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體系與智能控制技術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60874
- 條形碼:9787112260874 ; 978-7-112-2608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體系與智能控制技術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8章,包括緒論, 隧道光爆基本原理及光爆質量影響因素全分析,隧道光爆質量控制因素的試驗研究,隧道光爆質量控制因素的試驗研究,隧道光爆質量評價體系研究,隧道光爆質量控制體系研究,隧道光爆智能評價、控制平臺開發, 結論與展望。成果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本書內容全面,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是作者及其團隊多年工程經驗的總結,內容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可供巖土工程行業從業人員參考使用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體系與智能控制技術研究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隧道光爆質量試驗研究現狀
1.2.2 隧道光爆質量數值試驗研究現狀
1.2.3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體系研究現狀
1.2.4 隧道光爆質量控制體系研究現狀
1.2.5 隧道光爆智能評價、控制平臺研究現狀
1.3 主要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1.3.1 主要研究內容
1.3.2 技術路線
1.4 本研究主要創新點
第2章 隧道光爆基本原理及光爆質量影響因素全分析
2.1 光爆的定義與分類
2.2 光爆基本原理
2.2.1 炸藥的爆炸作用
2.2.2 巖石的破碎機理
2.2.3 光爆周邊孔起爆原理
2.3 隧道光爆質量的定義
2.4 隧道光爆質量影響因素全分析
2.4.1 地質條件
2.4.2 鉆爆設計
2.4.3 施工因素
2.5 小結
第3章 隧道光爆質量控制因素的試驗研究
3.1 引言
3.2 隧道工程背景
3.2.1 地形地貌
3.2.2 地層巖性
3.2.3 地質構造
3.2.4 水文地質特征
3.2.5 有害氣體
3.2.6 巖石物理力學指標
3.3 現場試驗設計
3.3.1 隧道試驗段選取與技術特征
3.3.2 隧道光爆設計試驗方案
3.3.3 隧道光爆質量數據采集設備
3.3.4 隧道光爆質量數據采集方案
3.4 斷面量測數據分析
3.4.1 橫斷面量測分析
3.4.2 縱斷面量測分析
3.5 隧道光爆質量三維可視化數字模型
3.6 紅外熱像掃描分析
3.7 小結
第4章 基于巖石動力響應的隧道光爆質量控制因素數值試驗
4.1 引言
4.2 程序算法
4.2.1 LS-DYNA程序算法
4.2.2 HyperMesh程序算法
4.3 隧道光爆質量3D數值模型構建
4.3.1 三維數值試驗的目的
4.3.2 隧道光爆質量3D數值試驗方案
4.3.3 材料本構模型與參數
4.3.4 巖石強度破壞準則
4.3.5 Erosion算法
4.3.6 無反射邊界條件
4.3.7 隧道光爆質量3D數值模型的建立
4.4 數值試驗結果與光爆參數敏感性分析
4.4.1 隧道光爆過程動態模擬
4.4.2 隧道光爆質量定量分析
4.4.3 隧道光爆參數敏感性分析
4.5 小結
第5章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5.1 引言
5.2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因素
5.3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5.4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體系框架結構設計
5.5 評價指標數據采集
5.5.1 定性指標采集
5.5.2 定量指標采集
5.6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5.6.1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方法
5.6.2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初選
5.6.3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篩選
5.6.4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立
5.7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指標權重計算
5.7.1 指標權重計算方法
5.7.2 基于單位化約束條件的綜合集成賦權法權重計算
5.7.3 基于博弈論的綜合集成賦權法權重計算
5.8 隧道光爆質量等級綜合評價模型
5.8.1 隧道光爆質量等級綜合指數評價模型
5.8.2 隊道光爆質量投影尋蹤等級評價模型
5.9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指標分級標準研究
5.9.1 評價指標分級標準采用的方法
5.9.2 評價指標分級標準的建立
5.10 隧道光爆質量等級綜合評價應用
5.10.1 隧道光爆質量等級綜合指數評價模型的應用
5.10.2 隧道光爆質量投影尋蹤等級評價模型的應用
5.11 小結
第6章 隧道光爆質量控制體系研究
6.1 引言
6.2 隧道光爆質量控制體系構建原則
6.3 隧道光爆質量控制體系框架結構設計
6.4 控制指標數據采集
6.5 隧道光爆質量控制指標體系的建立
6.5.1 隧道光爆質量控制指標體系構建方法
6.5.2 隧道光爆質量控制指標體系初選
6.5.3 隧道光爆質量控制指標體系篩選
6.5.4 隧道光爆質量控制指標體系建立
6.6 隧道光爆質量綜合優化控制模型
6.6.1 BP神經網絡
6.6.2 ANFIS自適應模糊神經網絡
6.6.3 Elman神經網絡
6.7 隧道光爆質量綜合優化控制模型的應用
6.8 小結
第7章 隧道光爆智能評價、控制平臺開發
7.1 引言
7.2 Android平臺軟件框架設計
7.2.1 系統功能設計
7.2.2 系統模塊設計
7.2.3 用戶界面設計
7.3 Android平臺軟件實現
7.3.1 數據庫模塊的實現
7.3.2 評價功能實現
7.3.3 控制功能實現
7.3.4 主界面實現
7.3.5 添加斷面界面實現
7.3.6 更新斷面界面實現
7.3.7 設置界面實現
7.3.8 評價控制界面實現
7.4 實際工程應用
7.4.1 工程概況
7.4.2 實施控制前隧道光爆質量分析
7.4.3 實施控制后隧道光爆質量分析
7.4.4 軟件平臺性能評價
7.5 小結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8.1 結論
8.2 展望
附錄A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因素案例說明
附錄B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指標解釋
附錄C 隧道光
隧道光爆質量評價體系與智能控制技術研究 作者簡介
王建秀,教授,博士生導師,1971年生,吉林雙陽人。1995年畢業于成都理工學院(今成都理工大學)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1999年與2002年于西南交通大學獲得碩士與博士學位。2002年至2004年在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工作,隨后留校任教。2013年至2014年于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訪問學習。現就職于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地下建筑與工程系。IAEG、ISSMGE、AGU、EAGE會員,中國建筑學會工程勘察專業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通訊評議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長期從事地質工程、巖土工程、環境地質、隧道與地下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基坑降水沉降與沉降控制;隧道光面爆破質量評價與控制;邊坡變形機理及穩定性分析;抗水壓隧道與膨脹土盾構隧道等。先后主持縱向課題10項、橫向課題15項,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SCI檢索13篇,EI檢索27篇,參編上海市規范2部,專著4部,授權發明專利17項,獲得軟件著作權5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第1,第1,第3,第4,第5,第5)、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第2)、上海市人才發展基金、白玉蘭科技人才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發展計劃基金。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