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客家文化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830487
- 條形碼:9787566830487 ; 978-7-5668-304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客家文化教程 內容簡介
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本書從客家文化學的角度,從物質、制度和精神三個層面介紹客家文化,具體內容包括:導論、客家與客家文化和分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飲食文化、客家手工藝、客家教育文化、客家宗族文化、民間信仰、客家精神文化、客家藝文、客家華僑。全書對客家文化的方方面面進行分門別類地介紹,既可作為初次接觸客家文化的讀者的通俗讀物,為廣大民眾開啟精彩的客家文化之旅。
客家文化教程 目錄
前言
導論 客家與客家文化
**節 “客家”稱謂的由來
第二節 客家民系的分布
第三節 客家文化的內涵與特征
第四節 客家文化與中原及南方周邊民系文化
思考題
**章 客家建筑
**節 客家先民的遷徙與客家村落的形成
第二節 客家村落民居
第三節 客家傳統民居特色
第四節 客家圍龍屋的建造特色
第五節 近代中西合璧式建筑
第六節 村落民居與傳統文化
思考題
第二章 客家飲食
**節 客家菜肴
第二節 客家小吃
第三節 客家酒文化和茶文化
思考題
第三章 客家手工藝
**節 民間手工藝
第二節 民間手工藝的傳承現狀
思考題
第四章 客家教育
**節 傳統宗族教育
第二節 現代學校教育
第三節 崇文重教之風
思考題
第五章 客家宗族
**節 傳統宗族制度
第二節 宗族功能變遷
思考題
第六章 民間信仰
**節 民間宗教
第二節 制度化宗教
第三節 多元神系及神明活動
思考題
第七章 民間禮俗
**節 歲時節慶
第二節 生命禮俗
思考題
第八章 客家文藝
**節 客家山歌與山歌劇
第二節 客家曲藝
第三節 客家舞蹈、歌舞與雜藝
第四節 客家民間文藝
思考題
第九章 客家華僑
**節 客家華僑的形成背景
第二節 客家華僑的分布
第三節 客家社團
第四節 客家華僑與祖籍地的關系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后記
客家文化教程 節選
《客家文化教程》: 現在村中老一輩的人們依然有著對于傳統宗族文化的懷念與向往,也許我們并不能把這一現象簡單地概括為“封建勢力的殘余”,而正是由于這種既存的懷念與向往,決定了他們在教育下一代的時候,或多或少地總會帶有一定的傾向性,而這種傾向性又必然影響著被他們教育的下一代。通過現在村中40歲左右或者20~30歲已經有了一定社會經驗并且有一定判別是非的能力的群體的問卷調查,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人——宗族文化的被傳承者——正在或已經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所在宗族社區、所在家庭對其教育的影響,正在對現有的宗族文化遺產抱有越來越濃厚的興趣。而宗族文化的傳承對社會中的各方面也大有裨益,下面我們從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方面一一解釋。 首先,從微觀上來說,這種轉變實際上也對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大有裨益。當代社會,人口流動顯著增加,即使是古老的宗族也不能避免。而這種現象帶給宗族以及族人什么呢? **,人口的流動帶給古老的宗族外來的文化和外來的思想,使得古老的宗族煥發新的生機。第二,人口的流動使得許多勞動力背井離鄉,在外漂泊,難免會有孤苦無依之感。針對這種狀況,宗族文化在此時便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馬斯洛把人的需求歸納為由低到高的五個層次,像金字塔一樣,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而農村中的勞動力在城市中打拼,孤獨無依之感必不可免,無人傾訴,勞心勞力,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等方面都不能完全滿足。宗族文化正是給了宗族內的人們一個溫暖的避風港。他們在外辛苦奔波,時不時地會回味起族中溫暖的人情味兒。因此,我們認為宗族的存在可以滿足人們情感的需要,為人們提供一種精神寄托。在現實生活的巨大壓力下,曾經沉睡了的宗族情感吸引著人們回到自己的宗族中尋找棲身之所,尋找一種心靈上的皈依。他們身在城市卻心向鄉村,中國傳統的重親情的心理作用,使他們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尋找到情感支持。20世紀,學者錢杭就曾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指出,中國農民對宗族有一種“本體性”的需求,即通過宗族滿足其心理上的歷史感、歸屬感、道德感。第三,宗族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們進行社會化的重要場所。而祖輩、父輩的人們秉承古老宗族的族規,對下一代的教育起著至為關鍵的作用。正如在訪談中,一位老者所強調的“老一輩人是年輕人的榜樣”,“祖上教育是正派的,一舉一動皆教育”。由此可見,宗族還存在著規范族內人們言行的效果,使族內的人們盡可能地成長為那位老人口中“正派”的人。 其次,從中觀上來說,宗族文化的變遷與發展對宗族社區建設的意義也是相當重大的。在此,需要申明的一點是,本處的“中觀”系指宗族社區。眾所周知,當今社會農村流動人口日益增加。從政治上來說,原有的以族長為代表的權力架構逐漸瓦解,當代行政力量支配著整個宗族村落的政治秩序,使得原來的宗族社區內的人有更多的政治參與機會,從經濟上來說,在中國傳統社會,族人互恤互助是宗族長期得以存在的基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后,家庭的功能和地位得到全面恢復,但這種小農式的生產經營方式,在抵抗經濟和社會風險方面有其先天的不足,現實中絕大多數的農村家庭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社會支持。然而,由于改革措施的不配套,社會上還沒有正式建立起滿足農村家庭求助的生產經營支持機構,于是,農民的生產與生活困難只能求助于社區的私人團體,而生產經營和家庭利益的緊密關聯又在不斷地縮小農戶可能信賴的求助對象范圍,有血緣連帶關系的宗親家庭遂成為農戶*主要的選擇對象。同時,外出務工人員為宗族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的資金、技術、理念上的支持。從文化上來說,宗族勢力利用宗族文化,如清明祭祖掃墓和唱族戲等,較容易地將族人聚集起來,一起感受來自宗族的文化。不可忽視的是,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來自現代社會的一些文化、理念傳播進來,對宗族影響甚廣,原有的一些受到封建社會局限性影響的觀念如今正在慢慢轉變。比如,以往村中有不與鄰村某姓通婚的習俗,而在戀愛自由、社會法制化進程的推動下,被訪談者紛紛表示,“這樣的習俗已經可有可無了”。 ……
客家文化教程 作者簡介
肖文評,歷史學博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現任客家研究院副院長、《客家研究輯刊》主編。在《史學月刊》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出版《廣東客家》等著作12部。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