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tǒng)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德國主力艦圖解百科:1871—1918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4930
- 條形碼:9787513934930 ; 978-7-5139-349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德國主力艦圖解百科:1871—1918年 本書特色
“本書將成為研究這一領域的入門標桿之作。”——《水手之鏡》(THE MARINER'S MIRROR) “這部重量級的著作研究得異常透徹……對于很多讀者來說,它將使人們深入了解: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主要戰(zhàn)艦在與英國皇家海軍這一強大力量的對抗中,是如何設計、建造、戰(zhàn)斗和毀滅的。”——《戰(zhàn)艦世界》雜志(WARSHIP WORLD) “這部對1871—1918年德意志作戰(zhàn)艦隊進行了深入研究的著作,對德意志帝國海軍有關內容的英文版參考文獻而言做出了一大突出貢獻……強烈推薦!”——《航海新聞》(MARINE NEWS) “……強烈推薦這部有深入洞察力的成果著作。”——《戰(zhàn)艦》雜志(2017年)(WARSHIP 2017) 讀者評論: 從維多利亞時代到一戰(zhàn)結束,對德國艦隊的全面覆蓋非常出色。它涵蓋了很多方面,大量的研究都投入到這一卷書中。通常情況下,你都可以找到每艘戰(zhàn)艦的命運,他們參加的戰(zhàn)斗,許多交戰(zhàn)的細節(jié),他們經歷的改裝和重建,說實話,我不理解任何對這本書的苛刻評論。這里有很棒的照片,線圖,還有不少我在其他地方沒有看到的信息。 如果你想買一本一卷式的總括性書籍,能讓你了解很多關于德意志帝國主力艦艇的信息,我會強烈推薦這本書。我確信有一些書專門以某一艘船或某一類船為對象,它們可能會提供更詳細的信息,但物有所值,這是一本便宜的書,它將提供許多小時的愉快閱讀體驗,它可以作為一份很好的參考文獻。做得非常好,印刷質量非常高,這就是一本優(yōu)秀的書。 ——Nachtjager 該書對柏林皇帝的主力艦(Gro kreuzer und Linienschiffe der Kaiserlichen Marine)的發(fā)展、建造和使用進行了詳細的概述,非常值得贊賞。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多德森詳細介紹了德國發(fā)展大型巡洋艦的過程,與同時代的英國戰(zhàn)列巡洋艦相比,德國的大型巡洋艦擁有相對較重的裝甲、更多的艙室和略小的主炮。本書詳細介紹了具體艦艇和艦級的歷史,包括它們的發(fā)展階段、一線使用情況,以及在被新設計艦艇取代時重新分配的支援角色,這使本書成為一部有價值的概覽和參考書。 ——Jon D Rolfson 這正是我想要的……很多細節(jié)。這是羅伯特·K. 馬西的《無畏號》一書的好搭檔。 艦艇列表中充滿了主要細節(jié)。線圖(剖面圖)的部分出乎意料,也很受歡迎。眾多的甲板圖和剖面圖以及各個時期的照片對這些艦艇再次 \"真實 \"化有很大的幫助。 ——BookWyrm 在一部相對較小的作品中,覆蓋面很大! 雖然很多東西對一個深度愛好者來說可能是熟悉的,但還是有一些對我來說是新的英語信息,而不是通過 \"德語書寫 \"的文本。照片的覆蓋范圍相當不錯,盡管我對公海艦隊有48年的興趣,但很多照片對我來說是新的。我強烈推薦這本書,書中出色的參考書目為那些希望追求更多關于特定級別或個別船只的詳細信息的人提供了參考。 ——Michael Dunham 這本書不負所托。 作者熟悉可靠的德語資料,他把它用英文帶到了我們這里。 達到了我所有的期望。 P.S. 我越看越覺得印象深刻。 他把我以前只在無數(shù)地方找到的信息集中到了一個地方。 以前只有德語的文字,現(xiàn)在有了英語。 至于艦船設計、演變、建造計劃的細節(jié),沒有一個比這更好的來源。 ——MrP
德國主力艦圖解百科:1871—1918年 內容簡介
本書是的完整講述德意志第二帝國時期(1871—1918年)海軍主力艦發(fā)展史的著作。書中內容涵蓋了當時被德國方面歸類為“戰(zhàn)列艦”及“大型巡洋艦”的主力艦只,從早期向外國訂購的鐵甲艦,到大戰(zhàn)的后一年里zui后一批僅存在于繪圖板上的設計方案,將這些艦艇誕生的政治和戰(zhàn)略背景,設計與建造過程,參戰(zhàn)行動的戰(zhàn)史以及戰(zhàn)損情況,相關改裝改造歷史一一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作者還詳細講述了戰(zhàn)后艦隊艦只自沉和拆解的經過,并對從中幸存下來的艦只的服役經歷也進行了跟蹤介紹。本書還擁有豐富的關于這些艦艇技術細節(jié)的整理總結,既列舉了各級艦艇的動力、武器、防護系統(tǒng)配置,又梳理了各艦的服役經歷與結局,附加的大量繪圖則清晰地展現(xiàn)了艦艇的裝甲布局、動力空間以及外觀輪廓的變化與演進情況。通過本書,讀者可與昔日的德意志主力艦來一次“零距離”接觸。
德國主力艦圖解百科:1871—1918年 目錄
序言
引言
德國戰(zhàn)艦的命名方式
本書習慣表述
**部分:艦隊的沉浮
德意志第二帝國之前
威廉一世時代
新德皇的到來
艦隊法時代
無畏艦的世界
大戰(zhàn)·**篇章
大戰(zhàn)·第二篇章
余暉
回顧
第二部分:技術指標與服役經歷
普魯士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主力艦
批準建造的主力艦一覽
德國繳獲的艦只
出口型艦只
附錄
附錄 1:主炮武器數(shù)據(jù)
附錄 2:試驗結果數(shù)據(jù)
附錄 3:1884年起各主力艦與巡洋艦所屬序列
參考文獻
德國主力艦圖解百科:1871—1918年 節(jié)選
在朝威廉港全力返航的途中,一些虛假的潛艇攻擊警報不斷沖擊著德國艦隊的神經。不過在05:20,“東弗里斯蘭”號戰(zhàn)列艦卻實實在在地觸雷了。這枚水雷的爆炸就發(fā)生在該艦前方舷側炮塔下方位置,撕開了一個約12×5米的大洞,其邊緣一直延伸至裝甲帶的邊緣。觸雷還造成“東弗里斯蘭”號超過35米長的舷側艙段進水,魚雷艙壁變形撕裂,導致海水進入后方的彈藥艙,進水總計達400噸。起初,因觸雷而引發(fā)的進水幾乎沒有造成太大的麻煩,但到了11:20,當“東弗里斯蘭”號行至赫爾戈蘭附近海域時,為了規(guī)避一艘并不存在的敵潛艇而進行的一次急轉彎過程中,應力造成魚雷艙壁的損傷驟然加劇,帶來了更大程度的進水和4.75°的艦體傾斜。雖然航速因此下降,但后來還是逐漸增加到了10節(jié),“東弗里斯蘭”號戰(zhàn)列艦也于17:15安全抵達德國威廉港。 05:40,“塞德利茨”號重新加入艦隊,勉強跟在隊列的*后方。由于艦艏仍在繼續(xù)下沉,無法跟上艦隊15節(jié)的平均航速。“塞德利茨”號的航速當時已降到了10節(jié),然后又降到了7節(jié)。海水開始由副炮位置進入艦體,裝甲甲板上方的隔艙也很快進水,進水量比前炮座位置的還要多,甚至蔓延至彈藥艙和舷側魚雷艙里。07:10,進水導致控制室無法使用,使得現(xiàn)在的“塞德利茨”號更難操縱。為此,“皮勞”號巡洋艦奉命前去掩護支援,救撈船也奉命從威廉港緊急出發(fā),但到了09:00左右,“塞德利茨”號還是擱淺在了敘爾特島(Sylt)的南端,艦體前部吃水已達13至13.5米。由于艦艉和左舷部分的補漏抽排措施得當,“塞德利茨”號很快成功脫困。德國人現(xiàn)在擔心的是,由于進水導致的艦體吃水太深,可能會無法順利通過東阿姆魯姆灘(Amrum Bank)。盡管艦體前傾的趨勢仍在繼續(xù),德國人的決定還是讓“塞德利茨”號繼續(xù)前進掙扎著通過這片水域,而當時該艦艦艏部分僅存的浮力儲備來自舷側魚雷平臺(也已進水)。海水已通過炮座進入艦艉部分和燃煤艙,先前的右舷傾斜趨勢正逐漸轉向左舷。 到了午后時分,這艘巡洋艦確實隨時有沉沒的可能,因此開始緩慢倒車以減輕艦體前部進水下沉壓力。17:00,艦上再次進行了堵漏抽排措施以糾正艦體左舷傾斜的趨勢,當時艦體內部已進水超過5300噸,艦艏吃水達14米,艦艉7.4米。到了17:30,救撈船抵達“塞德利茨”號旁,開始從炮臺和鍋爐房艙壁之間的裝甲甲板上方艙室向外抽水。 與此同時,艦艉朝前的“塞德利茨”號以3至5節(jié)的緩慢航速朝亞德灣進發(fā),途中曾一度觸底,07:50在亞德港外海拋錨時又再次觸底(錨和錨鏈奇跡般地未受損壞),接著在下一個高潮時分安全穿過。不過到了14:20,“塞德利茨”號不慎擱淺在了港口外的海床上,雖然在20:00成功脫困,但此時已很難操縱這艘嚴重受損、艦艉向前倒車航行的巡洋艦穿過港口水閘入口。03:25,“塞德利茨”號第三次嘗試拋錨,艦上進一步采取了一些修補和水泵抽排的措施,同時將火炮和和艦艏炮塔頂拆下以進一步減輕重量。 6月6日14:30,“塞德利茨”號巡洋艦終于倒著進入了通往威廉港碼頭第三入口處的南部閘口。在此過程中,艦上修補和抽水工作繼續(xù)進行,左舷側炮塔的火炮也被拆除以進一步減輕重量。到了6月13日時,艦艏吃水已下降到10.4米,艦艉8.6米,艦體傾斜程度已是非常輕微。當天早晨05:40,“塞德利茨”號緩緩離開船閘,于08:15抵達大型浮動碼頭進行大修,并于9月16日全部完工。
德國主力艦圖解百科:1871—1918年 作者簡介
作者:艾丹·多德森 布里斯托爾*學人類學與考古學系榮譽教授,也是一位研究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各國海軍的軍事歷史學者。他在海軍史、考古學等不同分支領域都有著專業(yè)研究和見解,著有約20部著作和超過400篇評論文章。多德森教授同時還在英國國防部任職,曾擔任英國皇家海軍“克萊德”號近海巡邏艦采辦項目負責人。 譯者:劉楊 軍史作者,專業(yè)譯者,軍事歷史與國際防務評論員。從事軍事裝備和世界軍事與防務動態(tài)題材研究與寫作十余年,在國內知名軍事期刊上發(fā)表、出版近兩百萬字的文章及軍事題材圖書(含譯著),代表作有《英國驅逐艦全史(1893—1918)》《蘇俄潛艇史話》,譯著有《擊沉一切: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司令對日作戰(zhàn)回憶錄》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