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精)中國語言文字研究叢刊(第三輯):葉玉森甲骨學論著整理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1068330
- 條形碼:9787801068330 ; 978-7-80106-833-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中國語言文字研究叢刊(第三輯):葉玉森甲骨學論著整理與研究 本書特色
★16開精裝,線裝書局出版
★葉玉森(1880—1933),字葒漁,號中冷,江蘇鎮江人,精研商卜文,字書亦以甲骨文為主,能詩詞,著作有《楓園畫友錄》
★葉正渤是當代漢語言文字學家,主要從事古代漢語、古文字學、古漢語詞匯學和先秦兩漢文獻的教學與研究,發表學術論文、譯文70余篇,著《漢字部首學》《漢字與中國古代文化》《葉玉森甲骨學論著整理與研究》等書
★收錄中華書局編審、當代古文字學家趙誠《重新認識葉玉森》,以及《鎮江教育》編輯裴偉的《葉玉森小傳》
★書中提供了青年葉玉森像和葉玉森的書法作品以及手跡等重要圖片資料
葉玉森,生于清光緒六年(1880),卒于民國二十二年(1933)。字葒漁,或作葓漁,號中冷亭長,原是滿族旗人,大約其曾祖葉秉高時始入漢籍,自署江蘇丹徒(鎮江)人,與劉鐵云(劉鶚)是同鄉。清光緒優貢,自費留學日本,入明治大學攻法律,加入興中會。回國后,曾執教于南京寧屬師范,工詩文,善書畫篆刻,旁及音樂歌唱,懂得法律、數學、教育、翻譯,尤精甲骨文。
本次整理,主要根據葉玉森已出版的原著,參考后之學者以及作者本人研究甲骨文所取得的成果,與葉玉森的考釋文字相校。所引用資料,主要是于省吾先生主編的《甲骨文字詁林》,行文中簡稱《詁林》,注明《詁林》的編號,以便讀者閱核對。鑒于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已于1983年重新影印出版了《般虛書契前編集釋(線裝全八冊),此書一般大學圖書館,或較大的地方圖書館皆有收藏,可以借閱,加之該書內容較多,且多處修改,因此,本次整理只對葉玉森所做的集釋工作進行研究。
在這次整理與研究的過程中,還征得中華書局趙誠先生同意,將其《重新認識葉玉森》一文收入本書作為代序,這使本書大為增色。亦有鎮江市教育局裴偉同志為本書撰寫《葉玉森小傳》。裴偉同志是在鎮江長大的,又長期在鎮江工作,對民國時期鎮江籍名流葉玉森、鮑鼎等頗有研究。在此次撰寫《葉玉森小傳》過程中,他通過各種途徑搜集了大量有關葉玉森的資料,冒著盛夏酷暑,辛勤寫作,為本書增添不少色彩,使讀者對葉玉森其人有了較為全面深刻的了解。同時,還提供了青年葉玉森像和葉玉森的書法作品以及手跡等重要圖片資料。
(精)中國語言文字研究叢刊(第三輯):葉玉森甲骨學論著整理與研究 節選
(精)中國語言文字研究叢刊(第三輯):葉玉森甲骨學論著整理與研究 作者簡介
葉正渤,江蘇省響水縣人,教授,文學碩士。1988年6月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漢語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畢業后赴云南師范大學中文系任教,講師。1995年2月調入徐州師范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現為徐州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漢語優秀課程(群)負責人,漢語言文字學與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主要從事古代漢語、古文字學、古漢語詞匯學和先秦兩漢文獻的教學與研究。中國語言學會、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國文字學會、江蘇省語言學會會員。主持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二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項。發表學術論文、譯文70余篇,參加《中國書院辭典》、《漢字形音義演變大字典》(待出)編寫。和李永延先生合著《商周青銅器銘文論》(1998,1999年獲江蘇省社科優秀成果評選三等獎),另著《漢字部首學》(2001)、《漢字與中國古代文化(2003)、《金文月相紀時法研究》(2005,2008年獲江蘇省高校社科成果評選二等獎)、《上古漢語詞匯研究》(2007)以及本書《葉玉森甲骨學論著整理與研究》(2008)。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