、《安溪尋茶記:名山名茶名人》(2014)、《安溪人》大型人文畫冊(中文版、法文版,2017)等圖書。其中《安溪鐵觀音:一棵偉大植物的傳奇》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世界書局、Prunus出版公司同步出版發行簡體中文版、繁體中文版和英文版,被評為2010年“中國最美圖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